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医院 河北邯郸 0564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阳性检出率、安全性,以及基于DSA诊断结果进行的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疑似或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根据造影结果对阳性病例实施介入治疗。收集并分析患者的脑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造影过程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指标,以及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2例术中发生轻度血管痉挛,经及时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神经功能缺失及死亡病例。造影结果显示,96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检查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4%。对阳性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随访1年内均未出现严重脑梗塞、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显示出较高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脑血管造影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良好的安全性。基于DSA诊断结果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阳性检出率;安全性;有效性
引言
脑血管疾病,作为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类疾病,以其显著的高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领域,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直接可视化和精确性使得脑血管造影(DSA)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利用DSA技术,能详尽展现脑血管的结构、路径及异常状况,并为介入手术的实施提供精确的解剖学参考。本项研究对院内治疗的150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了回顾性评估,目的是深入分析脑血管造影在诊断此类疾病及辅助介入治疗方面的实际效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疑似或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龄范围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初步评估,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脑血管疾病相关症状,且均符合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适应症。
1.2方法
脑血管造影检查: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术在所有受试者中实施,利用Seldinger技术成功置入导管鞘,随后,导管鞘导引下,造影导管被引入主动脉弓或颈总动脉,并选择性地进入预定的目标血管以完成造影过程,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采用非离子型碘作为对比剂,其注射的速度与剂量应依据受检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细致的调配,在造影作业中,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细致的观测,这包括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多个方面。
介入治疗:在对脑血管进行影像学检查并确认阳性结果的情况下,依据患者脑部血管的具体异常形态与所在位置(例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等),量身定制介入治疗计划,血管介入手术如血管内栓塞、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方法,其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脑血管病变带来的影响,进而恢复或提升脑部的血液循环。
1.3评价指标
脑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依据造影检查的成像输出,对检测出的阳性病例进行计数,然后求其与总病例数之比。
安全性指标:在造影和介入治疗阶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穿刺点血肿、血管收缩、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等不良结果。
介入治疗有效性:在对手术后患者进行跟踪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血管病变形态的转变以及新发并发症的出现进行了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50全体受试者均成功完成了脑血管的影像学审查,所得影像具备高清晰度,精确呈现了脑血管的结构、路径及异常变化,在所检患者中,有96人脑血管造影结果为阳性,占64%,在确诊为阳性的个体中,观察到42例动脉瘤,28例动静脉畸形,20例血管狭窄,以及6例属于其他类别的病变。
表1150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临床诊断 | 例数 | 阳性率[例(%)]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42 | 30(71.4) |
脑梗死 | 36 | 23(63.9)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28 | 17(60.7) |
脑实质出血 | 26 | 15(57.7) |
其他 | 18 | 11(61.1) |
合计 | 150 | 96(64.0) |
2.2脑血管造影检查安全性
在1例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期间,发生了穿刺点出血的并发症,此现象通过施加局部压力得到控制并缓解了症状;2在一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血管痉挛症状后,通过应用解痉药物,其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在所观察的病例中,没有发现患者出现了如神经功能缺损、过敏反应、由造影剂引起的肾脏疾病等严重不良反应,造影检查整体安全性良好。
2.3介入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96名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导管插入治疗,幸运的是,所有手术过程都得以顺利完成,并且没有发生任何严重的术中并发症,在手术后的第一年内对患者进行跟踪检查,发现85%的患者其症状得到了完全的消除或者显著的进步,在所观察的病例中,没有发现任何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脑部血管阻塞、神经系统的损害、再次出血或者血管内支架再次狭窄等严重的疾病后遗症。在所进行的干预疗法中,高达96.9%(计93例中的96例)的治疗案例取得了成功,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其显著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达64%,充分证明了其在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脑血管造影能够直观、准确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走行及病变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尽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1]。
在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基础上进行的治疗性介入,显示出微创性、安全性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常规的开颅手术方法相较之下,采取介入式疗法能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同时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缩短其术后的恢复期限,在本项实验性分析中,96.9%的患者在接受血管内干预措施后取得了积极成果,并无任何重大后遗症在随机的跟踪检查中显现,这一数据再次彰显了其对于脑部血管病症治疗效果的显著优势[2]。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及后续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尽管整体安全性较高,但并发症的预防与管控仍然不容忽视,在该项研究中,即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总体较低,穿刺点血肿和血管收缩的现象仍旧突显了在手术操作期间必须执行精确操作及持续监控患者生命迹象的重要性,同时,应急方案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进行紧密的病情观察,以便及时识别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这是确保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步骤[3]。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高效。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新型造影剂、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及智能化手术导航系统的出现,进一步提升脑血管造影的诊断准确性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总之,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验证了脑血管造影在诊断中的高阳性检出率和良好安全性,以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一结论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的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过智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C]//榆林市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2023:7.
[2]王瑢瑢,许光涛,李贝贝,等.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C]//榆林市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邯郸邯钢医院神经外科;邯郸邯钢医院肾内科;,2023:7.
[3]林道云,陈高俊,华如鹏,等.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06):35-38.
陈雪亮,男,1993年7月生,汉族,河北涉县人,本科学历,职称:住院医师 研究方向:神经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