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0
/ 2

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韩丽 陈玲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  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33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肺脑复苏后实施急诊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 92例心肺脑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46例实验组经急诊科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满意度数据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分数对照组差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经急诊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干预;心肺脑复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心脏骤停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患者患病后多到达急诊科进行急诊救治。通常,临床多采取心肺脑复苏的情况干预,帮助患者减少死亡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在此期间,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也极其重要,优质的护理可预防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保证患者的预后质量[2]。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单一,并不适用于急诊救治患者,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急诊科护理干预具有特殊性和新颖性,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期间实施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保证疾病的预后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92例心肺脑复苏患者研究,记录护理满意度、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 92例心肺脑复苏患者,随机分组,46例对照组有男性24例,2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5-76岁,平均(65.11±1.43)岁;实验组年龄在55-75岁,平均(65.32±1.56)岁,46例实验组患者男性有21例,25例女性患者,年龄以及性别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护理:本组患者给予简单的认知宣教、心理指导等护理。

    (2)实验组-急诊科护理干预:①功能护理:针对存在语言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记忆交流锻炼,指导患者对过往进行回忆,采取沟通的方式锻炼患者吐字、讲话,逐步提升讲话速度。指导患者学习自主护理,每日锻炼洗脸、梳头、如厕、洗澡等自主活动;对于患者脑功能的恢复可采取低体温的方式减少对氧气的消耗,预防出现脑水肿情况,亚低温可预防脂质的过度氧化,特别是在患者缺氧后的10分钟,实施亚低温干预。②肢体护理:给予患者运动锻炼指导以及穴位按摩护理,按照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进行被动运动锻炼以及主动运动锻炼,需以有氧运动为主,家属需在一旁照护;同时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选择恰当的穴位,逐步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③胸部护理:每日告知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按照自身的状态实施呼吸训练可减轻胸部不适症状,每次可训练20下,在逐步恢复身体机能后增加次数,同时可对患者睡姿调节,避免患者出现胸前壁受压情况。④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后的焦虑、紧张情绪较多,临床可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消极情绪;对于过度躁动的患者可邀请心理医师对症干预;或是采取注意力转移、音乐放松疗法、多多交流等形式改善患者的情绪。⑤不良反应护理:对患者心肺脑复苏期间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抽搐、胸部疼痛、记忆力减退、烦躁、反应迟钝等情况,对上述症状进行预防性护理。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

(2)护理满意度:记录患者的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例数。

1.4统计学意义

分析数据以软件SPSS 23.0统计,用率(%)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2检验;用(±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对照组较差,P<0.05。

表1 两组病例的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例数

心理卫生

躯体角色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情绪角色

总的健康状况

活力

躯体疼痛

对照组

46

46.53±2.67

40.34±2.05

49.67±3.82

41.22±4.31

42.65±3.15

49.65±4.38

51.25±1.98

56.76±3.11

实验组

46

58.94±3.82

61.45±4.98

63.73±5.79

55.67±6.59

67.77±3.23

70.22±1.35

67.84±2.54

70.49±4.33

t

18.0595

26.5855

13.7472

12.4461

35.7173

30.4391

34.9376

17.467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护理满意度

    满意度数据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6

16

10

10

10

78.3%

实验组

46

25

15

5

1

97.8%

X2

-

-

-

-

8.3636

P

-

-

-

<0.05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经评估,不良反应人数对照组多于实验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组别

例数

抽搐

烦躁易怒

胸部疼痛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6

2

2

2

13.0%

实验组

46

0

0

1

2.2%

X2

-

-

-

3.8655

P

-

-

-

<0.05

3、讨论

心肺脑患者多伴随心脏骤停等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多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生活质量。该类患者多经过心肺脑复苏对症治疗,治疗后可有效控制病情,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抽搐、烦躁、反应慢、胸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由此,临床需为心肺脑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内容比较普通,仅注重患者的急救护理和症状变化,并未了解到患者后续康复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不理想。急诊科护理干预在临床医疗领域比较新颖,特别是针对心肺脑复苏患者实施急诊科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减少复苏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死亡风险[3]。另有报告指出,急诊科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存在针对性,按照患者的病情需求对症干预,积极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恢复患者的语言能力以及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的负担和压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满意度数据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分数对照组差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较高,P<0.05。由此可见,实施急诊科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上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情况,保证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急诊科护理干预期间注重患者不良反应的预防,以患者实际疾病为基础,观察是否存在抽搐、胸部疼痛、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反应,以此为其实施对症护理干预,包括胸部护理、语言功能护理、心理护理、不良反应预防等措施[4]

综上所述,对心肺脑复苏患者实施急诊科护理干预后可提升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语言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梁婷,朱敏.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和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 2023, 47(10):1646-1647.

[2] 王盛吴艺穆学伟杨鹏飞裴寒.徒手心肺复苏和机械辅助心肺复苏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J].西部医学, 2022, 34(12):1802-1806.

[3] 黄磊,陈歆.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应用麝香配伍冰片治疗脑复苏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001):017.

[4] 龚彦婷.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