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3

西藏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索朗查果

西藏山南市错那市农业农村局  856700

摘要:在西藏辽阔的高原之上,畜牧业作为经济命脉之一,其蓬勃发展背后潜藏着与自然环境的微妙博弈。面对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构成的挑战,西藏正致力于探索一条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力求在保护蓝天绿地的同时,促进畜牧业的持续繁荣。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西藏,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璀璨的民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畜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规模化扩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却也不可避免地对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面对这一现实,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前畜牧业生产对西藏生态环境的多维度影响分析

(提法上完善一下。体现数据分析当前的畜牧业生产对西藏生态环境的影响)

西藏,这块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净土,其畜牧业作为经济支柱之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复杂的影响。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粪便与废水排放量显著增长,这些未经有效处理的废物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纯净,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积累,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威胁到人畜饮用水的安全,还通过渗透、径流等方式,污染土壤,改变其理化性质,影响农作物生长及土地生产力[1]。更为严峻的是,畜牧业活动中排放的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甲烷作为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增温潜能远超二氧化碳,对加速冰川融化、气候模式变异等生态失衡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氨气的释放,则可能导致酸雨形成,进一步破坏植被,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减少了生态多样性。此外,不合理的放牧与牧场管理策略,诸如过度放牧,缺乏轮牧与休牧制度,导致草地生态系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草地退化现象频发。这不仅降低了草地的产草量和质量,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生态平衡被打破。草地生态系统的衰退,又反过来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西藏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水体、空气质量、土壤健康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层面,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对西藏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因此,寻求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畜牧业发展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二、防治策略

(一)强化政策法规与标准建设

从西藏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状况出发,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是实现畜牧业绿色转型,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西藏地方各级党委近几年来,根据国家要求,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和举措,目的是要构建完善的畜牧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保证畜牧业的发展能够在严格的法制环境下健康发展。以西藏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西藏自治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界定,并对其进行规范[2]。同时,条例还明确指出,在生态敏感地区(如水源保护区、景区等),对畜禽养殖实行更加严厉的排污限额,部分地方实行“零排污”,确保西藏宝贵的水资源与自然环境免受污染。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得到了最有效的保护。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一大批西藏民众吃上了“生态饭,同时也 在实际应用方面,西藏拉萨通过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了规模较大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现代生物发酵及沼气净化工艺,每年可处理粪便10万吨以上,不但可以缓解周围几十个大型养殖企业的粪便污染问题,而且每年还可以为将近一万个家庭提供沼气,并且生产出来的有机肥还可以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提高粮食产量,从而达到经济和生态双重提升的目的。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将为西藏和我国的畜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树立一个良好典范。另外,西藏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前,村民饲养的家畜到处乱跑,还没到村口,老远就能闻到难闻的气味,垃圾更是随处可见。现在,每家每户专门辟出一块地方圈养家畜家禽,村里设置了垃圾收集池,还有保洁员打扫道路,村庄变得干净整洁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根据数据显示,光是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就举办了100多次环境保护培训班,惠及农户5000多个,畜牧业从业者对环境法规的认识明显增强。

(二)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旨在构建一种既能促进畜牧业高效发展,又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生产方式。核心在于实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轮作休牧制度,以此来减轻对草地资源的压力。据研究表明,合理的轮牧制度能显著提升草地植被覆盖率,相比连续放牧,植被恢复速率提高约30%,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防止草地退化[3]。例如,西藏放牧区实施的“三年轮牧法”,即一片草地轮流放牧三年后休牧一年,有效提升了地表植被多样性和土壤肥力,实现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鼓励使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是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一步。据统计,西藏每年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如果得到有效处理,可转化为约数十万吨的有机肥料,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还能提升农产品品质,形成绿色生态循环链。实践中,一些牧场已开始尝试建立粪便收集处理系统,通过堆肥化处理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农田和草地的施肥,既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又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此外,生态养殖模式还倡导多元化经营,如结合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这种模式下,动物的粪便可以直接用于作物施肥,作物秸秆则作为饲料返回畜牧业,形成闭合的物质循环系统,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外部投入,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

(三)建设环保基础设施

在应对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挑战中,建设环保基础设施成为缓解污染、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这要求加大对污水处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养殖密集区域,构建集中处理系统,以科学高效的手段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具体而言,投资于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是基础。如果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或是膜生物反应器等先进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甚至更高,可用于农田灌溉或其他非饮用目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据估算,一个设计合理的污水处理厂,每年可处理数十万吨养殖废水,大幅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保护周边水系免受污染。与此同时,建立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至关重要[4]。通过厌氧消化、堆肥化或生物质能源转换等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天然气,既解决了粪便堆积带来的环境问题,又为农业提供了宝贵的有机资源。据统计,每吨牛粪通过厌氧消化可产生约60立方米的生物气体,相当于约50千瓦时的电能,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又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发展。集中处理中心的建立,不仅在于技术的应用,还需考虑布局合理性。选址应避开生态敏感区和居民生活区,减少二次污染风险,并通过管网建设,实现养殖区粪污的集中收集与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如西藏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成功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县主要养殖区的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年处理粪污能力达万吨以上,极大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成为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典范。

(四)西藏地区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这个再完善一下)

西藏地区从2009年度开始,投入资金超过25亿元,实施了牧草种植示范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显著提高了畜牧业效益。在“十三五”期间,在与国家发改委密切配合下,草原建设工程总投入达到了1000-1200元/公顷。进入“十四五”新时期,投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到1000-1500元/亩,并将“全民植树”计划每年推广到37000亩,每户100元,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种草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了“优质饲草、健康畜牧”这一核心思想。今年,西藏还通过引进国有和企业共同出资等多种筹资方式,缓解了青藏高原天然草地放牧的紧张局面,目前已经扩大到42.2400公顷[5]。西藏农业和畜牧业通过科技创新,经过多年的摸索,筛选出适宜4000米以下海拔地区种植的19个优良草种和5个适应4000多米高海拔地区的优良草种。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混播、一年两茬)、粮饲轮作和机械种植等9个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创新,建立4600 m高寒地区适宜种植的新技术和新技术体系。为此,需要西藏与农业部、西北农林等部门开展深入协作,建立一支跨区域的专家队伍,并与当地的技术人才开展了协作,并采取“专家分区”的方式,通过农村干部下乡方式,为植草农户提供精准的技术培训和服务,使其达到“点对点”的技术引导。以西藏拉萨市林周县为研究对象,2022年共实施了68000亩草地建设工程,带动了4814户农民。据林周县农委副主任表示,人均草场每年可增加1400多元左右,每个家庭还可保留1吨左右的自有草场,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证了冬季的草料储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既体现了西藏牧区牧草生产取得的突出成绩,又为高原牧区生态畜牧业的转型升级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这是论文,不是报道一些事情,我给你参考的完全照抄不行呀、参考文献呢? 也必要标注吧)

(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与培训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与培训,对于提升西藏畜牧业从业者的环保责任感与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这一过程旨在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引入并普及绿色养殖理念和技术,以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首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保教育培训是基础。这包括组织定期的环保知识讲座、工作坊和实地考察,邀请环保专家、成功案例的养殖业主分享经验。通过“绿色牧场示范项目”,选取若干示范点,展示生态养殖的最佳实践,如轮牧制度、精准饲料配给减少排放、使用环保型兽药等,这些实例能够直观地向广大从业者展示绿色养殖的可行性和成效。据统计,参与此类培训的养殖户,其养殖效率平均提升约8%,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明显减少。其次,将环保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与职业教育体系,为畜牧业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新一代人才。在西藏农牧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增设生态养殖、资源循环利用等相关专业课程,结合实地实习,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先进的环保养殖技能。此外,通过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如环保养殖指南、最佳实践视频等,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培训覆盖面。再者,实施激励机制,鼓励采纳环保型饲养管理措施[6]。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设立“绿色养殖奖”,表彰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养殖户,提供财政补贴、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等优惠政策。对于成功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养殖场,给予税收减免或资金补助,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从业者参与环保养殖的积极性。最后,强化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构建全社会支持绿色畜牧业的氛围。通过举办“环保养殖开放日”、环保主题文艺演出等活动,增强公众对畜牧业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消费者对绿色畜产品的认知与偏好,形成市场需求牵引绿色转型的良性循环。

(六)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

在西藏,通过政府的主动指导和全社会的广泛投入,构筑了一道坚实屏障,使畜禽养殖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为鼓励企业、农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政府还通过给予直接经济补贴、减免税费、开展技术指导等一系列专门政策。例如,尼木县在国家的扶持下,将高原上的粪便变成了一种可再生资源,在治理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供应了洁净的能量和高品质的化肥,项目规模也达到上千公顷,使许多农民受益,达到了经济和环保两方面的效果。(如图所示)

图1:西藏高原现代化畜禽养殖基地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的画面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对动物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财政补贴,天源公司等环境保护企业在国家资金支持下,在西藏等地增设了先进的污水处理厂,从而大大减少了污水的治理费用,提高了污水的治理效果。根据相关数据,该工程每年可处置粪便废水上万余吨,有效地降低了废水排放量,同时也使周围的水质和大气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西藏各级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知识和教育活动,如:开展畜禽绿色养殖培训班,发放环保手册,开展“美丽西藏,我是演员”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民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构建“畜禽粪便污染”的举报和反馈制度,引导群众对污染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比如,利用“绿色西藏”这个移动 APP,可以方便地向社会公布污染情况,有关机关在收到投诉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从而达到控制污染事故的目的。通过密切的政企联动,西藏畜牧粪便处理已收到明显效果,既保障了青藏高原的“碧水”,又为我国和世界其他高海拔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事实表明,在解决环境问题和推进生态文明进程中,政府的主动引领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西藏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不仅是对高原净土的深情守护,更是对子孙后代福祉的深远考量。通过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我们有望在保护生态环境与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天平上寻得平衡点,让雪域高原的生灵在这片净土上和谐共生,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生态文明之花。

参考文献:

[1]王丽霞.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 (05): 36-37.

[2]李文涛.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 智慧农业导刊, 2022, 2 (08): 76-78.

[3]王艳唯.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 (08): 38-39.

[4]牛军安.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 畜禽业, 2019, 30 (10): 59.

[5]段海涛.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 (03): 21.

[6]刑廷铣.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 云南环境科学, 2001, (01):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