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得到现代医学之认同——基于科技哲学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2
/ 3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得到现代医学之认同——基于科技哲学视角

冯瀚霄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通过对中医药基础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试图通过运用数据分析、临床验证等科学实验手段,对中医药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等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究其与现代医学理论之间的契合点。选择典型中草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作为切入点,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构建药物作用的网络模型,揭示中药成分在分子层面对疾病调控的具体途径将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的生物医学方法结合,实现中医药知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中医药现代化;中医基础理论;科技哲学;系统生

引言

在不断演化的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中,中医药的传统理念和治疗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但也面临着被现代科学逻辑和实证科学标准挑战的困境,现代西方医学的冲击与逻辑实证主义的诘难中,其基础知识理论很难得到科学性之认同。而中医的一些治疗方法,是历代的一些医生从医学典籍中得出的理解,究其病理药理,则很多语焉不明,充满了个人色彩和偶然性、不确定性。从科技哲学的视角出发,本文致力于揭示中医药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之间的交汇点,以期获得更广泛的认同。中医药理论的内涵丰富,如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等核心概念,因其抽象性、非定量的特质,在传统实证科学方法面前显得难以把握。然而,随着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科学研究成为可能[1]为了探索中医理论的科学价值,本文采用了包括系统工程方法、生物标志物检测等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典型药物成分与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分析[2]通过对临床实验数据的深入挖掘,建立了中药成分与生物标志物变化之间的关联模型,为阐明中药成分在分子层面上疾病调控的具体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纵向对比来看,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补充关系,中医强调的整体性与个体化治疗恰好可以填补现代西医在这一领域的不足[1]。因此,本文尝试建立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桥梁,不仅增强了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也为未来的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开辟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一)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植根于中国哲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千百年来通过经验的积累发展而成的一门学问,其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和古代形而上学的气息,中医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缺少像其他现代科学的精确性和实证性,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认同问题,成为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对话中的一大难题。在分析中医药哲学基础时,其理念核心即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这些均涉及到人体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思考[3]。就整体观念而言,中医不仅仅关注局部病理现象,而是注重机体的整体性和动态平衡,试图通过调和人体内外的环境来促进健康[4]。阴阳五行理论则是中医哲学的另一架构,提供了一种解释和指导治疗的方法论,强调疾病状态与五行生成克制的动态相互作用。脏腑经络理论则是理解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的框架,连接着内部器官与外部环境,维护着人体生命活力的流动性和连贯性。通过科学哲学的方法分析和验证这些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加以诠释和认同[5]

现代医学认同中医基础理论,必须构建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当前,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技术手段,对中药成分的活性物质、作用目标甚至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为传统中医理论提供了可量化、可验证的科学依据[8]。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中药成分在治疗作用中的确切角色,揭示如何通过影响特定生物标志物或调控基因表达而发挥治疗功效,实现中医理论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转化。中医药的现代化转型需要融合现代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以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去评估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7]。通过临床实验验证中医药对患者的实际疗效,秉持循证医学原则,将单一病例的有效性推广到具有某疾病的整个群体。中医学的现代转型不仅要靠理论创新,更在于临床实践的积极探索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差异

中医学是传统医学,以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为基础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宇宙间的统一,追求身心平衡与疾病的整体性治理。有人认为“形、气、神是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的真正结合点,和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也有人认为“在形、气、神中,应当着重气的现代研究,并以之作为突破口。[9]”但是中医中的元气没有微观粒子的客观实在性,以独断论的方式解释医学现象,同样也不符合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8]。这种医学体系与现代医学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存在显著差异。现代医学依赖于精确的实验数据和科学验证,其治疗原理多基于解剖学、生物学和生化等实证科学知识。

在科技哲学的探讨中,分析这两种医学体系的融合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意义。中医的诊断不

依赖精密仪器,更多地依靠医生的直观判断和经验汇总,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种方法论似乎与现代临床医学的量化诊断形成鲜明对比,缘此,中医在药效验证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科学依据亟需被现代科学技术所揭示和认可。科学家已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和生物学研究,开始测定中草药成分的具体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蛋白质组学分析等高端技术探明其作用机制,深究其治疗疾病的分子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中医药的有效成分被准确鉴定,其作用路径逐渐得到系统生物学的诠释[2]然而,中医药治疗的整体性和个体化特征,决定了其对疾病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涉及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这与现代医学追求精准和标准化治疗的趋势相悖。因此,现代科学技术在挖掘中医药理论现代化潜能方面,其研究模式必须适应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

二、科技哲学视角分析

(一)科学认识论与中医接受

科技哲学作为研究科学知识本质、科学实践逻辑以及科学理论发展的哲学分支,为中医药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对中医药理论的可逻辑性、可测试性和经验解释潜力的分析,加深了对中医理论内在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理解。通过对中医药理论逻辑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可以显著增强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普遍性与适用性。例如,运用科学哲学的方法明确中医药的定义、性质与作用机制,使中医药的概念与西方医学语境中的概念进行对接,提升了中医理论的可接受度,也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11]。实证科学中对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的重视为中医药理论提供了严格的测试标准,使中医理论在客观证据支持下更具有说服力[8]。同时,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利用,例如精密医学仪器、纳米人工智能等的结合,可以弥补中医在微观视角的缺陷,为中医不论是创新治疗手段和提升理论知识实证性提供技术支持。中医理论之中的气、症候,也可以通过微观视角,提升中医在诊断中的精确性,弥补了人力中不稳定、不确定的模糊因素,并提供强有力的实证依据,减少误诊和失治之可能。通过采集临床数据,分析中药对特定病理状态的作用效果,结合系统生物学构建的药效作用网络模型,再次验证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合理性。在科技哲学的视角下,使中医药理论的接受程度得以提升,为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对话搭建了桥梁,这不仅为中医药现代化奠定了基石,也为临床中医药实践的科学定位与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9]

(二)现代哲学方法在中医现代化中的作用

在现代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方法论在中医的现代转型中扮演着枢纽的作用,它不仅为中医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桥接提供了工具和路径。首先,哲学的宏观方法论强调系统全局观念的重要性,这与中医强调个体整体和谐的观点是相通的。通过哲学的宏观分析,中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洞察人体健康与疾病的相互作用,揭示中医药治疗机制的深层逻辑。其次,哲学的微观方法论要求对中医知识进行深入的细致研究,这有助于科研人员把握中医药分子机理、药效成分及其与现代医学诊断、治疗手段的具体对接点。此外,方法论中的系统科学方法为中医药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构建系统模型,可以更精准地模拟和预测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12]。中医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之中形成了诸多的流派,且各有特色,皆有所长,但并不系统,有时也甚至会各执一词。通过转化和吸收当代最先进哲学思维,如系统论、复杂性科学等,中医药各学术流派的理论体系有望实现与现代科学的有效对话和融合。总之,通过紧跟时代最新科技发展的步伐,中医想要取得现代医学科学性的认同,不仅需要丰富和发展自身传统的理论体系,更需要的是打破传统束缚,借助现代哲学方法论的智慧,深化对中医知识理论和实践的科学认识。

三、中医知识的现代医学认同

(一)中医知识在现代转化的途径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医学知识的现代转化是建立在科学化和标准化基础之上的。要实现中医知识在现代的转化,首先需要对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量化标准的制定。如在中医的脉象、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上,可以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比如利用生物电传感器、红外成像等技术,对脉搏波动、舌象颜色和质地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另外,望诊的一个重要内容“舌诊”,其临床应用的随意性太大,这样就失去了指导辨证用药的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简化舌象内容,大胆推广应用舌象影象技术[8]。在治疗手段上,可以采用现代药物释放技术,例如微胶囊技术和纳米技术,来提高中药成分的生物利用率和疗效,同时也方便对药效成份进行提纯分离和组方优化。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可以通过现代药理学、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进行深入剖析,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中药治疗的科学性,也有利于中药在国际上的推广和接受。通过临床实验对治疗效果进行严格科学验证,使中医药走向国际,符合现代医学治疗标准。这一过程不仅成为中医知识现代转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医学在全球卫生事业中贡献的重要表现形式[5]。

(二)实证科学标准下的中医理论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显得尤为关键。实证科学标准为中医理论的认同与推广提供了坚实平台。在此标准下,中医理论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可量化的实验和观察来证实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中医理论中的“脏腑”概念在现代解剖学及生理学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物,而现代医学认同中医的这一理论,需要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手段,对照中医经典文献中描述的脏腑与现代医学的具体器官功能和病变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在诊断和治疗各类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通过精准的技术手段,可以客观检验和量化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其得到科学性的验证。

依据现代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结合临床药效学、药动学研究,定量评估中药在体内的药理作用、代谢途径及其安全性,并探讨与现代医学药物作用机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种方法能够为中药的成分和功效提供清晰的科学证据,促进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5]。例如处方时,一要大胆运用现代理化检查结果,二要对药物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如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要考虑加清热解毒药,胃镜提示有胃粘膜充血,则要配清热凉血药。此外,还要充分整理中药学的研究成果,将之纳人传统中药学的知识内容里,并在临床遣方用药中充分加以运用。总体而言,坚守实证科学的标准,通过定量化研究,精准医学分析,中医基础理论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得到了切实的认可和实践应用,体现出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的治疗智慧。

结论

在分析中医基础理论如何得到现代医学认同的问题时,可以认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来深入探索中医药基础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可以通过对典型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探索,收集临床数据,并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建立起描述药物作用网络的模型。经过科学的验证,不仅可以发现中医药理论中的多个关键概念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相吻合,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铺平了道路[8]。通过主动吸收和整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14],将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的生物医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医学模式,这不仅丰富了中医药自身理论的精准度和专业度,也为传统和现代医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整合开辟了新途径。同时,也不可以盲目的急于求成,不要片面理解中医学与世界医学接轨问题,盲目夸大西医的权威性。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可能是漫长且复杂的,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实现中医药知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薛晓娟,马贝,解天.中医领域工程科技的若干应用与分析[J].天津中医 药,2022:6(1219-1224).

[2]王少坤.中医药理论的哲学分析[J].药学进展29.2(2005):90-93.

[3]周儒,刘煜,曹宇.中医药学史基础理论[J].健康周刊,2018:222-223.

[4]黄建波,张光霁.中医整体观念的源流和创新发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38.

[5]王玮.对中国古代科学以及中医科学性的思考科学与财富,2021:2(284-285).

[6]李树财.中医科学性的科学逻辑研究[D].西南大学,2015:32.

[7]杨猛.专访方舟子: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疗效[J].载《北京科报》2005年4月6日.

[8]石圣洪,周玉琢.大胆吸纳现代科技知识 促进中医药理论现代化[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5(2000):15-18.

[9]张庆祥.从现代科技革命谈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与突破[J].浙江中医学院报,24.3(2000):5-8.

[10]常绍舜.中医现代化应以系统科学为指针[J].系统科学学报,2018:70-72.

[11]高剑波,烟建华.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哲学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6.1(2003):4-6.

[12]王晓红,张沁园,胡春雨.试谈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方向[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5.1(1999):1-2.

[13]肖小河.关于中医药及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几点看法[J].中国中药杂志,27.2

(2002):81-84.

[14]白敏,段永强,梁永林.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看中医发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12-14.

[15]潘吉星.李约瑟文集[M].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208.作者简介:冯瀚霄(1998.02-),男,汉,山东泰安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3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哲学,研究方向: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