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6
/ 2

新时代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思考

范方震

新疆绿疆源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在新时代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保护水土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方向。对此,本文先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进行叙述,再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进行思考进行研究,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思考

引言

在我国部分地区,受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多发,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地质灾害具有范围广、流失类型多、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实施群益水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是十分迫切的。本文主要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进行思考,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工作相结合,探索新时代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新方法,研究对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优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各地政府实施一系列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以改善流域生态水环境质量,保护土地资源。由于传统的单一水土治理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需要进行小流域整体规划和综合施策。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形成相对封闭、系统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系统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综合治理,旨在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项目区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目前,我国多地已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2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思考

2.1推进目标任务落地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用10~15a时间,全国适宜区域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目前,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适宜区域尚未划定。需要抓紧开展适宜区域划定工作,摸清宜建生态清洁小流域底数,明确具体建设任务,完成《意见》要求的目标任务。应研究制定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适宜区域划定标准,以省为单位按标准组织开展划定工作,科学确定适宜区域内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具体任务。

2.2完善政策制度

水利部发布了《规范》,会同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南和技术规范。各地应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特别是省级水利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结合本省实际,牵头制定、完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制度,制(修)订技术标准,规范评价认定和项目建设管理。

2.3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防治应与生态护岸改造、生态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设植被缓冲带、湿地修复、生态廊道等生态功能区,从源头上预防水土流失发生,降低护岸水土流失的可能。在小流域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治理单元的功能定位以及水土流失的特点,在防治责任范围内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不同分区实际情况,结合已实施的水保措施,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如构建临时排水沟、彩条布覆盖、临时挡土坎及沉沙池等,做到建设与防治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

2.4明确各级责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积极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2018年以来,将各县(市、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情况纳入市级对县级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切实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每年,市级都在赋分细则中明确评分方法,按照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数量和治理面积、效果等进行赋分。通过考核引导,建成一批由省级、县级资金投资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同时,2022年以来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纳入市对县河湖长制综合评价指标。严格平时考核,将考核工作贯穿全年,平时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以河长一封信的形式给各县市区书记、县长发提醒函,并将整改推进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实现了考核常态化。加强科研攻关,创新运管机制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发展中,亟需在国家级和省级层面上加强科研攻关,保障科研资金和人员投入,进一步融合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经济学、水土保持学、农学等理论,力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水土保持、对乡村振兴、对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发展、对美丽中国建设发挥更有力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创新运管机制,破解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通过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护责任,建立运行管护费用政府和受益主体分摊机制。

2.5人居环境改善现状

人居环境区域差异不大,景观特色不明显。人居环境提升应融入乡村,挖掘当地文化元素,因地制宜,打造多元特色景观节点。沿河亲水性强的岸段,可打造线性亲水景观带,在部分有景观漫步需求的区域设置亲水平台、漫步道、灯光、休闲座椅等设施,增加其实用性。乡村区污水处理设施可采取相应布置与美化,设置景观小品,将其变为区域景观节点,实现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改造现状破旧水桥,亲水平台等,在保障居民滨水活动安全的同时提升河道景观效果。有条件的治理单元,可将养殖水体提升为景观湖,在湖区与林带间构建景观平台,岸坡采用草坡入水等形式,林带内布置碎石植草路面,形成小型林水复合湿地,在保持原有生态功能的同时,又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通过水域与陆域的联合治理提升区域人居宜居环境,不仅需要在措施上形成各功能区的联动,在管理工作中也要打破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形成以小流域治理单元为主体,镇(村)政府牵头,联动水务、农委、绿容、环保等部门共同发力的长效机制,实现区域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2.6机制创新,两手发力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水保综合治理的深化与发展,建设与管护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倒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创新建管机制,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管,鼓励当地群众优先参与,不断完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全面提升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画好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结束语

土壤持水能力差,遇强降雨易泥沙俱下是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梯田标准低、坡林地水蚀、沟道冲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对于小流域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注重实效、便民惠民的原则,采取修整建设梯田工程、水蚀坡林地整治、蓄水拦沙等工程建设措施,建立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与开发利用的综合体系,还可以在有条件的小流域内,增设雨洪利用措施,既可以有效利用当地雨水、洪水等非常规水源,又可以减轻小流域内沟道行洪压力。最后要加大管理和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为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乔殿新,王力,郭莹莹.论新阶段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J].中国水利,2022(14):34-37.

[2]刘正茂.基于上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思考[J].净水技术,2021,40(S2):55-60.

[3]周奕琦,于文华,戴雅奇,等.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综合评价方法探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1(1):64-67,141.

[4]朱骊,吴朝明,任小龙,等.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路径及评价体系[C]//中国水利学会.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四分册).黄河水利出版社,2023:5.

[5]乔殿新.生态清洁小流域高质量发展探讨[J].中国水利,2023(2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