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碧桂园小学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中华宝库的璀璨明珠。新课标提出“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未完全发展,需要借助视觉、听觉等方面来进行感性认知。因此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可以借助美术、戏剧、音乐等形式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性认知,而不是停留在机械的背诵词句阶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创设互动型课堂,用多感官联动的方式教学,以境生情,以画入景,以乐沁心,促进小学生古诗文熏陶教学。
关键词:跨学科、小学、古诗文
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和14篇文言文,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初阶段进入学校学习,并没有较强的自主性,大部分都是被动式学习,老师输出,学生汲取。而古诗文大都是文言文,学生理解的难度加大,被动式学习不利于提升语文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主动性,那样才能让古诗文的学习事半功倍。笔者就以境生情,以画入景,以乐沁心三个方面展开,联动跨学科教学,以话剧、美术、音乐等艺术元素融入小学生古诗文学习当中,探讨用多元化的手段促进小学生古诗文熏陶教学方式。
一、以境生情,古诗与话剧结合,建立人境合一,提升学生对古诗情的感悟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照“抓诗眼—析字词—译全诗—品感情”的步骤教学古诗文。其中对诗歌的情境理解,大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购买教辅,教师“串词讲义”,学生“机械背诵”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然就是这样没有创新的循序渐进,会让学生慢慢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这也是如今大学生感慨原来初读课本中的古诗文不知曲中意,再读已是曲中人的原由。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只知道机械背诵,对诗歌的韵味、韵律、意思丝毫不知。
古诗言简意赅,有人物,有意象,有情感。教师完全可以在古诗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创设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情境,进入到诗人的思想世界,看到他们眼中的情感世界。这样学生更易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初读就可以知其曲中意。
例如笔者在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绝句》时,基于诗歌背景,创编剧本,以学生眼里的春天与杜甫眼里的春天进行映衬,将黄鹂拟人化,学生饰演黄鹂,用黄鹂的视角看世界——鹅黄的嫩柳、碧蓝的天空......一副黄绿相映,清白对照的靓丽春景图赫然纸上。之后笔者还设计了“穿越”剧情。一位学生扮演杜甫,一位学生扮演穿越到杜甫时代的求学者,展开以下对话。“先生,位于草堂之时,您经历了什么?”——理解诗歌背景;“当春天来临时,您听到黄鹂快乐的鸣叫您有怎样的感受?”——理解诗人心境;“诗中黄鹂的鸣叫是在诉说你怎样的心声?——理解文意。通过这样的话剧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意,体会诗人情感,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以画入景,古诗与美术结合,创设意境氛围,提升学生对古诗美的感知力。
古诗文学习中,最难理解的就是其意境,而意境则是由景和情结合而成。小学语文教师将语文与美术学科组合,通过写绘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诗歌意境美的感知力。例如笔者在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时,为了让学生更理解当时李白的心境,我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后,立即举行了“我是小小画家”的比赛。总共分成两步进行,先让学生找到诗中的“物体”即“意象”,有“床”“明月”等,待笔者总结后,学生在根据自身体会到的情感绘画出整首诗歌的画面,并将诗歌作者的情感用表情或者是文字写在画面旁。最后选出绘画意境最相符的学生作为冠军,给予奖励。将文字转为画面,以画入景,古诗与美术结合,创设意境氛围,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提升学生对古诗意境氛围的感知力。
三、以乐沁心,古诗与音乐结合,感受诗歌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诗歌本身就具有韵律美,朗朗上口的节奏让学生更易朗读背诵,但传统的诵读方式运用久了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音乐与古诗的结合让古诗的韵律之美体现更加淋漓尽致。在吟唱中,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营造的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体现出来。2024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中《上春山》的开头一段词将高鼎的《村居》、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王安石的《夜直》......等描述春天的词句串联在一块,营造出了轻快、大喜、喜悦之感,表达出了春暖花开时节,亲朋好友踏春出游,观赏大好河山惬意之感。而其也登上了热搜,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国诗词之美。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可与音乐结合,运用朗朗上口的旋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展开联想,将诗中景,诗中情通过合适的旋律传递到学生的心中,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搜寻所教学诗歌的吟唱版本,通过课前导入或是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熟知,再结合课堂的具体知识点讲解,使得学生全方位的感受诗文的美。
古诗是我国的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跨学科和古诗的组合有利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因此以音乐、戏剧、美术与语文等形式进行古诗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生情、入景、沁心,从而提升其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鑫. 以古诗文为载体,探寻跨学科主题教学之路[J]. 四川教育,2023(17):24-25.
[2]耿建玲. 以古诗文吟诵为载体促进音乐课程深度学习刍探[J]. 成才之路,2020(32):84-85.
[3]林晓兰. 小学古诗词跨学科教学问题与策略[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4(1):5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