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遥感图像分类与地物识别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6
/ 2

基于GIS的遥感图像分类与地物识别方法研究

宋凯丽张力彬曹思健

140421198908035221  辽宁沈阳 110000    210105199005285314 辽宁沈阳 110000  210112199509182814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的结合为地物识别和地理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通过图像预处理技术提升遥感数据的质量后,可以进行监督和无监督的分类方法以实现对地物类型的识别。同时,GIS地物识别中不仅包含传统基于规则和机器学习的方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崛起,识别准确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些技术共同支撑着更为复杂和高级的应用,比如城市规划、灾害评估和自然资源管理。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图像分类

1.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作为现代地理空间信息分析的重要工具,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监测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GIS通过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平台,为遥感图像的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框架。遥感技术则提供了从空中获取地物信息的能力,有助于生成对地物分类、地表覆盖变化监测等结果。

2. GIS与遥感技术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结合,在现代测绘、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灾害管理等领域有重要作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地表信息,可长期、大面积监测地面变化。GIS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管理,转化为对计划与决策有用的地理空间信息。GIS整合、查询、分析与显示地理数据,使数据时空关系直观化,为地理空间分析提供有力工具。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背景下,GIS与遥感技术集成应用将为科研、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提供新思路与方法,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 基于GIS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3.1 图像预处理技术

图像预处理技术作为遥感图像分类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其目的在于改善图像质量、降低噪声与畸变、保证后续加工的精度。预处理过程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以及图像增强等。辐射校正就是要校正传感器,太阳角度以及大气条件等因素对成像的影响,以保证在不同时点上得到的成像辐射特性保持一致。几何校正的目的是将遥感图像从其原始的数据坐标系转化为标准的地图坐标系,以消除由地形和传感器视角引起的几何扭曲。图像增强技术涵盖了直方图均衡化、滤波以及边缘检测等多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显图像中的关键特征和细节,从而提高分类的辨识度。利用这些预处理技术使遥感图像质量显著提高,并为之后分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2 监督分类方法

监督分类方法就是根据已知类的训练样本对遥感图像实施分类。该方法依靠先验知识并通过选取代表性样本区域来构建每一类地物统计模型实现整幅影像分类。监督分类的常见方法有最小距离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以及支持向量机(SVM)。最小距离分类法计算样本点和类别中心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来对样本点进行分类,使样本点成为最接近的一类;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最大似然分类法则,是通过计算样本在不同类别中的概率,从而选取概率最高的类别作为分类的最终结果;SVM在高维空间用超平面对样本点做最优分割且分类精度高。

3.3 无监督分类方法

无监督分类方法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根据图像数据的统计特性进行自动分类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图像数据自身的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像素归为一类。常见的无监督分类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和ISODATA分类法。K均值聚类算法通过设定初始聚类中心,迭代调整像素的归属,直到分类结果收敛;ISODATA分类法在K均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过动态调整聚类中心和类别数量,提高分类的自适应能力。无监督分类方法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先验的训练样本,适用于多种地物类型的自动分类,但其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到聚类算法参数和初始条件的影响较大。

4. 基于GIS的地物识别方法

4.1 地物特征提取

地物特征提取是地物识别中关键的一步,其目的是从遥感影像上提取对地物分类识别有帮助的信息。地物特征一般包括光谱,纹理,形状等。光谱特征根据地物对不同波段反射率的差异而产生,常被用来区别植被,水体和土壤等各种地物类型。纹理特征描述了图像中像素灰度的空间分布模式,常用的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灰度共生矩阵、Gabor滤波器等,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地物。形状特征是根据地物的几何形状,例如面积、周长、形状因子等,来区分具有特定形状特征的地物,例如道路、建筑物等。综合运用光谱,纹理及形状特征可综合刻画地物多维特性并提高地物识别精度。

4.2 基于规则的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是通过建立明确的规则集,利用逻辑推理进行地物识别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根据地物的特征信息(如光谱、纹理、形状等)制定识别规则,并通过规则的匹配实现地物分类。规则集的构建一般取决于专家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对不同地物特征模式分析来制定特定分类准则。比如某一种植被类型也许有特定光谱反射率范围、纹理特征等,设定这些特征值阈值就能确定对应植被类型。规则推理的核心是将提炼出的地物特性与规则集合进行比对,并基于这些匹配数据来确定地物的种类。该方法优点是逻辑清晰,便于说明,并可根据特定的应用需要灵活地对规则进行调整。但以规则为基础的方法有其局限性,例如规则制定对先验知识要求较高,并且在应对复杂多样地物特征时会缺乏鲁棒性与泛化能力。

4. 基于GIS的地物识别方法

4.3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在地物识别中应用广泛,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自动学习和提取地物特征,实现高效准确的分类和识别。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等。决策树通过构建树形结构,根据地物特征值进行逐层分裂,直观且易于理解,但容易产生过拟合。随机森林是决策树的集成方法,通过生成多个决策树并投票决定最终分类结果,具有较强的抗噪性和泛化能力。神经网络则模仿人脑的神经元结构,通过多层次非线性变换,实现复杂特征的自动学习和分类。

4.4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近年来在地物识别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优势在于能够自动提取高层次的复杂特征,实现高度准确的分类和识别。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生成对抗网络(GAN)和递归神经网络(RNN),在处理遥感图像和时序数据时表现优异。CNN通过多层卷积、池化和全连接层的组合,能够有效捕捉图像中的空间特征,广泛应用于地物识别。GAN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对抗训练,能够生成高质量的地物特征,并增强分类模型的泛化能力。RNN则适用于处理时序变化的地物数据,如植被生长周期监测和水体动态变化。

结束语

从预处理到监督分类,从无监督学习到更高级的机器和深度学习,GIS与遥感技术的结合为地物识别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引入,GIS地物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将大幅提升。这将使GIS在更多样的应用场合中更加可靠和强大,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参考文献

[1]张长远.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利工程的影响研究[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 30 (05): 71-76.

[2]王威, 郑薇, 王新. 面向遥感图像场景分类的LAG-MANet模型[J]. 测绘学报, 1-21.

[3]邓帆, 刘远刚, 王庆, 井然, 李功权. GIS专业遥感原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 19 (23):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