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0
/ 2

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丁腊梅

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省新余市338000

摘要目的 探究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在2022年11月-2023年7月选取本院急诊科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紧急抢救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SBAR沟通,比较两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提升急诊护理管理效果,加强临床安全性。

【关键词】急诊;抢救;SBAR沟通

急诊是临床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有效的信息沟通尤为重要。常规沟通模式虽可直观讨论,但耗费医护人员更多时间及精力,护理质量提升不明显[1]。急诊护理工作特殊,需节约时间,尽快保证患者能够获得治疗。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11月-2023年7月本院急诊科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6-79(56.52±6.36)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80(58.12±6.95)岁。所有患者均在急诊治疗,生命体征稳定;无外伤性急腹症,无精神疾病。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两组由同一组护理人员提供护理,均为女性,年龄23-44(28.53±3.69)岁;学历:大专19名,本科6名;工作年限<3年6名,3-5年9名,≥5年10名。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内容主要包括常规护理、接诊、汇报病情及处理疾病等。

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1)设计工作单:根据SBAR沟通模式制定交接工作单,包括S(讲述患者现状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目前情况、主治医师、床位号、病床号等)、B(患者病史、住院时间、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护理情况)、A(评估患者目前状况,对其生命体征、目前检查数据进行评估,如意识、心理、饮食、呼吸等,指出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告知治疗及护理方式)、R(对护理效果明显的护理内容进行肯定,明确当日护理内容及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2)成立SBAR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通过知识讲解、具体案例、实践模拟等方式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SBAR沟通模式,应用优势、方法及技巧等,使组内成员了解SBAR各字母含义及运用;对以往护理问题作出分析,应用SBAR如何解决等。(3)规范交接:主要流程为医生确认院内转运,通知接收科室,交接患者基本病情及需要医疗工具,急诊科护士准备相应医疗物品,填写SBAR院内交接单,患者病情稳定后将其送入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在SBAR交接单上签字,若患者病情不稳定需一名急诊护士、一名医生共同转运。

1.3观察指标

1.3.1组间护理质量对比

应用Servqual表评估护理质量[2],量表内容包括移情性、响应性、有条性、可靠性、保证性5个维度22个条目,百分制,分数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好。

1.3.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按照心跳呼吸骤停、病情恶化、药液外渗、管路脱出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总发生情况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分,

组别

例数

移情性

响应性

有条性

可靠性

保证性

对照组

50

18.02±3.03

18.43±2.20

29.03±3.21

27.84±3.02

34.62±3.32

观察组

50

19.43±3.12

19.94±2.34

30.42±2.91

30.01±2.53

36.91±4.38

2

2.292

3.324

2.269

3.895

2.946

P

0.024

<0.001

0.026

<0.001

0.004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组别

例数

心跳呼吸骤停

病情恶化

药液外渗

管路脱出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50

2(4.00)

2(4.00)

3(6.00)

3(6.00)

10(20.00)

观察组

50

0(0.00)

0(0.00)

1(2.00)

1(2.00)

2(4.00)

2

4.640

P

0.031

3讨论

急诊科患者发展快、病情危重复杂,为提升患者生存率,需改进护理方案,以满足临床需求。急诊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交接多、存在一定时间差等优势。而常规护理在系统性及规范性方面有一定不足,且交接内容比较简单,缺乏重点,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护理质量。SBAR是一种高效沟通模式,通过建立组织模型,可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及合作能力,使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充分掌握,确保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相关化验结果、生命体征等情况,对护理措施顺利开展发挥积极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刘文红[3]等研究结果相符;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医医、医护、护护之间的沟通效率获得明显提升,从而增强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

总之,SBAR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急诊护理管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史慧珍,黄晓琴. 危机管理模式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急诊救治情况及心肾功能的影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2):230-233,242.

[2]张道权,丁静. 针对急诊患者内镜治疗中运用护理质量分级管理制度对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3):395-397,405.

[3]刘文红,王军宇,莫志丽,等. 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急诊术前优质护理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22,16(4):47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