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净水厂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设计和建设阶段的不足、运行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水质控制与安全保障方面的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强化水质控制和安全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引入智能化管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净水厂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保障供水安全。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对于改善我国净水厂建设运行现状,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净水厂;建设;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优质饮用水的需求日益增长。净水厂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核心环节,其建设运行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供水的质量和安全。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供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净水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净水厂建设运行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在梳理净水厂建设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净水厂建设运行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提供参考。
1. 净水厂建设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1 设计和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
净水厂建设过程中,设计和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净水厂的运行效果和供水安全。然而,当前我国净水厂设计和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部分净水厂的设计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未充分考虑当地水源条件、用水需求变化以及工艺技术更新等因素,导致建成后的净水厂难以适应实际需求;其二,设计中对工艺参数选择和设备配置的优化不够,影响了净水效果和能耗水;其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有待加强,施工单位对设计意图的理解不到位,加之现场管理不严格,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埋下了运行隐患;其四,设计和建设中缺乏充分的技术交流和沟通,设计成果与实际施工存在偏差,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1.2 运行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净水厂投入运行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生产工况和日益严格的水质标准,对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净水厂运行管理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净水厂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清,影响了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自动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滞后,难以实现工艺过程的精细控制和优化调整;三是运行费用保障不足,维修养护投入不到位,设备老化失修现象较为普遍,运行风险加大;四是净水厂运行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特别是面对新工艺新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更为突出;五是净水厂与供水管网的协同管理有待加强,供水安全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
1.3 水质控制与安全保障的难点
城市供水水质安全始终是净水厂建设运行的核心目标,但当前净水厂在水质控制和安全保障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源水质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常规净水工艺难以完全去除新型污染物,对深度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水质检测手段相对滞后,在线监测覆盖不完全,实时掌控水质状况难度较大。同时,供水管网老化失修,二次污染风险加大,给末梢水质控制带来隐患。此外,我国不同地区水源条件差异较大,净水工艺适用性研究有待深化,不同规模和类型净水厂的水质控制与安全保障仍需因地制宜探索,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水质异常波动控制等方面,净水厂的快速响应和风险防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 改善净水厂建设运行的对策分析
2.1 优化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
针对净水厂设计和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优化设计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是提高净水厂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的关键举措。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净水厂高效运行的基础,施工质量管理则是确保设计意图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净水厂的设计应立足于当地水源条件、用水需求特点,并充分考虑人口增长以及产业发展等因素对未来供水的影响,以前瞻性思维优化工艺路线和技术方案。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工艺参数选择和设备配置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为实现净水厂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设计应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紧跟净水领域的技术进步,适时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升净水效率和水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净水厂施工质量管理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加强施工单位技术交底和现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和执行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加大材料、设备、工艺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抽检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质量问题。此外构建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的协同平台,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强化联动管控,确保净水厂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2.2 提升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
运行管理是净水厂保质保量供水的根本保证,针对目前运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从体制机制、精细化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净水厂运行管理水平。
其一,应完善净水厂运行管理体制,理顺权责关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推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调动运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运行费用投入,保障设备设施维修养护需求,降低运行风险;其二,应加快净水厂自动化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步伐,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集工艺过程优化控制、水质监测预警、设备设施状态诊断、能耗管理等于一体的智慧净水管理系统,实现净水厂运行管理的可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同时,加强净水厂与供水管网的联动管理,统筹优化调度,提高供水系统整体效率,增强供水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3 强化水质控制和安全保障体系
净水厂肩负着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任,必须进一步强化水质控制手段,完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则,应加强水源保护,推动流域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控制进水水质,为净水厂稳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加快实施净水工艺升级改造,因地制宜优化常规工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净水效率和深度处理能力,强化抗风险能力,切实保障出厂水水质达标;二则,应完善水质检测监测体系。(1)加大资金投入,配置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分析能力;(2)加密监测点位布设,拓展监测指标,提高水质全程监管能力,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规律,预判水质安全风险;(3)推行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水质异常波动预警、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等快速响应机制,最大限度降低水质风险。严格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加强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水质监测,建立供水水质信息定期公开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直饮水水质安全。
2.4 完善净水厂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机制
其一,净水厂应全面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梳理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点,科学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形成风险清单和风险矩阵,为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在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水文、气象、地质、环境等因素,以及净水厂自身的工艺特点、设备状况、人员素质等内部因素,提高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其二,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净水厂要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预案和应急响应方案。风险防控预案应明确各类风险的防范措施、管控流程和责任主体,细化日常运行管理中的风险管控要求,将风险管理落实到净水生产的各个环节。应急响应方案则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预先制定应急处置流程、抢险抢修措施、应急物资调配机制、信息报告与发布流程等,确保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有序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影响和损失。
其三,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一方面,净水厂要加大风险管理和应急专项投入,配置必要的监测预警设施、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为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硬件保障;另一方面,要强化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定期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等培训,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人员协同配合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
2.5 加强行业交流合作与科技创新应用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净水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化,行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净水厂建设运行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加强行业交流合作,积极吸收和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对于提升净水厂建设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立完善的行业交流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净水厂与国内外同行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信息共享、经验交流、技术合作的平台。定期举办行业发展论坛、经验交流会等,为净水厂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视野,提升净水厂建设运行的国际化水平;(2)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针对净水厂建设运行中的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创新。支持净水厂与高校联合建设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深入净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净水厂要主动与设备制造商、工程公司等开展合作,促进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净水厂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实力;(3)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紧跟净水领域科技发展前沿,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膜处理、臭氧活性炭、纳滤等新工艺新技术,提升净水效率和深度处理能力。推动智慧水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净水厂的应用步伐,提高净水厂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鼓励开展净水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净水厂建设运行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推广机制,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的跟踪评估,总结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行业整体科技应用水平。
3. 结语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净水厂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强化水质控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机制、加强行业交流合作与科技创新应用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净水厂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保障供水安全。然而,净水厂建设运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改进优化,方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饮水需求,为建设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强化实践探索,推动净水技术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谢云中,蒋奇,张宇璇.净水厂建设运行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4):182-183.
[2]黄永节,翁晓姚,张薇薇,等.净水厂生物活性炭微生物解析和风险研究进展[J/OL].应用化工,1-8[202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