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水利水电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2
/ 2

工程建筑中水利水电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

李妮

湖南琨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码:430105198402265620

摘要:水利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对环境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包括生态系统干扰、地形地貌改变以及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因此,全面评估这些影响并制定有效对策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水利水电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并提出减轻负面影响、促进工程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策略,以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工程建筑;水利水电;环境影响评估;可持续发展;对策

引言

水电站在提供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可能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显著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本文将探讨这一评估过程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工程建筑中的水利水电设施提供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方案。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1.1 水利工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伴随着水域环境的显著改变,这些改变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大坝的建立会阻断自然水流,影响鱼类的洄游路径,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库的蓄水会淹没原有的生态栖息地,改变水域的溶解氧含量和营养盐分布,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此外,水流速度的减缓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增加水华发生的风险。因此,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采取适当的生态补偿措施,如建立鱼类过鱼通道、优化水库运行调度等,以减轻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1.2 水利水电建设对地形地貌的改变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对地形地貌产生显著的改变。大坝和水库的建设会改变自然地形,形成新的地貌单元,如水库库区和周边的淹没区。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地表径流的分布,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而对周边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产生影响。同时,水库周边地区的土壤侵蚀和泥沙淤积问题也可能加剧,影响土地的利用和生态平衡。此外,工程的施工活动还可能引起地表植被的破坏,改变地表的微气候环境。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地形地貌的改变进行综合评估,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1.3 水利水电设施对周边社区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对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带来变化。水库的蓄水可能导致周边地区的居民搬迁,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此外,工程的建设可能会改变当地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影响居民的出行和经济发展。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营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如水质变化、噪音污染等,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开展社会影响评估,制定合理的移民安置和社区发展计划,确保工程的建设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影响评估的关键步骤与方法

2.1 环境影响评估的前期准备与数据收集

环境影响评估的前期准备是确保评估准确性的基础。这包括明确评估范围、目标和标准,以及收集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工程特性数据。自然环境数据涉及气候、水文、地质、生物多样性等基础信息,而社会经济数据则包括人口分布、土地利用、文化资源等。工程特性数据则关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参数、施工方案和运营计划。这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现场调查等手段,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此外,公众参与也是前期准备的重要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为评估提供更广泛的视角。

2.2 环境影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分析侧重于描述和解释环境影响的性质、范围和可能性,常用方法包括专家咨询、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比较分析。定量分析则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量化,如生态足迹、物种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模型等。这些方法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特征和工程特性,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模型,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往往相互补充,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环境影响,为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3 环境风险评估与影响减缓措施的制定

环境风险评估是识别和评价工程实施可能引发的不利环境影响及其可能性的过程。这包括对潜在的生态破坏、地质灾害、水质污染等风险因素的识别,以及对这些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评估。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影响减缓措施是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环节。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工程技术方案的调整、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修复和补偿计划等。影响减缓措施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和社会效益,通过多方案比较和优化,选择最佳的实施策略,以实现工程目标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水利水电设施的环境影响对策与可持续发展

3.1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友好型设计

环境友好型设计是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关键。这种设计理念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选择对环境干扰最小的方案。设计时,采用创新技术,如生态友好的坝型设计、鱼类过鱼设施、以及水流控制技术,以降低对水生生物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施工过程中,采取减少地表扰动、控制噪音和粉尘污染的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自然环境。此外,环境友好型设计还包括对工程材料的选择,优先使用可再生、可回收或环境影响小的材料,减少工程对环境的长期负担。

3.2 生态补偿与环境修复措施的实施

生态补偿和环境修复是缓解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重要对策。生态补偿旨在通过人工干预,恢复或重建因工程建设而受损的生态系统。例如,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植被恢复和水生生物栖息地的营造,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环境修复则侧重于治理工程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控制、泥沙淤积处理和水质净化。实施这些措施需要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确保补偿和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3 推动水利水电设施的绿色运营与维护

绿色运营与维护是确保水利水电设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包括优化水库的调度运行,减少对下游河流生态的影响;实施节能措施,降低设施运营的能源消耗;以及采用清洁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此外,绿色运营还涉及到对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同时,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专业培训,提升团队对绿色运营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为水利水电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水利水电设施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其环境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我们有理由相信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实现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加强环境影响评估、实施生态补偿和环境修复措施、推动绿色运营与维护,将为水利水电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提供坚实保障。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欣跃.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研究[J].水与水技术,2024,(00):237-239.
[2]林世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造价指数预测模型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4,30(01):93-98.
[3]李万勤.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5):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