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DB模式项目设计优化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1
/ 2

境外DB模式项目设计优化的应用

花伟

(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100039)

摘  要:DB项目具有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特点,好的设计方案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工程市场,对承包商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及解决全过程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项目方案选择的主导也从设计院向承包商转变,本文结合马来西亚TRX交通连接线项目从投标阶段全面分析进行方案优化,重点阐述设计优化在DB项目中对项目实施、成本节约、降低风险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马来西亚 DB项目 隧道 管棚 管幕 设计优化

1.工程概况

马来西亚TRX交通连接线项目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中心敦拉萨路,工程主要为TRX CITY商业中心接驳现有市政道路而设计,项目分为A、B、C、D、E 五个部分,其中A部分为本工程的重难点工程,分为两条暗挖施工隧道:入口隧道和出口隧道,工期23个月。

⑴入口隧道:长度38.023m,大里程端埋深9.6m;小里程端埋深8.7m。隧道为矩形隧道,净断面8.7m×3.8m。隧道顶板与SMART隧道底板距离为7.35m,夹角58°。

⑵出口隧道:长度54.720m,大里程端埋深6.3m;小里程端埋深5.3m。隧道为矩形隧道,净断面8.7m×3.8m。距离孔口约15m~31m会遇到既有SMART出口隧道抗浮锚杆和微桩,锚杆为T32加强钢筋,微桩为φ250mm钢管桩。隧道顶板与SMART隧道底板距离为2.36m,夹角62°。

⑶入口和出口隧道呈东西走向,均下穿敦拉萨城市主干道和既有SMART隧道,主干道双向12车道,车流量大,每天高峰期车辆约215辆/分钟。

图1 隧道位置图

2.施工重难点

(1)隧道埋深浅。出、入口隧道均横向下穿两条既有SMART隧道,其中出口隧道结构顶距离既有SMART隧道底部最小2.4m(含隧道施工初衬、管幕支护结构厚度)。

(2)地下情况复杂。出口隧道施工涉及凿除既有SMART隧道抗拔锚杆及微桩,由于时间久,锚杆及微桩资料及图纸丢失,具体分布情况不明。

(3)工期紧张。业主指定关门工期,工期滞后每天赔偿14.5万人民币,且现场不利因素多,溶洞、地下水、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工期滞后。

(4)地质不均匀。隧道施工范围主要为弱风化石灰岩,强度约34Mpa~49Mpa,地下溶洞发育较多,具体分布范围及大小较难勘测,业主提供地勘资料显示出口隧道洞顶存在流沙、地下水位高,施工安全风险大。

(5)施工精度要求高。业主要求沉降不大于10mm。

(6)场地空间小。隧道端头位于主道路下方且为地界边界,无法设置接收井。

(7)地面交通流量大。施工期间不能影响主干道通行能力,占道审批时间长且实施困难。

3.招标文件要求

因A部分顶管施工技术难度大,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规定A部分隧道管幕支护由承包商进行设计施工,采用内径不小于800mm的可退回顶管机进行顶管施工,同时投标人可提交承包商设计的建议替代方案。

4.投标阶段方案

投标团队根据过往工程经验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方案设计,支护方案为采用管径1200mm钢管砼管节(壁厚25mmφ1000钢管+内外包砼)顶管管幕支护,管幕呈门形布置,顶管完成后管内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机械拟选用德国公司定制的具有二次破碎功能、可回拖的φ1.2m泥水平衡顶管机。

5.承包商建议替代方案

鉴于钢管混凝土管节内径950mm,顶管机回退时人员进入操作困难,技术团队研究后提出使用φ1100mm钢管管节、相邻管节间采用锁扣相连作为承包商建议替代方案;采用钢管管节可节约管节制做时间、施工中减小管壁摩阻力等优点减少施工工期,经测算,使用钢管管节相比钢管混凝土管节可节约成本806万人民币。

6.管幕施工重难点

评标时按照要求多次澄清后,业主对我公司的专业性和建议替代方案给予认可并授标。公司成立项目实施团队,并对管幕施工方案高度重视,分析出管幕方案仍存在以下难点和风险:

(1)顶管施工前需提前处理SMART隧道抗浮锚杆和微桩,封闭交通难度大。

(2)隧道为浅埋暗挖隧道,且出口处软硬结合岩层顶进过程中,顶管机偏心受压易出现顶管上浮翘拱,出口隧道顶管顶最薄处距既有SMART隧道底板仅0.29m,业主沉降要求不超过10mm,施工控制难度大。

(3)可回退式顶管机自身设计因素限制及钢管(内部设置锁扣)对顶管机影响,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的控制较困难。

(4)隧道暗挖对顶管施工精度要求高,顶管之间的平顺衔接,直接影响顶管施工质量。

(5)出口隧道端头无法设置接收井;经查阅相关案例,国内均设置了接收井,尚无顶管回退先例。

(6)项目施工要求的带有弃壳装置的可回拖顶管机需要国外定制,设计、制造期为6个月,工期紧张。

(7)虽然使用可退回顶管机,但若施工过程中发生卡钻或机械故障,工期及成本不可控。

(8)穿越地层岩洞分布较多,需做好地质预报及溶洞填充加固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7.施工阶段优化方案

进入实施阶段后,针对本项目管幕方案的不足及风险,通过专家分析论证,提出改为φ108mm大管棚+超前周边帷幕注浆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管棚设备较为成熟,生产采购期仅为2个月,可节约工期114天。

(2)如遇锚杆或微桩,可换用金刚石钻头凿除,无需封闭交通或施工前单独处理。

(3)无需设置接收井。

(4)出口隧道距SMART隧道底板最薄处仅2.4m,管棚管径相比1.2m管幕管径较小,可降低施工风险。

(5)出口隧道穿越土层和岩层,可通过设置双层管棚加超细水泥注浆以保障地层加固效果。

(6)管棚加固可配合小导管施工保障隧道开挖安全。

(7)根据隧道开挖范围地质较好情况,将两侧更改为帷幕注浆围护,隧道开挖过程中增加锚杆及注浆降低施工风险,进一步节约工期。

(8)该方案施工经验成熟,更易于管控。

(9)可节约费用1970万人民币。

经过向业主再次提交优化方案、国内项目实地考察及现场进行施工精度、注浆效果验证后,业主最终同意更改为管幕支护方案。

8.最终施工方案

管棚主要设计参数:

(1)管棚规格:外径108mm,壁厚6mm的热轧无缝钢管。

(2)管距:管间竖向及水平间距出口隧道为350mm入口隧道为400mm;

(3)长度:入口隧道设计管棚长为35m~42m,出口隧道设计管棚为47m~57m。

(4)注浆材料:超细水泥。

(5)管棚钢管:钢管分6m、4m两种。管上预留注浆孔,呈梅花形布置,间距150mm,一周设置4排孔,孔径10~16mm,钢管尾部留一段止浆段不做注浆孔。

(6)层数:入口隧道为单层管棚,出口隧道为双层管棚。

图2 投标管幕方案及管棚优化方案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通过采取猎鹰F5导向探测仪进行精度控制、道路上(夜间车流少申请占用一个车道)向下打小导管、袖阀管注浆进行地层加固等多种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目前项目已顺利完工,工期、成本、安全更方面均受控,并为企业在长大管棚单根施工长度(一般为10~45米)经验方面取得了突破。

9.结语

本项目在工期、地质情况、交通等各种不利因素的条件限制下,从投标阶段开始不断研究进行多种方案选比优化,不断探索尝试最终成功获得业主改变顶管方案思路并认可管棚方案,为项目节约了工期,为业主节约了投资,为企业选择了安全的施工方案,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花伟 1987-11-23 男 陕西渭南 汉 大学本科 工程师 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 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