以新型工业化为主体加快构建贵州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与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3
/ 2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体加快构建贵州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与实践路径

彭爱泉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

摘要:为加速构建贵州省现代产业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坚持“差异化、高端化、智能化、链条化、融合化、安全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

关键字:贵州省新型工业化;现代产业体系;差异化发展;高端发展

总书记强调新型工业化对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为贵州现代化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一、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为平台,以协调为保障,以绿色为基础,以共享为目标,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新型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贵州省以大数据为核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聚焦基础能源、清洁电力、大数据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实施倍增行动,打造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十大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

(二)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贵州省聚焦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了新型综合能源、资源精深加工、白酒生产、新能源电池、算力保障、关键产业备份等“六大产业基地”,其中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迅速,连续两年实现倍增。,三年内成功打造了一个千亿级产业。

(三)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贵州省以创新驱动为主导,重点发展创新型产业,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平台,吸引清华大学等创新机构入驻,培育贵安新区等创新示范区,形成大数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体系,推动产业技术、管理、模式、业态创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二、贵州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贵州省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贵州省产业结构仍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这些产业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难以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发展不足。贵州在这些重点领域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提升发展质量和速度。

(二)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和市场创新不协调

贵州省的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与市场创新的不协调。一方面,科技创新供给不足,科研投入、人才、成果、平台、合作和体制机制均有欠缺,激励机制和环境不完善。另一方面,市场创新需求不强,市场机制、竞争、监管、信用、准入等方面存在问题,政策支持、风险防范和创新文化氛围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产业创新动力不足、效果不佳、效率不高。

(三)产业协调能力不够,区域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贵州省的产业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沿江与山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才资源、公共服务等差异较大,区域协作、协调和互动机制建设不足,利益协调、资源配置、要素流动等问题较多。

三、以新型化为主体构建贵州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与实践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贵州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实践路径如下: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思想为引领,视新型工业化为贵州发展基石,强化政治自觉,贯穿高质量发展于全过程,筑牢现代化物质基础。基于贵州后发优势与西部定位,遵循“差异、高端、智能、链条、融合、安全、绿色、服务”路径,科学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助力贵州现代化实践。

)实践路径

紧扣“差异化”发展思路,提质倍增区域重点优势产业。立足贵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企业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效益,做大产业整体规模。

紧扣“高端化”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为主动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通过颠覆性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功能。狠抓重点科研平台,实施重大科技战略行动,促进“产学研用”协同,突破新能源电池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等未来产业。

紧扣“智能化”发展思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智赋能传统产业,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依托国家大数据算力中心,利用新技术加快传统制造业、能源和化工产业“智改数转”,推进“上云用数赋智”,打造智能制造领航企业、示范工厂和典型案例,推动企业乘“云”而上,借“数”转型。

紧扣“链条式”发展思路,培育产业融合主体和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狠抓“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延链、补链、增链、强链,全力招引培育领军“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平台型企业、新型机构、产业园区等五大主体,构建从设计到服务的完整高效产业链,形成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网状产业生态体系。

紧扣“融合化”发展思路,构建协同发展产业体系。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促进多产业深度融合,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对外融入国家大市场,对接成渝、长三角等经济圈;对内深化“六大产业基地”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实现产业、区域、企业间高效协同,激发产业网络整体效能。

紧扣“安全化”发展思路,贵州打造“双控”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实现自主可控;布局韧性供应链,提升多元化,补齐产业链短板,确保上下游完整稳定,筑牢国防与大数据安全防线。

紧扣“绿色化”发展思路,建设低碳绿色产业体系。守住“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生态底线,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双碳”政策,推进重点领域绿色改造。强化工业固废治理,落实企业排污治污责任。推进“电动贵州”建设,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紧扣“服务化”发展思路,营造一流营商生态体系。以全国一流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环境。协调有效市场与有为市场,利用政府“有形之手”优化环境和产业生态,引导市场“无形之手”高效配置资源,激发创新,形成“组合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唐明吉,陈长.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新型工业化路径探讨——以贵州省Q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3,(22):29-31.

[2]魏媛,吴长勇,徐筑燕.喀斯特贫困山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工业经济论坛,2015,(06):100-106.

[3]徐思慧.贵州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及优化研究[D].贵州大学,2019.

[4]江婷婷.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N].贵州日报,2024-01-01(T06).DOI:10.28255/n.cnki.ngerb.2024.000022.

[5]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批复[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09):19-20.

[6]熊陈莹,石虹.数字经济下贵州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研究[J].科技与经济,2023,36(02):101-105.DOI:10.14059/j.cnki.cn32-1276n.20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