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30
/ 2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杨海霞,海鑫(通讯作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左氧氟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作用强等优点。在临床中对于敏感菌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骨关节感染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随着其被临床广泛使用,其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

reactions, ADRS),危害日益凸显,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因此,本文将探讨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加强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药动学;不良反应

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一种分子式C18H20FN3O4· H2O,分子量为370.38的一种新型的氧氟沙星衍生物,其抑菌作用是氧氟沙星的2倍。作用机制包括:(1)选择性地阻断细菌 DNA的合成与复制;(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最终杀死细菌[1]。临床上对革兰阴性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阳性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衣原体及支原体等分支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2]

2、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口服后可被快速吸收,其生物利用度近100%。一般情况下,在口服后1-2个小时内,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达到高峰[3],蛋白结合率为24-38%。大约 80% 的原型药物会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经尿液排出。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其杀菌效果与药物浓度有关,即药物浓度越高,抗菌作用越强。AUC/MIC或Cmax/MIC之比作为评价药动学-药效学的指标[4]。(AUC: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Cmax:药物峰值浓度;MIC:最低抑菌浓度)

3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中主要给药方式为慢滴法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为5 mg/ml,滴注速率控制在20滴/分钟左右。研究表明滴速太快会引起不良反应,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报告,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腱炎、肌腱断裂、外周神经病变以及重症肌无力加剧;此外,还可能出现 QT间期延长、光敏感、血糖紊乱、艰难梭菌相关腹泻等不良反应。

3.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邹雁等人共选取了156例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其中有24例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腹泻4例、占16.67%、呕吐呕吐13例、占54.17%,食欲下降5例,占20.83%。同时发现60岁以上的老人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60岁以内的人群。

3.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左氧氟沙星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可能为抑制心肌钾离子通道从而延长QT间期,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拟在国内率先进行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65岁以上且有糖尿病、高血压、结构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对影响QT期间的药物更敏感。此外,左氧氟沙星与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合用有心脏停搏、QT期间延长、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3.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病率为1%-3%,患者大多数表现为头痛、失眠,少数患者会发生抽搐。其引起头痛的机制可能为结构中具有氟原子,使药物具有脂溶性高的特性,易通过血脑屏障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据报道,老年患者,特别是有明显动脉硬化的患者,以及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如癫痫),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时更容易发生神经毒性并发症。

3.4 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可能会引起血糖水平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左氧氟沙星通过致胰岛细胞空泡化抑制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使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最终导致胰岛素水平降低,从而诱发高血糖。

3.5肌腱炎:一项回归性研究中,对428名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肌腱炎,16例患者出现了肌腱断裂,这些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中位数年龄为68岁。

3.6软骨毒性: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该药物会影响新生活幼小动物的骨骼增长板。儿童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则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病变。因此,左氧氟沙星等药品的说明书明确规定,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8岁以下的患者不得使用。

左氧氟沙星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给药剂量不足会导致治疗效果差,而给药剂量过高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其不良反应由于药物本身原因、病人的个体差异、用药的不合理及输液速率均有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时会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左氧氟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应予以重视。对于应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并要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对于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如有癫痫史,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以及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群,要根据肝肾功能的变化,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和体征,合理地调节药物的用量。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停止用药,同时也要积极对症处理,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1].Ping Ma,Wei Feng, et al.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comparison between generic and brand-name levofloxacin based 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Journal of Glob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2023;33 (0):120-129.

[2].Hamideh Ahadi,Mohammad Shokrzadeh,et al.Conversion of antibacterial quinolone drug levofloxacin to potent cytotoxic agents. Journal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Toxicology. 2023;37 (6):0-0.

[3].刘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08):765-768.

[4].白倩.基于PK/PD理论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评价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对肾功能不全伴肺部感染患者疗效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21,18(08):1139-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