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人民医院 4111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肠梗阻以CT实施检查对患者患病情况诊断作用及准确性。方法:疑似肠梗阻患者,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共70例,采用X线、CT对患者实施检查,消化道造影诊断结果作为肠梗阻诊断金标准,分析疾病诊断作用、准确性。结果:以病理确诊患者肠梗阻患病情况,可见CT对于肠梗阻具有良好诊断效能(P<0.05)。结论:诊断肠梗阻,采用CT予以患者检查,其患病情况经于CT检查后得到准确检出及诊断。
【关键词】CT;肠梗阻;诊断作用;准确性
肠梗阻为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以寄生虫感染、肛肠疾病、肠道黏膜损伤、便秘、器质性疾病造成肠腔狭窄等原因,引发肠折叠、扭转等病变所导致,因发病于肠道组织,因此于发生后,患者消化系统功能、肠道功能等将出现明显异常[1]。就疾病危害而言,肠梗阻随病情发展,除加剧患者病症反应外,可诱发如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全身感染、继发性肠壁动脉血运障碍等并发症,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同时,若进一步发展,将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以影像学技术为患有肠梗阻患者实施检查,经由查验,可对其肠梗阻病灶位置、患病情况等予以检出,但现今临床中影像学技术具有多样性,因技术原理不同,其应用效果、疾病诊断功效等具有差异性[2]。本次以探究肠梗阻有效检查、诊断方式为研究实施目的,选定患者共70例,分析CT检查在该病检查中应用效果、诊断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疑似肠梗阻患者,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共70例。患者中男、女各34例、36例,年龄区间21岁至73岁,(43.15±3.85)岁,就诊时主诉:腹痛、便秘、呕吐、无排便排气、肠蠕动增强、腹胀等,单一症状反应者31例,多症状反应者39例,病症持续时间24小时至72小时,(40.29±7.61)小时。
1.2方法
X线检查:采用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对患者实施腹部X线片拍摄,实施检查前,系统参数设定管电压120千伏,距离设定110cm,调整患者至站立体位或仰卧体位,实施X线片拍摄后,观察所拍摄影像,拟定检查报告。
CT检查:运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扫描仪予以患者检查,仪器参数设定管电流350毫安,转速1周/0.5s,间隔5mm,螺距1.0,调整患者至仰卧位,扫描范围设定膈顶至耻骨,实施平扫。平扫后于患者肘部静脉处做对比剂注射,注射剂量70ml,对患者腹部开展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设定180s,扫描时长60s。取得CT影像后,做影像观察,而后拟定检查报告。
1.3观察指标
将消化道造影诊断结果作为诊断肠梗阻金标准,与X线检查、CT检查结果实施比较,开展比对后做肠梗阻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等计算,计算后做肠梗阻诊断效能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t值检验计量资料;²值检验计数资料,版本为SPSS29.0,计量、计数资料表示为(x±s)、(n%),P<0.05,具有差异。
2.1肠梗阻诊断效能
金标准确诊肠梗阻患者55例,与X线肠梗阻诊断效能相比,CT对于肠梗阻具备较高诊断效能,且该检查方式做诊断效能计算中可见,Kappa值0.9585,与金标准具有较高一致性,显著优于X线检查(P<0.05),表1。
表1肠梗阻诊断效能分析
检查方式 | 诊断 | 病理诊断结果 | 合计 | 诊断准确率 | 诊断灵敏度 | Kappa值 | |
阳性 | 阴性 | ||||||
X线检查 | 阳性 | 40 | 2 | 42 | 75.71%(53/70) | 72.72%(40/55) | 0.4516 |
阴性 | 15 | 13 | 28 | ||||
合计 | - | 55 | 15 | 70 | - | - | - |
CT检查 | 阳性 | 54 | 0 | 54 | 98.57%(69/70) | 98.18%(54/55) | 0.9585 |
阴性 | 1 | 15 | 16 | ||||
合计 | - | 55 | 15 | 70 | - | - | - |
X² | - | - | - | 31.4419 | 22.0435 | - | |
P | - | - | - | 0.0000 | 0.0000 | - |
3.讨论
肠梗阻于临床中相比其他类型消化系统疾病,疾病危害性、所致不良影响等十分显著,原因在于该病的发生,随病情发展,将使胃肠功能受损、感染风险增加,同时损害循环系统,对于患者预后身体机能、消化系统功能等造成严重危害。
影像学技术于肠梗阻疾病检查中具有显著适用性,经由影像学技术对患者实施腹腔扫描,定位肠梗阻所在位置的同时,有助于了解肠梗阻所致影响、病情发展情况等,由此协助临床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其对症治疗,增进其疾病治疗有效性。CT在临床中,适用于全身性疾病,以适用疾病类型多样、易于实施等为技术特定。就作用而言,CT在多种类型疾病检查中存在适用性,且检查以用时短、易于操作,因此患者于疾病检查中,其患病情况经由CT检查能够快速得到检出,进而可对其疾病确诊、及时得到对症检查等产生积极影响。就技术而言,以CT做疾病检查,该项技术是以X射线束对人体实施断层扫描,依据器官、组织对X线吸收程度不同这一技术原理,获取人体组织器官影像,从而对人体组织器官有无病变、病变程度等予以成像,以此对疾病做到检出,协助临床做出疾病诊断
[3]。基于此,在肠梗阻患者就诊期间,予以其疾病检查采用CT方式,开展腹部扫描,经观察,可对患者肠梗阻发病位置、病情发展进程等做到检出,其所取得影像、所呈现影像特征等,能够协助临床做精准疾病鉴别、诊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于肠梗阻疾病鉴别、诊断中可见显著应用价值[4]。
综上,检查、诊断肠梗阻,应用CT予以患者检查,能够准确检出其患病情况,促进患者疾病确诊,于临床中具备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锋,杨竟博,于洪涛.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准确性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04):396-399.
[2]未星.腹部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2):218-219.
[3]王学瑾.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05):85-87.
[4]何柳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婚育与健康,2023,29(03):97-99.
作者简介:姓名:李烈红,男,汉族,出生年月:1977年1月,籍贯:湖南,
学历:本科,职称:主治医师,方向:放射医学,科室: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