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口腔科 云南红河 661000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皮肤科 云南红河 661000
【摘要】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皮肤疾病病,现代的医学中主要以皮质类固醇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其极易会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和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探究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天胞疮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众多医学专家越来越重视对天胞疮病的治疗,中医中的雷公藤的内治法、外治法、中成药等治疗手段更加的丰富起来。本文对雷公藤治疗天疱疮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进行综述。
【关键词】雷公藤;天疱疮
在如今的医疗水平中,糖皮质激素是天疱疮治疗的首选系统,其还可以联合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共同成为一线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环孢素可成为二线的免疫抑制剂。天疱疮在中医学中称为“天泡疮”,“火赤疮”,中医的中药对于治疗天疱疮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其安全性较高。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着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其中,中药雷公藤的有效成分是雷公藤单体制剂,其在皮肤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治疗红斑狼疮、银屑病、湿疹等多种皮肤病。雷公藤制剂有着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一些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雷公藤制剂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对于治疗天疱疮有着显著的效果。
1.天疱疮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1.1认识天疱疮
希腊语(pemphix)在中医中解释为天疱疮(pemphigus),具体的意思为水疱,是一种涉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在临床中有以下的特征:在组织病理学中,由于角质细胞间黏附的丧失,致使表皮内形成水疱。在免疫病理学上,可以发现IgG抗体在皮损及血循环中结合,抗体可直接在角质形成细胞表面产生作用。天疱疮主要分为寻常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副肿瘤性天疱疮。在角质形成细胞间黏附中起重要作用的桥粒芯蛋白的功能被IgG抗体抑制了,这就导致了水疱的形成。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在抗桥粒芯蛋白3IgG抗体,落叶型天疱疮患者在抗桥粒芯蛋白1的IgG抗体,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中存在桥粒芯蛋白的IgG抗体和抗斑蛋白分子的IgG抗体。天疱疮经典类型最先描述的是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大部分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都存在着黏膜糜烂,约有半数以上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大疱和糜烂。发生于表皮深层的疱寻常型天疱疮,其位于基底细胞层上。仅有皮肤受累而无黏膜损害的是落叶型天疱疮患者。寻常型天疱疮的其中一种变型就是增殖型天疱疮,分别代表落叶型天疱疮的局限型和地方型的是红斑型天疱疮和巴西落叶型天疱疮。
1.2中医中天疱疮的发病机理
天疱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代,传统的古籍对天疱疮的病机有着较为丰富的论述。其中,《景岳全书·天泡疮》中论到关于天疱疮的症状。在古籍中记载着较多的病因和病机中,重要的因素是天行时邪,辩证上总属于湿热火毒为患。现代中医多认为天疱疮的主要病机在心,心火旺盛,脾湿内蕴,加之风热暑湿等外邪侵扰,导致体内邪火旺盛,不能疏泄,久而久之化为内燥,消耗体内之气和津液,最终造成气阴两伤。也可由心火脾湿,兼感风热暑湿之邪,熏蒸肌肤而成。因此,天疱疮的发生和脾、心、肺、肾有着关联,但其主要原因在于脾虚湿热因为皮肤所造成的。
2.雷公藤治疗天疱疮的作用机制
2.1雷公藤的药理活性
雷公藤指的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在我国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共有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和东北雷公藤(又称雷蔓)三个品种,又名莽草,其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主要有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甙、挥发油、木脂素类等组成,其中主要活性成分是二萜类和生物碱,虽然有着一定的毒性,但也有着抗发炎、免疫抑制、抗肿瘤和抗生育的作用。
2.2雷公藤的中医治疗机制
雷公藤性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能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以下应用:风湿顽痹。其有着较强的祛风湿、活血通络的功能,是治风湿顽痹的最佳用药,其有着较强的苦寒清热力,对于消肿止痛有着明显的功效,特别适用于关节红肿热痛、肿胀难消等症状。其可单独使用内服或者外敷,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麻风、顽癣、湿疹等。雷公藤虽枯燥但却能除湿止痒、杀虫攻毒,对于各种皮肤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疗疮肿毒。雷公藤虽苦寒但却能清热解毒,通过以毒攻毒,进行消肿止痛。
2.3雷公藤治疗天疱疮
经查阅文献,可供分析的临床治疗观察资料共5篇。总结雷公治疗DLE天疱疮疗效观察情况,共5篇文献,自2001年至2021年间,我院共治疗天疱疮155例,其中愈52例(治愈率33.5%),有效75例(有效率 81.5%)。5篇文献中有2篇对照研究,雷公藤制剂组32例,其中有不同程度疗效的31例,对照组的治疗对象35例,有不同程度疗效的32例,提示雷公联合激素治疗的一定优越性。
2.4 症状改善情况
据相关研究报道,联合使用雷公藤无论对轻微症或重症、病情的天疱疮均有着相似的治疗效果,皮损控制时间、激素撤减时间和纯皮质激素组互相均没有明显的差异,雷公藤在合并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的过程中能部分替代或减少使用。
3.结语
天疱疮是累及到皮肤黏膜的大疱性的一种免疫性疾病,首次发生症状的部位在口腔黏膜当中,其次多发于颊部、上腭部的黏膜,若长时间未得到救治可能会涉及到唇红。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为形状、大小不规则的糜烂,严重者会出现声音嘶哑、咽喉不适等状况。由于天疱疮患者的口腔黏膜受损是其首发症状,所以患者出现口腔的疼痛性的糜烂需要及时的前往口腔科进行就诊。天疱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单体药物就是雷公藤,其已彰显其独特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由于大多数天疱疮的病情均很严重,所以雷公藤不会进行单一的使用,而是作为辅助支持药物和激素共同进行治疗。雷公藤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抗生育,极易会引起女性闭经,男性精子异常,从而导致不孕不育的症状。雷公藤制剂对于治疗天疱疮的准确机制仍需研究,在临床中广泛地应用雷公藤制剂时,如何有效地避免其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更加值得医务工作者们进行更多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白彦萍,刘文静,杨皓瑜,等.雷公藤多甙作用机理及皮肤科应用[J].皮肤科学通报,2021,38(04):370-381+8.
[2]陈宾,魏宝永.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7):99-100.
[3]张秉新.中药辨证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红斑型天疱疮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1):2294-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