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合理,导致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借助作业分层设计、小组合作,可以逐步实现让学生乐于完成、能够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分层执行,能够有效实现作业减负增效。
关键词:减轻负担,分层设计,小组合作,落实。
一、作业减负整体设计
义务教育提倡发展均衡,一个班级中有三四十名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不尽相同,性格特点和学习方法不同,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我实施因人施教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坚持“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取得自己的成就”和“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所需数学知识”的教学理念,通过设计分层作业,并依靠小组合作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一)关于分层作业设计
层次性的任务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基础的不同,安排不同难度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基础题(A、B、C层学生都完成):设计作业时,低起点、小坡度,低要求,侧重于知识的直接运用以及与例题相仿的基本题。综合运用(B、C层学生都完成):在设计作业时,重心应该放在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大部分应以教科书上的实例和练习题的改编为主。同时,也应该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综合题目,以此来训练做题的技巧,并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拓展延伸题(C层学生完成):侧重于知识面的拓宽与综合运用,解题技能技巧的提高以及开拓智力的思考题,基础题不做或少做。老师设计作业时要考虑作业的数量要适度、作业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可以是文本的、实践操作的,交互呈现。积极采用各种形式的任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 关于学生分层后再小组结合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数学成绩通常呈现出优秀者和学习困难者较少,而中等生占大部分。为此,我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知识接受能力、性格特点和学习态度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反馈的学情、问卷调查情况等,将全班学生动态分为A、B、C三层,给学生讲清分层目的,避免情绪抵触,并告诉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根据大家近期学习状况进行层次调整。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尽可能让学习好的吃得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跳起来摘桃子”。学生分层后还要小组结合,每组内一名优秀生(C层),两名中等生(B层),以及一名学困生(A层),让优秀生担任小组长,负责领导和管理小组内的学业。在落实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难点或疑问,小组内的学生先互相讨论解决;然后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最后,由教师统一帮助解决所有剩余的问题,并提出疑问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落实分层作业,实现减负增效
(一)让学生愿写
教师对学生们的要求会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而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坚定学习信念,勇往直前,并且通过搭建学习小组,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对于中等生,我们应多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每天只要多付出一点努力,就能多一点进步。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要勉励他们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激发他们的自我驱动力,树立要有做难题的魄力和格局。
1、控制分层作业的数量
对于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面临着繁重的学科考试压力,比如英语、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还有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尽管单个科目的作业量并不多,但这些作业加在一起的总量就不少了。鉴于学生们只有有限的空余时间去完成这些作业,所以在还未开始做作业之时就已经感到紧张焦虑。尤其是需要花费大量脑力劳动的数学题,通常都会被排在最后去做,这无疑降低了做作业的效率。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作业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2、基于学情的分层作业类型
若将数学作业仅仅局限于知识性作业,学生难免会感到沉闷和无趣。作业应当富有变化和创新性,比如教师定向指派和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并行不悖;或者单独完成,或者小组合作,都可能是很好的方式;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布置数学技能性作业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能力型的操作还包括折叠、设置和动手操作题。这一类操作的设置采用课外研究小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设想、试验等形式的过程,给出对自己的理解,或者设想和创作自己的成果。数学来源日常生活、又服务于日常生活。因此,生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也必不可少。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优势可能在不同的领域。因此,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愿意完成作业。
(二)让学生会写
在作业设计中,每一道题、每一次作业都尽可能给学生带去“学”有所“得”,“练”有所“获”,“思”有所“新”的体验,促进学生作业良好情绪体验,带动作业的良性循环。
1、关注分层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
作业的设置应精准对接当天的教学目标,选择复习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相匹配的习题。作业的构思还应遵循技能的层递效应,叠加以前已经掌握的基本技能,就可保证作业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在学生的“潜力发展区”内进行。
2、分层作业解决中的小组合作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懂”的状况实际上是常见的, 我通常鼓励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困惑。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或者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小组长向老师反馈,然后由老师针对性地进行单独教学或全班讨论。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小组解答为“不懂”的问题提供了处理的场所,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轻松、更令人愉快。在互助的过程中,受益的绝不只是问问题的学生,为了解决队友的困惑,问题解答者再次整理了他的思维过程,这使他对于自身知识的漏洞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三)让学生乐写
作业批阅可采用学生互批、自批、教师面批和教师课后批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阅读学生的作业,如:从作业书写、及时上交、奇特的思维、作业的正确率等方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努力拼搏。对学生进行评估时,我们采用的是分级评价法,对于A层的学生,我们会适当地宽容和理解,对于B层的学生要关注他们作业的质量、还有改错情况,既要肯定已经掌握的,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而对于C层的学生,我们则会适当加强严格要求。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比较,鼓励学生永远超越今天的自己。归根结底,评估应当多样化,既包括对个体的表现进行评估,如:展示或张贴优秀作业、把思维导图作品装订成册、一题多解在班上表扬等,同时也涉及到小组整体的评价,既强调过程,也关注合作的成果。既有物质上的奖励,也有精神上的激励。
总之,作业分层设计是教师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各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完成作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郑为勤。 《初中数学作业减负策略:抓分层,依序落实》,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
[2] 张伟。《巧用前置性作业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2021年《安徽教育科研》第21期[3]陈德前. 分层要求巧设计用好作业促均衡[J]. 中国数学教育,2014(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