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9
/ 2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创新研究

王崇文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邮编510060

摘要:聚焦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革新。文章深入剖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框架与实践需求,强调其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着重探讨了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局限性,如数据融合不足、空间分析精度受限以及规划实施效果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文章提出,应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融合遥感、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的编制流程。通过精细化的空间分析,优化土地使用配置,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提倡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以期实现规划的持续优化与动态调整,确保规划意图的有效落地。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创新研究;空间分析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国土空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使得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在面对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时,显露出数据融合不足、空间分析精度受限以及规划实施效果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效实施,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对国土空间科学管理的需求。

2 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关系探讨

城市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土空间规划是引导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结构、保障城市功能完善的关键工具。通过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以有效控制城市蔓延,防止无序建设,确保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限制了城市扩张的无序性,防止“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保护城市周边的农田、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区域。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确保城市功能区的有序分布,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还体现在引导城市功能分区和优化土地利用上。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避免过度集中或分散,促进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同时,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可以确保公共设施、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的合理配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随着公众参与意识的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也更加注重公众权益的保障。通过公众参与机制,可以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加贴近民意,提升规划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促进城市和谐稳定。

总而言之,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规划的科学指导,可以引导城市发展更加有序、绿色、公平和高效。《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创新研究》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强化规划与实施的协同作用,推动城市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

3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分析

3.1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要素解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微观层面,其技术要素的解析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这些技术要素不仅影响规划的科学性,还直接决定了规划的实施效果。在当前大数据、GIS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要素应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规划需求和挑战。

空间分析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技术手段。它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模拟等工具,对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网络等进行量化评估和优化。在精细化空间分析中,可以引入复杂网络理论、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模型,以更深入地理解空间关系和过程,为土地使用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交通生成模型预测未来交通需求,通过生态廊道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通过社区连通性分析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

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也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机制要求建立基于GIS的数据平台,实时收集和更新规划实施数据,如建设进度、土地使用变化等,通过与规划预期的比较,及时发现偏差,以便调整规划。同时,公众参与和利益相关者协商也是这一机制的关键,确保规划的公平性和实施的公众接受度。

技术应用的创新和整合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要素的未来趋势。例如,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提升空间分析的效率和精度;通过移动应用和GIS服务,实现规划信息的公众化,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增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同,提高建设实施的精确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要素包括数据融合、空间分析、土地使用配置模型、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以及技术应用的创新整合。这些要素的优化和整合,将极大地提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科学性、精确性和实施效果,从而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与进步。《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创新研究》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要素的革新策略,以期为新时代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撑。

3.2 规划编制中的技术创新实践

在规划编制实践中,技术创新正逐渐成为提升控制性详细规划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GIS、大数据和云计算,规划编制流程得以优化,空间分析精度得以提升,且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得以建立,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变。

遥感技术在获取高精度、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遥感影像,可以快速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等基础数据,为规划编制提供直观、准确的参考。例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遥感数据结合GIS技术,构建了精细化的基底地图,为后续的空间分析和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GIS技术在整合各类空间数据、构建复杂的空间模型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它能够将遥感数据、地形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通过空间分析,揭示空间关系和过程。例如,在上海,GIS被广泛应用于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详细规划,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实现了对不同功能区的精准定位和配置。

BIM技术在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三维模型,实现了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得从规划到实施的衔接更为紧密,提升了规划的落地效果。在一些重大项目中,如北京的新机场建设,BIM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一致性,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遥感、GIS、大数据、云计算和BIM等技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规划编制创新实践正逐步实现数据驱动、模型驱动,以及动态管理。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规划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也强化了规划的实施效果,为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引入和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技术将进一步革新,为新时代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更为先进和适应性的方法。

4 结论

我们确认了国土空间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其在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统领作用。通过分析现有技术的局限,如数据融合不足、空间分析精度受限和实施反馈机制的缺失,我们明确了技术创新的紧迫性。通过构建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的编制流程,我们展示了精细化空间分析在优化土地使用配置上的优势,并倡导建立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以保证规划的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 徐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港口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点研究[J].《建设科技》,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2] 祁星荣.国土空间规划下港口控制性详细规划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J].《建设科技》,202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3] 段益群.控制性详细规划至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变革与创新[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0038-0041,共4页

[4] 薛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编制思路探索——以榆林市中心城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