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四川宣汉 636150
【摘要】油菜是宣汉县主要的优势油料作物,为提升大面积油菜单产水平,通过开展油菜高产示范,挖掘油菜高产潜力,总结高产技术,以此带动全县油菜单产水品提高。
【关键词】高产原因;油菜效果技术
宣汉县是油菜种植大县,为充分挖掘我县油菜高产潜力,2022年-2024年开展油菜高产示范,通过高产示范总结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推动大面积油菜单产提升。
1高产示范效果
2022年-2024年,集中开展油菜高产示范面积23.3hm²,其中,2022年-2023年度示范面积10.3hm²,2023年-2024年度示范面积13hm²。油菜成熟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上、中、下三种不同产量水平的田块实行机收实测,2023年平均亩产208.5kg,比同范围大面积亩产188.8kg增加19.7kg,增产10.4%;高产田块达到221.88kg。2024年平均亩产211.2kg,比上年平均亩产增加2.7kg,增产1.3%,比同范围大面积190.6kg增加20.6kg,增产11.0%,最高田块产量达到225.38kg,比上年增加3.5kg。
2高产原因分析
油菜高产关键是单位面积上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粒重的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油菜产量得以提升。在油菜收获前对油菜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田间调查,示范田亩有效株数两年分别为6210.3株、6318.2株,平均6264.3株,比非示范田5478.8株,增加785.5株;单株角果数两年分别为508.2个、511.4个,平均509.8个,比非示范区496.3个增加13.5个;角粒数两年分别为20.2粒、20.3粒,平均20.3粒,比非示范田19.8粒增加0.5粒;千粒重两年分别为3.74g、3.76g,平均3.75g,比示范田3.74g增加0.01g。据此,油菜高产示范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种植密度确保大群体,加强田间管理实现最优个体,群体和个体协调生长,群体大,单株叶多、叶面积大、茎粗、分枝多,有利于荚果和籽粒的发育,实现增角、增粒、增重,达到高产。
3主要栽培技术
3.1选用良种、培育壮苗
在油菜栽培中,优质种子是奠定高产潜力的基石。为了展示并推广高效益的种植模式,高产示范项目精心筛选具备多重优良特性的油菜品种,如庆油8号等“双低”优质油菜,8月下旬-9月初育苗,按苗床与大田1:5/6比例,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作育苗地,深翻育苗地,施足肥料,按长5m、宽1.2m开厢,欠细整平做成标准苗床,每亩大田播种备足优质种子100g,坚持分厢定量,稀撒匀播,播后用细土覆盖,并施适量淡粪水,确保苗全、苗齐。油菜出苗后早匀苗、间苗、定苗,结合匀苗、间苗清除床内杂草,看苗追施,注意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培育壮苗。
3.2化学除草、免耕栽培
我县在秋季时段,持续的雨水不仅导致土壤湿度长期处于高位,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湿害环境,还极大地增加了农田管理的复杂性。高产示范采取化学除草,免耕栽培,既是战胜湿害,提高油菜高产的重要措施,又是油菜生产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一是开沟排湿。在水稻进入散籽期后,适时排干田间积水至关重要。随后,在水稻收获作业完成后,立即着手开展精细化的田间沟渠建设,即所谓的“三沟”系统构建。具体而言,主沟的设计深度为36至45厘米,宽度则在33至40厘米之间,围沟深度和宽度均设定为33厘米,厢沟则根据田块内部的实际需要划分,一般深度与宽度均为26厘米,在开设沟槽时,对于厢宽设定为3米的区域,采用相应规格的绳索进行拉线开厢,而对于更宽的区域,如厢宽达到4米时,则适当调整拉绳间距,以适应更大的开厢需求。二是化学除草。前作水稻收获时浅留稻桩,播栽前15天左右用草甘膦除草,及时开沟,推行机械开沟,沟中用细土均匀覆盖厢面。
3.3中苗早栽、合理密植
一般苗龄25-30天,苗高16.5-20cm、绿叶5-6片时即可移栽。移栽规格按行距40-43cm、窝距20-25cm规范移栽,单株栽植,亩植7000株左右。坚持带土、带肥、带药,大小苗分级移栽,栽直、栽正、栽稳,栽后施足定根粪水。
3.4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
在油菜的栽培管理中,精准把握其需肥特性及高产对肥水的严苛要求至关重要,应遵循氮、磷、钾比例为1:0.5:0.8的科学配方进行施肥,着重增加有机肥、磷钾肥及硼肥的投入量,同时合理减少传统化肥的使用,以促进土壤健康与作物品质的双重提升。每亩田地建议施入高质量农家肥1500至2000千克;复合肥料则作为无机养分的快速供应源,每亩用量控制在30至40千克之间;硼砂作为油菜生长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每亩施用量建议为1至1.5千克。针对直播(特别是机械化播种)油菜,在底肥的施用量上可适当上调,每亩农家肥的施用量可增加至2000至3000千克,复合肥50-60kg;二是早施追肥。油菜移栽成活后根据苗情及时追肥提苗,每亩施用人畜粪10-15担,兑尿素5-10kg;三是巧施蕾苔肥。蕾苔期根据油菜长势酌情追施一次蕾苔肥,每亩施用猪粪水15—20担。初花期结合防治菌核病,每亩施用0.25kg速效硼肥,叶面喷施防治。
3.5加强管理、绿色防控
在油菜的田间管理中,首要任务是细致执行查苗补缺措施。移栽后的油菜,需密切关注其成活情况,一旦发现缺苗或弱苗现象,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确保田间植株分布均匀,达到理想的种植密度[1]。其次,需定期清理“三沟”(主沟、围沟、厢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无阻,将多余水分迅速排出田外,维持土壤适宜的湿度条件。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破坏病虫滋生环境,利用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有效控制蚜虫、菜青虫等害虫的种群数量,选择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实行绿色防控。重点加强对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治。防治油菜菌核病宜在冬前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在盛花期选用25%咪鲜胺乳油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油菜霜霉病从苗期开始,病株率在20%以上时开始喷药防治,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选用乙蒜素乳油、甲霜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可结合油菜菌核病防治一起用药;病毒病和蚜虫:移栽前2-3天消灭苗床蚜虫,在苗期和大田期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生物制剂或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喷雾叶片正反面,病毒病发病初期用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交替喷施。
3.6及时收获、减少机损
一次性机收应在全田90%以上的油菜角果变成黄色和褐色,进入完熟期后开始收获;分段收获,应在全田80%以上的角果颜色开始变黄,进入黄熟期后进行割晒,4-7天后进行捡拾收获。一次性机收作业,要求收割机在单次作业中,能够将总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含杂率不超过6%,同时保持破碎率在极低的0.5%以内,收割后的田块应无漏收现象。而分段收获方式则以其对品种适应性广、适收期长、损失率低等优势,成为另一种重要的收获策略。在分段收获中,首先利用油菜割晒机进行初步作业,将油菜割倒并有序铺放在割茬之上[2-3]。这一步骤要求割晒铺放连续不断空,厚薄均匀一致,且无漏割现象,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随后,待油菜在田间自然后熟并完成干燥过程(通常需要4至7天),再选用配备油菜捡拾台的联合收获机进行捡拾脱粒作业。此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降低损失率至6.5%以下,含杂率控制在5%以内,同时保持破碎率不超过0.5%。
结束语:
在深入探索与实践油菜高产示范项目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良种、培育壮苗;化学除草、免耕栽培;中苗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加强管理、绿色防控;及时收获、减少机损等技术的应用,油菜的产量与品质均实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预期的示范效果。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油菜高产示范的效果将更加显著,技术将更加成熟完善。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共同推动我国农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雷. 油菜优质高产种植技术[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1):180-182.
[2] 徐世猛. 油菜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新农村,2023(11):18.
[3] 关周博,董育红,田建华. 高油高产宜机收油菜品种的培育和示范推广[J]. 中国种业,2022(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