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中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中医护理+穴位贴敷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56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护理研究;以投掷硬币法为依据展开临床分组;参照组(28例):临床对患者给予基础常规护理;研究组(28例):临床对患者给予中医护理+穴位贴敷干预;对比两组肺功能水平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较参照组有所提升,程度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系列临床症状评分较参照组有所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在给予护理期间,将中医护理方法以及穴位贴敷方法充分结合,可将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显著提升,将其系列症状明显改善。
【关键词】中医护理;穴位贴敷;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肺功能;临床症状
慢阻肺作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在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方面,均呈现出较高特点[1]。此类患者在处于急性发作期阶段后,会导致疾病状况呈现出进一步严重,在此种情形下,导致患者呈现出肺性脑病并发症以及心力衰竭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增加,所以患者生命安全受到进一步威胁[2]。为将此种疾病症状有效改善,对患者的病情发作给予控制,采取有效方法给予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干预,意义显著[3]。本次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56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护理研究,进一步分析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护理期间,中医护理+穴位贴敷干预的应用价值,现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56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护理研究;以投掷硬币法为依据展开临床分组;参照组(28例):男/女为18/10例;年龄48~80岁,平均值为(65.22±2.25)岁;病程1~9年,平均值为(4.69±0.25)年;研究组(28例):男/女为19/9例;年龄49~81岁,平均值为(65.23±2.27)岁;病程1~10年,平均值为(4.68±0.27)年;两组各方面一般资料比较,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慢阻肺患者的资料收集均齐全;②患者均处于急性发作期阶段。排除标准:①伴有肺癌等系列严重肺部疾病;②表现出系列严重障碍,例如认知方面障碍以及心理方面障碍。
1.3 方法
1.3.1 参照组方法
临床对患者给予基础常规护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就系列知识进行普及。就遵医嘱的必要性给予充分强调,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治疗信心显著提升。
1.3.2 研究组方法
临床对患者给予中医护理+穴位贴敷干预。①合理展开中医护理干预,在情志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的情志状态给予评估,给予严重程度,合理展开针对性情志护理干预。对于以情胜情法合理应用,将患者的焦虑不安有效消除;在膳食管理期间,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表现展开针对性饮食干预。如患者表现出咳嗽咯痰症状,则需要将梨以及陈皮等食物增加;如患者表现出发热症状,则需要将萝卜生姜汁增加;②合理展开穴位贴敷干预,主要准备适量全蝎,白芥子、川芎以及川椒目各15g进行研磨,形成粉状后,同姜汁调和,合理完成药饼制作,在患者的肺俞穴、天突穴、脾俞穴以及肾俞穴进行贴敷。频率为1次/d,时间为1~2h/次,共实施为期7d的贴敷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肺功能水平比较
主要包括FEV1/FVC(第 1 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水平以及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量)水平。
1.4.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主要从痰性状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咳痰难易程度评分以及痰量评分几方面展开评定,评定分值区间为0分~3分,在分值呈现出一定程度提升,对应的症状呈现出一定程度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此次护理研究结果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展开。肺功能水平、临床症状评分等计量资料在表示前提下予以t检验统计分析,以P<0.05证明研究结果的差异性明显。
2、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水平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较参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较参照组有所提升,程度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水平比较 ()
组别 | FEV1/FVC(%) | FEV1(L)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n=28) | 53.25±9.79 | 64.29±9.96 | 46.25±10.39 | 65.06±12.15 | |
参照组(n=28) | 53.26±9.91 | 57.83±9.95 | 46.29±10.41 | 55.32±12.06 | |
t | 0.0037 | 2.4280 | 0.0143 | 3.0106 | |
P | 0.9970 | 0.0185 | 0.9886 | 0.0040 | |
2.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系列临床症状评分较参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系列临床症状评分较参照组有所降低,程度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
组别 | 痰性状 | 呼吸困难 | 咳痰难易程度 | 痰量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n=28) | 2.23±0.51 | 0.82±0.29 | 2.36±0.52 | 1.03±0.35 | 2.32±0.51 | 0.95±0.31 | 2.29±0.51 | 0.89±0.26 |
参照组(n=28) | 2.25±0.52 | 1.59±0.46 | 2.31±0.52 | 1.69±0.43 | 2.25±0.49 | 1.52±0.46 | 2.21±0.49 | 1.59±0.49 |
t | 0.1453 | 7.4927 | 0.3597 | 6.2989 | 0.5237 | 5.4373 | 0.5985 | 6.6774 |
P | 0.8850 | 0.0000 | 0.7204 | 0.0000 | 0.6026 | 0.0000 | 0.5520 | 0.0000 |
3、讨论
慢阻肺作为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呈现出较高发病率[4]。此种疾病的根治难度较高,而且需要通过确保治疗及时以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对于系列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确保疾病死亡率显著降低[5]。尤其此类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阶段,患者会表现出咳嗽咳痰加重症状以及短期内呼吸困难症状等,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极为显著威胁。对此采取有效方式给予护理干预,同治疗给予配合,以促进慢阻肺患者预后水平的提升,意义显著。
中医护理方式的有效运用,可通过情志护理以及饮食调护等充分配合,而将患者的病情状况给予改善。期间给予穴位贴敷干预,可充分对患者给予药物刺激,确保气血津液以及经络脏腑获得有效调节,从而将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临床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在给予护理期间,将中医护理方法以及穴位贴敷方法充分结合,可将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显著提升,将其系列症状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敏,李佳,冯平珍.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1):299.
[2]武胜举.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226.
[3]周慧梅.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效果[J]. 医学信息,2020,33(z1):275-276.
[4]李丽珍.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效果[J]. 心理月刊,2020,15(12):142.
[5]雷彩萍.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分析[J]. 妇幼护理,2023,3(21):5148-5149,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