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尼区尼玛乡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2

浅谈色尼区尼玛乡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贡布多吉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尼玛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牦牛是一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动物,养殖牦牛是许多牧民的生活经济来源。但是由于牦牛大多散养在野外,因此接触到各种病原的几率较大,最终导致牦牛患病。而脑包虫病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是由于牦牛在野外接触到了脑多头蚴而被寄生产生的一种寄生虫病。脑包虫病将影响牦牛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主要介绍牦牛脑包虫病的特点和表现,探讨如何治疗脑包虫病、以及牦牛脑包虫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牦牛脑包虫病;治疗;预防措施

前言

由于脑多头蚴寄生虫寄生在牦牛的脑部或者脊髓部位,导致牦牛患病。一般情况下,由于狗、狼、狐狸等动物带有脑多头蚴的孕节片随粪便排除体外,并污染草场和水源,牦牛在放牧时将饮食被污染的草和水后极大概率会感染脑多头蚴寄生。抵抗力较弱和膘情较差的幼牛感染率较高,被感染后出现死亡的风险增大,而被感染的牦牛正常行为受限,对牛的发育产生极大影响。
1牦牛脑包虫病概述
1.1病原

病原及其形态本病病原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所引起的。原头蚴直径为2一3毫米,数目约100一250个。中绦期为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内膜附有许多原头蚴。成虫链体长40一80厘米,节片200一250个,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一32个小钩,分两圈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卵为圆形,直径20一37微米。

1.2特点

牦牛脑包虫病是由于脑多头蚴寄生于牦牛脑部或脊髓部位而引发的寄生虫病,故牦牛脑包虫病又称为牦牛脑多头蚴病。而脑包虫又名脑多头蚴,其中小的犹如黄豆大小,大的却有鸡蛋大小,外形如囊泡,含有透明液体。在脑多头蚴的内膜上存在着成百的原头蚴,这些原头蚴成年后就会变成由200-500个节片组成的多头绦虫,其身长可长到50-100毫米。牦牛脑包虫多发于有犬类动物活动的牧场中,因为犬类动物体内的多头绦虫在成熟后,会将孕节片随着犬类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所以在牧场中牦牛误食了含有孕节片的水或事物,牦牛被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在牛群中,一到三岁的牦牛最容易被脑多头蚴所寄生,特别是一岁的牦牛,感染率比其他年龄的牦牛高出许多[1]。而被感染后,2-7个月,由于虫体生长对脑髓的压迫而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即表现为异常的运动和姿势,其症状取决于虫体的寄生部位。寄生于大脑正前部时,头下垂,向前直线运动或常把头抵在障碍物上呆立不动;寄生于大脑半球时,常向患侧做转圈运动,因此,又称回旋病,多数病例对侧视力减弱或全部消失;寄生于大脑后部时,头高举,后退,可能倒地不起,颈部肌肉强直性痉挛或角弓反张;寄生于小脑时,表现知觉过敏,容易惊恐,行走急促或步样蹒跚,平衡失调,痉挛;寄生于腰部脊髓时,引起渐进性后躯及盆腔脏器麻痹;严重病例最后因贫血、高度消瘦或重要的神经中枢受损害而死亡。如果寄生多个虫体而又位于不同部位时,则出现综合性症状。由于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因此也容易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1.3表现

患有脑包虫病的牦牛,其病发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初期时,症状并不明显,所以难以被人察觉,因此也易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其次,随着寄生虫在牦牛体内生长,当虫体长大到一定程度后,病牛的症状开始步入中期,这时将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神经亢奋、原地转圈、摇头、横冲直撞、磨牙、流口水、外头、视力减弱等症状。再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牛耐过这些症状后,急性病症将转化为慢性病症,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皮肤干燥、食欲时好时坏、机体消瘦等症状。最后随着牦牛体内的寄生虫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将会导致病牛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后退等,甚至出现四肢痉挛、肌肉震颤等症状。
2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
2.1药物

当牦牛出现脑包虫病的症状,及时就医并确诊后,对牦牛可采取两种治疗手段,分别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面对症状较轻的牦牛,首先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选择口服的驱虫药如喹酮片,依据每千克30毫克的用量,每隔一周服用一次,坚持使用三周;还可使用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混合维C注射液为牛进行静脉注射[2]。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将病牛与牛群进行隔离,避免出现健康的牦牛被感染。并且要及时清理牛的粪便,将寄生虫及时杀死,以及对牦牛常生活的地方进行消毒,保持健康的生活环境。
2.2手术

当牦牛出现严重的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时,必须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手术前,应先选择一块干净的场地,对即将使用的场地进行消毒处理。其次找到病牛,并将其侧卧后固定,根据观察病牛的转圈方向或是叩诊时的浊音区域来确定手术位置。面对暴露出的骨膜,继续做U字型的切口打开颅骨,接下来就可看到囊泡了,囊泡的位置深浅不一,面对位置较深的囊泡,可利用探针来探查位置。将囊泡处理干净后,还要注意对病畜的护理工作,避免伤口被感染,可选用95%的酒精对伤口冲洗两次,在冲洗完成后,用碘酒再次进行处理,最后将切口缝合。在此期间值得注意的是,该手术风险较高,因此必须由专业的兽医进行手术,而手术后可能会对牦牛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在手术前应该对牦牛的病情做全面的评估,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3牦牛脑包虫病预防措施

面对对牦牛生长发育有着严重危害的脑包虫病,主要有一下几种预防措施。第一,对牧区犬月月投吡喹酮驱虫药,阻断成虫感染;第二,9-12月龄的犊牛用吡喹酮进行预防性驱虫,有效降低脑包虫的感染率;第三,加大对牛圈等周边环境消毒,避免牦牛采食到被污染的食物[3]。第四,加强对脑包虫病的宣传,让养殖户了解脑包虫病的来源,以及基本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第五,对患此病的牛头及脑和脊髓烧毁、禁止给犬吃,可得到控制。第六,对牧犬进行月月驱虫,驱虫后七天排出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虫卵污染环境。第七,加强牦牛的饲养管,提高牦牛的自身免疫。确保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牦牛脑包虫病的预防与治疗加以重视,采取正确的预防手段,同时了解脑包虫病的基本症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使损失降到最低。

结论

牦牛脑包虫病对牦牛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大危害,因此在面对牦牛脑包虫病时,首先要了解其基本的发病症状,病源,从根源上避免寄生虫的入侵。其次,当牦牛不幸被感染,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如果牦牛的病症较轻,则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如果牦牛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病症,应根据专业兽医的建议,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最后,为了使牦牛不受脑包虫病的侵扰,可通过加强对牦牛饲养的管理、定期为牦牛进行驱虫、加强对牦牛脑包虫病的宣传、可为牦牛进行预防性驱虫、提升牦牛的免疫力等方式,对牦牛脑包虫病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刘军. 牦牛脑包虫病治疗及预防措施[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1, (20): 62-63.

[2]张桂琴. 牦牛脑包虫病预防与治疗[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1, (12): 104-105.

[3]赵晓娟. 牦牛脑包虫病治疗与预防[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1, (06):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