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换药护理中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92例伤口换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护理),各46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4.78%,(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与换药间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应用于急诊换药护理中,可以明显加快创面恢复、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急诊换药护理;临床效果
外部创伤等导致的伤口,患者通常在急诊科接受诊疗,进行换药等,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研究人员早在1963年就发现,密封湿润伤口能加速皮肤的再生,并于200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为创面治疗的标准[1]。与湿性愈合理论相比,传统的伤口敷料价格低廉,能更好地吸附渗出液,对伤口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传统的伤口敷料容易渗漏,并且容易在伤口处黏结,重新更换敷料时容易引起伤口二次损伤,从而导致伤口愈合缓慢[2]。本研究以本院换药患者为例,对基于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护理应用效果展开了重点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92例伤口换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4~80岁,均值(58.78±2.23)岁;体质量指数16.14~33.20kg/m2,均值(25.40±1.15)kg/m2。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1~81岁,均值(58.69±2.31)岁;体质量指数16.18~33.18kg/m2,均值(25.35±1.10)kg/m2。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传统的干性换药方式,先要清洗患者的伤口,再采用机械清创法,进行少量多次的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在操作时要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要对伤口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患者的伤口恢复程度,选用碘伏纱布等进行覆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用碘伏纱布进行填充,用棉垫包裹、包扎伤口,药物更换时间要视患者的病情而定。
1.2.2观察组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护理:(1)首先清洁患者的创口,再用机械清创法有效地清除坏死组织,再将创伤护理品涂抹在伤口上,让伤口保持湿润,然后用银离子凝胶封住伤口,以溶解坏死组织,软化干燥的痂。对于有感染的伤口,可以使用银离子敷料。(2)对于不能通过机械清创方法清创的伤口,可以使用清创胶进行自溶清创。如果有多个创面,也就是混合伤口,先要清理相对清洁的部分,再对感染的创面进行处理。(3) 在给患者换药时,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更换药物的时机要视患者的创口渗出量而定。如果术后仍然有积液等并发症,可以根据患者的伤口情况选用湿性合成敷料,如果渗液过多等,可以用藻酸盐可吸收的敷料填塞。暴露在外的骨骼和肌腱需要使用清创胶,以维持伤口的湿润,避免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1.3.1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3.2伤口愈合时间与换药间隔时间:记录与比较两组的创口间隔换药时间和愈合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4.78%,(P<0.05)。见表1:
表1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
观察组 | 46 | 30(65.22) | 15(32.61) | 1(2.17) | 45(97.83) | |
对照组 | 46 | 21(45.65) | 18(39.13) | 7(15.22) | 39(84.78) | |
x2 | - | - | - | - | 4.929 | |
P | - | - | - | - | 0.026 | |
2.2伤口愈合时间与换药间隔时间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与换药间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伤口愈合时间与换药间隔时间()
组别 | 例数 | 伤口愈合时间 | 换药间隔时间 |
观察组 | 46 | 15.12±1.14 | 1.57±0.39 |
对照组 | 46 | 21.45±2.15 | 0.76±0.18 |
t | - | 17.642 | 12.790 |
P | - | 0.000 | 0.000 |
3讨论
门诊换药的主要工作是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及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清理分泌物与坏死组织,以确保伤口引流通畅,防止感染。而单纯的机械清创方法,不仅很难实现,而且很难保证最后的愈合结果,而且还会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如何选用安全有效的敷料,是提高医院换药效率,促使患者迅速恢复的关键。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是一种新的伤口护理方法。在急诊换药护理过程中,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可有效地加快创面的恢复,降低感染的危险,改善疗效
[3]。
在实验中,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伤口愈合时间与换药间隔时间,观察组的评分更优,(P<0.05)。说明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护理,可以使患者的伤口处于湿润环境,促进创面细胞再生,减轻炎症,加速创面愈合,进而改善创面愈合。因而,将创面湿润愈合原理运用于急诊药物更换护理中,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在换药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给伤口太大的刺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感染。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运用于急诊换药护理中,有利于组织的更新与修复,加快创面的愈合[4]。
总之,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应用于急诊换药护理中,可以明显加快创面恢复、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君,吴玥.标准化延续性护理在伤口造口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与价值[J].中国标准化,2023,(20):285-288.
[2]刘真羽,刘亚红.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23,47(10):1655-1656.
[3]赵婷,蒋琪霞,徐慧黎,陆娴.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J].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2023,36(10):1077-1081.
[4]金惠群,陈艳.标准化护理在门诊慢性伤口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3,(18):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