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性艺术治疗对青少年幸福感、自我意识和和孤独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表达性艺术治疗对青少年幸福感、自我意识和和孤独感的影响

孙晓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摘  要:本研究考察了表达性艺术治疗对青少年感知幸福感、自我意识和孤独感的影响。采用被试内部设计,通过对被试在参与表达性艺术治疗之前和之后在感知幸福感、自我意识和孤独感的对比,证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表达性艺术治疗后,被试主观幸福感在短期内增加,其特征是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绪减少。此外,经过治疗后,被试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对感觉和思想的内在自我意识和外在的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被试孤独感体验减少,表明被试自我接受度得到提升。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青少年、幸福感、自我意识、孤独感

1 研究背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个体在社会适应、心理和身体三方面没有明显的健康障碍或残疾,而且表现为个体能够通过应对生活压力以最佳方式发挥潜能,富有成效地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心理健康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连续的状态,从以消极情绪状态和不良心理功能为特征的衰退状态,到中间状态,再到更积极的情绪状态和更佳的意志力水平状态。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集中于如何促使个体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更多地表现为积极的状态。

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群体面临着多种压力,比如学业压力和社会角色的探索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更可能在青少年阶段就开始了。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包括身份探索、不稳定和自我专注等,这可能预示着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产生。最近的研究也报告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加了个体焦虑、抑郁水平,这项研究将青少年视为需要心理干预的弱势群体。此外,孤独感的产生与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关。鉴于这一结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有必要通过干预措施改善青少年的幸福感、减少孤独感来提高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意识,包括意识到一个人的思想和感受,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意识到身体自我和社会自我也成为促进心理健康和改善个体心理弹性的重要能力。本文通过研究考察表达性艺术治疗对青少年感知幸福感、自我意识和孤独感的影响。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该疗法鼓励个体使用艺术材料来表达情感和想法,已被证明可以促进改善个体的情绪、缓解个体的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基于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检验表达性艺术治疗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自我意识、状态焦虑和感知孤独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300名14-18岁的青少年作为被试(其中,男生、女生各150人,平均年龄为16.79岁)。本研究假设,通过表达性艺术干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会得到提升,负面情绪将减少,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将会增加。被试的自我意识和对周围环境的意识会增加、孤独感会减少。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关于被试的群体凝聚力及其对本研究评估的数据,以探索被试者效应。我们还在干预前评估了被试的心理健康  指标因素,如抑郁、焦虑和压力等相关量表的得分情况,以此基线,探讨干预后的相关变化。本研究使用的量表包括:抑郁自测量表、焦虑自测量表、压力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

3 研究过程

表达性艺术干预之前,在提供知情同意后,所有被试填写抑郁自测量表、焦虑自测量表以及压力量表三个量表。接下来进入艺术干预过程。该过程包括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主试对该研究的简要介绍之后,被试通过使用现有的乐器发出声音来介绍自己。这一阶段旨在提高被试的接受能力,促进被试的群体凝聚力在整个过程中,被试都播放了以自然声音为特色的背景音乐,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第二阶段:通过引导被试的意象,以唤醒被试的身体意识达到减少被试焦虑和缓解压力的目的。第三和第四阶段:被试通过使用视觉艺术,创造性地精心制作和描述了他们自己的“树的绘画艺术”。第五阶段以戏剧性的表演为特色,被试通过角色扮演化作他们绘制出的“树”。该活动旨在增强被试的自我表达,激活反思思维,培养被试叙事和沟通技能, 同时促进被试间的社会互动、群体凝聚力和同理心。然后,被试围坐一圈,并口头分享他们的参加这项实验的感悟经验。第六阶段,主试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并以集体即兴创作音乐结束该实验。

实验结束后,被试做了抑郁自测量表、焦虑自测量表、压力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后测测量。研究中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对被试抑郁自测量表、焦虑自测量表以及压力量表的前、后测问卷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经艺术治疗干预后,被试的负面情绪显著下降、对生活满意度显著提升,与我们的假设一致。也就是说,即使只有一次治疗过程,艺术干预疗法仍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情感状态和生活满意度,减少他们整体负面情绪和状态焦虑,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做出了重要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被试积极情绪的总体得分不是很高,但所有测量项目的得分都高于量表的中点。这表明被试在参加实验的过程中经历了感激、冷静、灵感、幸福、希望、骄傲、好奇心,爱,钦佩和乐趣,感激,冷静和灵感等多种情绪状态。相比之下,被试在干预结束后的整体负面情绪和焦虑水平都显著降低。此外,正如预期的那样表达性艺术干预疗法对被试的自我意识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增加被试对内心的关注和对周围环境的关注,被试对自己的身体意识和对周围社会的意识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发现表明,表达性艺术干预疗法对个体的自我意识起着双重促进作用:向内,使个体更深入地感知自己,向外,使个体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更紧密。此外,被试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担忧也有所减少。这项结果表明,经过干预,被试对企图得到社会认可的需求减少,可能与被试对自身局限性和优势的接受程度的提高相一致。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发现是,被试在干预后感知孤独感的减少,这也与我们  的假设相一致。孤独感对应的是一个人如何感知他们的社会关系,而不是社会互动的实际频率,因为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对他所拥有的的有几种人际关系不满意,仍然会感到孤独。因此,本研究期望表达性艺术干预疗法可能会减少由于青少年之间的社会联系相关原因而造成的孤独感。此外,个体幸福感的增加也可能会提高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和与他人的联系的总体评价。然而,如果潜在的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没有得到持续的满足,这些暂时的感觉可能不会持久的维持。

另外,当在后续的随访阶段对被试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时,被试对生活满意度和孤独感的自我评估已经恢复到了基线水平,这表明实验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方面没有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实施持续时间更长的表达性艺术群体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然而,需要承认的是,从后续随访阶段的评估结果来看,多数被试认为表达性艺术干预疗法增强了对他们的自我意识,并积极地影响了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另外,表达性艺术干预疗法对增加青少年积极情绪和减少消极情绪方面有着更强的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