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00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城市防洪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河道防洪安全。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持续强化河道管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河道防洪安全,提升防洪堤的稳定性。文章简单阐述了加强河道防洪安全的措施,分析了影响防洪堤稳定的主要因素,同时针对提高防洪堤稳定性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河道防洪安全;防洪堤稳定性;策略
1加强河道防洪安全的措施
1.1加强河道隐患排查
每年汛期前,政府应当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覆盖所有河道、湖泊及水库。在排查中,需要对堤防的结构完整性、土壤稳定性及其防渗性能进行详细检查,以确保其能够在汛期承受住强降雨带来的水压力。同时,穿堤涵闸和拦水闸坝作为调节水流的关键设施,必须仔细检查其开启、关闭功能是否正常,密封性是否良好,以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泄漏或溢流现象。对于跨河桥梁、缆线以及穿河管道等可能影响防洪的设施,也应纳入排查范围,以确保其不会对河道防洪形成威胁。在排查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违章建筑的位置、规模以及其对河道的具体影响,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拆除方案,以消除对河道防洪的不利影响。为了在汛期来临前消除防洪隐患,确保河道防洪安全,所有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必须得到及时整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每一项隐患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整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河道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并定期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从而为河道防洪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1.2严格控制河道防洪工程施工质量
在河道防洪工程施工中,施工员和监理机构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现场巡视,实时监控施工情况。施工员在巡视过程中需要控制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发现问题必须立即上报,确保施工过程中任何潜在的问题都能及时被发现并解决。同时,监理机构也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若问题严重或影响工程质量,监理机构应下发整改通知,要求施工单位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只有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之后,施工部分才能进入验收程序或继续进行下道工序,从而避免不合格工程对后续施工的影响。并且,分项工程必须通过监理验收才能继续施工,提高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施工单位在完成工程后需要进行自检,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填写详细的自检报告。随后,监理机构对工程进行验收,对照设计标准检查工程质量,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标准,避免质量隐患。
1.3加强汛期安全管理
在河道防洪安全工作中,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及时掌握汛期气象变化情况,包括降雨量、风速、气温变化等,准确评估洪水风险和影响范围。根据气象预测和预警,及时更新和完善防洪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应急响应措施、责任分工和资源调配方案,提高防洪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汛期期间,河岸的巡查工作必须加大力度,特别是在河道易发生险情的重点区域,如堤防险工、穿堤涵闸等。巡查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河岸的状况,包括对堤防的稳定性、河道水位变化、堤防和水闸的运转情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修复损坏的堤防、加固险工等,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险情,减少洪水对河道安全造成的威胁。对于跨汛期施工项目,施工单位必须落实度汛方案,制定详细的汛期施工计划,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安全,确保防洪工程的顺利进行。当遇到严重的洪水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建正在进行的工程,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所有在施工现场的人员能够及时撤离,避免因洪水或其他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同时,转移重要物资和设备,尽量减少因灾害造成的物资损失,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影响防洪堤稳定的主要因素
首先,堤线规划不合理。堤距不均匀,导致某些区域的防洪堤承受过大的水流压力,增加冲刷和溢流的风险。特别是在河道急弯、交汇处等易发生水流冲刷的区域,堤线规划不合理,水流会集中冲刷某些堤段,导致堤身的削弱甚至崩溃。其次,堤身土质复杂且质量较差,存在粘土、砂土、碎石等不同类型的土壤层,导致堤身的密实度和整体强度不足。土质的差异还会导致水分的渗透和流失,增加渗漏风险,不仅会削弱堤身的结构强度,还会导致堤基的沉降或坍塌。最后,堤身和堤基的基础存在问题。基础处理不充分,导致堤身下沉或滑移,增加堤防的倾覆风险。同时,堤基的承载能力弱,容易在强水流冲刷下被侵蚀,影响整个堤防的稳定性。
3提高防洪堤稳定性的策略
3.1做好全方面调查研究
土壤在洪水作用下容易发生软化,强度和稳定性会显著下降,导致堤防的压缩和沉降,增加堤身失稳的风险。因此,在防洪堤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土壤的处理和加固,对土壤进行详细的性质调查,了解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行为特性,并选择适合的改良措施。在现代防洪工程中,应采用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更准确地评估土壤的性质和堤防的稳定性。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内外防洪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实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有效提高防洪堤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在洪水期间,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了解洪水中可能存在的腐蚀性化学物质、悬浮物质和生物污染物等成分,评估其对堤防材料和土壤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研究水对土壤的破坏机制,如水分渗透、溶解作用和冲刷作用等,制定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缓或避免腐蚀物质对堤防的损害。此外,防洪堤的稳定性计算涉及土壤力学、结构力学和水文水资源等多个方面,应对已有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和优化,并结合实际工程需求进行改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防洪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其能够承受未来可能出现的洪水压力。
3.2改善防震技术
洪水漫堤和地震对防洪堤的破坏方式各有不同,前者主要通过水流冲刷和土壤软化影响堤防的稳定性,而后者则通过震动引发的土壤液化和堤体变形来影响堤防。因此,在防洪堤的设计和建设中,应综合考虑这两种灾害的影响,设计阶段需要将防震技术和防洪设计要求有机结合,确保防洪堤在面对洪水和地震时均能保持稳定。同时,要运用先进的地震工程技术和土壤力学模型,对地震动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模拟,以预测其对防洪堤的潜在影响。基于分析结果,制定出针对性地改进措施,例如加固堤体结构、改善土壤条件、优化基础处理等。并且,要对历史地震数据和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评估特定区域的地震风险,为防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材料选择和应用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改性土工合成材料等,并进行多方面的材料测试,以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此外,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各个阶段都要注重抗震措施的落实,增强防洪堤的整体稳定性,提升其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防洪安全与防洪堤的稳定性,对于防洪工作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相关人员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在实际防洪工作中,需要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持续提升防洪堤的稳定性。不仅如此,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还要关注土体浸泡问题,避免给防洪堤的稳定系数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俊华.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N].太原日报,2023-08-04(003).
[2]何其锋,盖永强,李寅,等.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力保城乡防洪安全[J].河北水利,2022,(06):18-19.
[3]张亚文.考虑下游河道安全的水库多目标防洪调度研究[J].陕西水利,2021,(07):107-108+113.作者简介:周建龙(1990.8.7),男,汉,重庆市,大学本科,水文规划部主任,水利水电中级,主要从事水利类项目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