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中医医院 山西 介休 032000
【摘要】目的:讨论并明晰中药结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上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结合组与常规组,每组25例,以中药结合针灸对结合组进行治疗,以常规治疗对常规组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结合组的相关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2.00%,组间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进一步恢复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且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药;针灸;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疗效
周围性面瘫即脑干面神经核及由其发出的面神经损害产生的面肌瘫痪,常见病因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口角歪斜、额纹变浅、眼不能闭合等[1]。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针灸、理疗、热敷等,但不同的治疗方式有不同的临床干预效果,且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也可能存在不同差异。本文主要讨论了中药结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上的临床效果,相关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结合组与常规组,每组25例。一般资料:①结合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0~71岁、平均(48.36±4.05)岁,中药结合针灸进行治疗;②常规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1~70岁、平均(48.40±4.10)岁,常规治疗。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中药干预,组方如下:葱白、红花各8 g、桃仁与石菖蒲各10g、赤芍药、白芷、郁金各12g、生姜及细辛3g。病程较长/头痛明显者另加蜈蚣3g、全蝎8 g;气血不足者另加黄芪与当归各15 g;肝火旺盛者另加黄芩与龙胆草8g、栀子10g;痰多者另加胆南星6g、陈皮与法半夏10g。结合组在常规治疗下辅以针灸,方式如下:取患者侧卧位,后取穴,主要穴位为太阳穴、地仓穴、颊车穴、牵正穴等。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症状增加穴位,例如,眼睑闭合不佳者加瞳子髎穴与睛明穴、舌麻木者加廉泉穴。针灸频率为1次/d、每次留针20~30min。
1.3观察指标
1.3.1面神经功能
采用Portmann 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功能,满分20分,评价项目包括抬眉、闭眼、鼓腮、撅嘴、示齿、张大鼻孔,每项满分3分[2]。得分越高面神经功能越好。
1.3.2治疗效果
依据具体治疗情况将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如下分类:痊愈(面瘫消失)、有效(面部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无效(面神经功能未恢复甚至加重)。注:临床治疗有效率=(痊愈+有效)/组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3.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Portmann 评分)比较与分析
①治疗前:结合组(7.38±3.29)分、常规组(7.40±3.26)分、t=0.022、P=0.983;②治疗后:结合组(16.66±2.20)分、常规组(11.19±2.59)分、t=8.048、P=0.001。上述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面神经功能(Portmann 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结合组患者的相关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且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与分析
①结合组(n=25):痊愈18例(72.00%)、有效6例(24.00%)、无效1例(4.00%)、临床治疗有效率96.00%(24例);②常规组(n=25):痊愈9例(36.00%)、有效9例(36.00%)、无效7例(28.00%)、临床治疗有效率72.00%(18例)。x2=5.257、P=0.0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将周围性面瘫称为“口痹”,称其主要病因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而致风寒或风热湿邪侵入人体面部,引起面部经络湿痒与静脉闭阻不通,从而使患者出现口眼歪斜、额纹消失或眼不闭合等临床症状[3]。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上,中医主要以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并将其分为风痰阻络、气血两虚、痰湿阻络及肝风内动4种证型,以辩证谴方用药。
周围性面瘫的常规中医用药包括葱白、红花、桃仁、石菖蒲、赤芍药、白芷、郁金及生姜、细辛等,有疏通经络、活血祛风及扶助正气之效[4]。但相关实践及文献表明,常规中医汤剂虽然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有较好疗效,但其无法进一步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因此需进行联合治疗。针灸疗法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进一步恢复患者面神经功能,并可促进面瘫快速康复
[5]。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结合组的面神经功能(Portmann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2.00%,组间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与单一中药汤剂干预相比,中药结合针灸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结合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进一步恢复患者面神经功能,且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罗丽,高鹏.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317-318.
[2]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生理监测学组. 面神经功能损伤电生理评估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2,38(6):541-549.
[3]钟伟森,刘育清,陈嘉丽,等. 周围性面瘫采用中药牵正散合导痰汤联合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2):64-66.
[4]李显辉. 针灸联合温控中药熏蒸仪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中的治疗进展[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0):12-14.
[5]王庆梅. 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3):3814-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