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生活质量改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2
/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生活质量改善研究

金婷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

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生活质量改善的关系,分析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心血管病;护理措施

引言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如焦虑、抑郁等。因此,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冠心病尚无法彻底治愈,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缺血、抗血栓等药物保守治疗

以及冠脉介入术,临床治疗的方案的拟定需结合冠心病患者比你轻危险程度,而专科治疗的目的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忽视了神经因素对罹患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焦虑和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治疗效果。焦虑情绪通常源于患者对冠心病本身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担忧。他们可能担心病情的进展、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生命受到威胁。这种持续的担忧和恐惧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引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抑郁可能与患者长期承受的病痛、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压力有关。长期的病痛和治疗过程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影响了他们的社交和工作,进而导致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甚至悲观绝望。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抑郁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他们对医疗建议的接受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因此,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不仅要关注其身体疾病,还应重视其心理状况。通过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是促进冠心病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一环。

2.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1)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

(2)提高治疗效果:心理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当患者对治疗持有积极态度时,他们的治疗依从性也会相应提高。这种依从性不仅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还涉及到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情反复和并发症的发生。

(3)促进康复:心理护理还能够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如何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来控制病情,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心理护理还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从而加快康复进程。

(4)降低再住院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和再次住院的心理压力。通过心理支持和干预,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再住院。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医疗系统的效率。

3.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者除了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外,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3.1 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向患者详细讲解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通过这种认知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减少他们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越深入,越能够理性地面对病情,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担忧。此外,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的管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3.2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是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诉说,理解他们的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这种心理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心理支持,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3.3 心理干预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多种心理干预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减少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心绪疗法则通过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情绪调节,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干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消除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干预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3.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指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控制病情,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患者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

结语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降低再住院率。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关怀,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郝玛丽,郑佩佩,杨红.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J]. 心理月刊, 2024, 19 (10): 168-170+185.

[2]解嘉辉,李豪杰,刘雅婷,等. 双心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在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心理月刊, 2024, 19 (07): 156-159.

[3]张美丹,丁爱钦. 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在高龄冠心病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4, 22 (10):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