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 2

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探究

郭林炎

景洪市土地储备中心,云南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666100

摘要:面对当前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和挑战,土地综合整治以其全局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更是对未来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福祉的投资,通过合理规划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基于此,本文就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1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

1.1 推动乡村耕地的整合

乡村耕地碎片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种植作物难以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效率低等。土地综合整治可以通过整合分散的小块耕地,形成大块连片的耕地面积,提高农田的规模化经营能力。这样能够更好地利用机械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同时减少农民劳动成本。

1.2 促进农村土地利用管控

农村空间布局无序化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合理安排农村各类用地的布局。避免无序扩张和非农建设用地过度开发,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农田和农村环境,还能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并为农村产业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1.3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是当前农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土地综合整治可以通过科学、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例如,优化农田灌溉设施,改善耕地质量,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养殖业布局,推广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农业技术等,从而增加农田的产出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 土地综合整治措施

2.1因地制宜,以空间发展战略为引领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由于不同国土空间下的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而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就要在空间发展中解决关键与核心问题,其产生的收益应继续投放在试点区域,最终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在具体规划时要以当地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要素为抓手,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培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以制度创新引领要素聚集,从而在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形成“盘活资源—培育壮大产业—滚动招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2协同发展,保护农民根本利益

土地综合整治要与农民利益同步,切实做到维护农民基本权益。可以通过厘清宅基地权属、加快不动产证颁发的方式为农民释放利好。比如山西省平顺县的土地综合整治实践通过综合改造腾退后的宅基地、空闲院落及边角空间,将其打造成乡村民宿、农家乐等现代化经营场所,将利用率低下的土地资源变为经济资源,增加了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在自建房规范管理方面,现有的成功实践案例普遍以竞价或定价的方式在集体内部流转宅基地,例如河南省颁布《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不仅从制度层面杜绝了新建房屋乱占耕地的现象,同时为规范农村自建房提供了新途径,通过集中培训农村建筑工匠的方法降低自建房屋的安全风险,实现了政府与民众利益协同。

2.3 完善村民参与机制,充分尊重民意

现阶段,土地综合整治的先进经验往往体现出政府对民意的重视。通过宣传引导丰富村民的认知,在制订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听取民意成为提高土地综合整治质量的关键环节。比如上海市崇明区在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申报、规划编制等关键阶段均贯彻了全民参与的理念,通过现状勘探、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的方式充分与村民代表和农村群众交换意见,规划评审和规划公示阶段也由村民全程参与监督,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提升了村民的参与感。在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作开展之前可通过媒体和网站等宣传媒介进行大力宣传,让群众真正了解土地综合整治等内容和工作方法,并创新传统的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集体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让农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同时,应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了解各项土地政策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民素养,在具体工作如土地流转和构建村级低碳工程网络方面提高其参与感。

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

3.1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复杂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生态修复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物种或某一环境因素的修复,而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整体性原则。生态修复应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全面考虑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确保修复工作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其次,是因地制宜原则。由于生态系统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生态修复工作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最后,是公众参与原则。生态修复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修复的良好氛围。

3.2生态修复的主要领域与措施

3.2.1水域生态修复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水域生态系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水域生态修复的措施包括:一是水体净化,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二是生态补水,增加水体的流动性,促进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三是恢复水生生物种群,通过投放鱼苗、虾苗等水生生物,恢复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四是建设生态湿地,利用湿地的净化功能,进一步提高水质。通过水域生态修复,可以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乡村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优质的水资源。

3.2.2林地与草地生态修复

林地和草地是乡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土壤、涵养水源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林地和草地出现了退化、沙化等问题。针对林地和草地的生态修复,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封山育林,通过封禁管理,促进林地的自然恢复;二是植树造林,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增加林地面积;三是草地改良,通过施肥、灌溉等措施;四是建立生态保护区,对重要的林地和草地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通过林地和草地的生态修复,可以增加乡村地区的绿色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

3.2.3土壤污染修复

土壤污染是乡村生态修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以及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许多乡村地区的土壤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土壤污染修复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微生物等,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二是植物修复,利用某些植物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三是物理和化学修复,通过淋洗、固化等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土壤污染修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修复技术,确保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综合整治已晋升为至关重要的研究议题,在其实践过程中,应巧妙平衡自然保护、景观维持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需求,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三生空间布局得到了优化调整,农村人居环境也获得显著提升,这些积极的变化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淑梅.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以儋州市为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3,41(6):95-98.

[2]宋鹏伟,司涛,陈昊.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策略及实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0):40-43.

[3]王荟仲.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实践研究[J].山西建筑,2023,49(11):3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