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红缨实验幼儿园 浙江省 310015
[摘要]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新方向,而其中培养的高阶思维,也是学生核心素养获得的标志,“4P三维”融合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其有利于幼儿高阶思维的实现。本文以“解决真问题、发展高阶思维”这一设计理念,以问题、计划、实践、分享为实施路径,发展幼儿分析、评价、创造等三维度高阶思维为终极目标,设计了跨学科融合课程的“4P三维”设计模型。如何在跨学科课程中发展幼儿高阶思维,本文重构了相应的策略:高阶融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学科融合,精心疏通课程渠道;学力融通,积极搭建课程支架;思维互鉴,精心研磨课程品质;视阈互通,精细复盘课程成效。
[关键词]高阶思维,“4P三维”课程
目前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了现代化的课程目标和现代化的教师课程能力情况下,如何把课程内容真正转化为学生经验,真实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为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多数采用主题课程的形式开展。因此,主题课程作为当下幼儿园核心课程的代表,相对于传统的分科教学,它更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然而,纵观当下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的情况,仍然存在设计教材化、目标狭隘化、内容拼盘化、实施模式化、评价形式化等问题。[2]因此,主题课程对培养和提升幼儿的高阶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为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这样的融合课程也更能凸显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一、“4P三维”融合课程基本内涵
(一)高阶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高阶思维是指在高层次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新的知识和价值的能力。[3]幼儿高阶思维是指幼儿在认知和思维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抽象和理论化的思维方式,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高阶思维使幼儿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1)分析能力。幼儿能够分析事物组成部分或事件原因,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组织结构更为清晰,并能详细阐明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2)评价能力。幼儿能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观点和想法,能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3)创造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发现和捕捉问题的关键点,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二)“4P三维”融合课程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4P三维”融合课程,是以问题、计划、实践、分享为实施路径,以发展幼儿分析、评价、创造三维度高阶思维为终极目标,通过高阶融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学科融合,精心疏通课程渠道;学力融通,积极搭建课程支架;思维互鉴,精心研磨课程品质;视阈互通,精细复盘课程成效五条路径,融合艺术、健康、社会、科学、语言等多个领域创设的跨学科课程。
“4P三维”融合课程以幼儿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灵魂、以高阶思维为重点,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关注幼儿知识的生长点,又要引导幼儿把已有知识经验作为促进高阶思维生成的桥梁,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幼儿主动参与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全过程。
(三)“4P三维”融合课程与高阶思维之间的关系
“4P三维”融合课程它打破学科藩篱,强调学科间的关联性与交互性,围绕主题融合几门学科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植跨学科素养,提升幼儿高阶思维能力。[3]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综合性课程样态,既是幼儿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的一种学习形式,也是知行合一的表征。“4P三维”融合课程与高阶思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传统主题活动往往只关注单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而跨学科融合课程则强调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分享评价,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探寻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提升他们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等综合能力。同时,跨学科融合课程还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高阶思维的培养。
二、“4P三维”融合课程设计思路
“4P三维”融合课程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真实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原有经验为起点,以幼儿真实生活为主线,以跨学科的项目构建活动体系,建构起立足儿童当下、关照儿童未来的课程内容。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4P三维”融合课程以“解决真问题、发展高阶思维”这一设计理念,以发展幼儿分析、评价、创造等三维度高阶思维为终极目标,设计了“4P三维”模型。下文以“微耕八卦田”项目为例进行阐释。
图 1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4P三维”融合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解决问题(Problem)为起点,生发幼儿高阶思维。
教师在开展跨学科“4P三维”融合课程时,要基于幼儿年龄特点、核心经验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例如融课程“微耕八卦田”源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疯狂”的菜园,小小八卦田菜园里一园青菜绿葱葱,一个假期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那些菜儿们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生长。到底该怎么办呢?菜园的小主人们议论纷纷,不知道该怎么办。教师抓住此次契机作为课程的生长点,以解决该问题为起点,在读懂儿童、理解和支持儿童的过程中生发幼儿的高阶思维。
(二)以制定计划(Plan)为导向,提升幼儿分析能力。
“4P三维”融合课程摒弃了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做法,而是将学习视为儿童对感兴趣事物和现象的探究之旅。例如“微耕八卦田”课程借助“小小议事厅”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开启课程,让儿童的问题、想法、观点和思维充分地表达出来,教师通过细致观察、敏感倾听以及对儿童意图的反复揣摩,在理解每个儿童的经验、关注点和需求基础上,围绕儿童探究中发现的新问题设计新的探究活动,使儿童的探究范围和深度发生变化。“微耕八卦田”课程融合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等多个领域,以制定计划为导向,提升幼儿识别、尝试、推测、比较、对比等分析能力。
(三)以探究实践(Practice)为核心,发展幼儿创造能力。
“4P三维”融合课程关注幼儿的实践探究,以现实生活情境中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创设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相适应的情境或氛围,在经历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合作研讨、操作求证、解决问题及迁移应用等学习历程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的情感体验,获得学习新经验和新方法,发展幼儿创造思维。例如“微耕八卦田”课程进行到后期,八卦田里的菜都丰收了,孩子们想举办“丰收展”,于是,关于丰收展的策划以及准备活动就开启了。在创艺木工坊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有的在制作海报的画架;有的在制作展架;还有的在制作用于放置不同种类菜的盒子……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引导、促进幼儿经历深度探究性学习历程,继而发展创造思维。
(四)以成果分享(Presentation)为旨归,提高分析能力。
“4P三维”融合课程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探究验证——问题解决——迁移应用——成果分享”的流程系统推进。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围绕问题开展“4P三维”融合课程,引导幼儿在主题实施过程中,聚焦真实情境中的真问题,综合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现实问题。只有幼儿积极地进行反思,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学科学习内容,整个学习体验才能融会贯通为一个整体。[5]例如,“微耕八卦田”课程的成果展览会——“娃娃菜市场”,孩子们在木工坊里敲敲打打创造了一个“迷你菜市场”,“迷你菜市场”不仅仅是一个成果展览,也是孩子们交往、探究的实践场所,更是幼儿表达观点、做出判断、争辩、评论的场域,幼儿的分析能力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自然而然提升。
“4P三维”融合课程以问题、计划、实践、分享为实施路径,旨在让幼儿在不断经历“玩中探·创中学”的深度探究性学习体验中,发展幼儿的问题意识、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深度思维、创新品质,继而促进幼儿分析、评价、创造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4P三维”融合课程内容架构
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主题性、开放性、整合性、创生性等本质特征。[6]“4P三维”融合课程的整体设计在学习形态、操作方式上体现了主题内容连贯、方式逐项递进、体验逐步深入的内部联系。依托园区优势,聚焦促进幼儿问题意识、动手操作、合作品质、高阶思维、迁移创新等能力发展架构微耕八卦田、玩创木工坊、创客小博士、研学趣玩家、非遗小匠人、种子演播厅六大项目内容。
(一)主题性
跨学科融合课程以幼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核心,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学习,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从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种主题性学习有助于拓宽幼儿的学习深度与广度,在持续性、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跨学科融合课程具有开放性特征,教师采用探究式、游戏式、讨论式、创新式等多元教学方式,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突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同时为幼儿创设自由、安全、有挑战的开放式学习环境,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注重课程评价的开放性,鼓励幼儿参与评价过程,培养幼儿分析、评价、创造等跨学科高阶思维能力。
(三)融合性
跨学科融合课程强调将五大领域有机融合,打破传统课程割裂的状态,注重不同知识领域的交叉和融合,从而帮助幼儿构建完整、系统的认知体系。融合课程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创生性
创生性是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另一重要特征。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课程生发点与教育契机,为幼儿搭建动态学习的支持支架,鼓励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考,在整合原有经验后不断生成和创造新的经验。这种创生性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视野,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生长与发展具有连续性,从小班——中班——大班,我们不仅关注课程的横向连续性,更关注课程的纵向连续性。六大特色融课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求分别制定计划,凸显层次性和针对性,依据计划创新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方式,创新了融合型、协同式、个性化、深度性探究性学习样式。
四、“4P三维”融合课程实施策略
(一)高阶融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4P三维”融合课程承载了幼儿生命的的张力和诉求,指向分析、评价、创造三大高阶思维,生成一系列关注生活、关怀生命的过程性课程。在“4P三维”融合课程内容设计中,教师选取具有争议或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运用分析思维,深入分析问题,学会不盲从、不轻信,而是用客观、理性和公正的态度去评价事物。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对自身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性探究,不断充实、丰富“4P三维”融合课程内容。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课程设计注入了创新活力。教师设计创新性任务、提供创意思维工具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也广泛适用于科学、社会、语言、健康等跨学科领域中。
例如“微耕八卦田”课程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及温度等自然条件,当一切条件适宜,植物才能长得茂盛。其次,三月的辣椒、茄子,四月的葫芦、黄瓜,五月的毛豆,六月的花生等,植物的生长有其自己的黄金时间。教师在设计“4P三维”融合课程时渗入微耕月历表、二十四节气、化肥的秘密等内容,在制定种植计划、制定种植月历、自制有机化肥等活动中循序式推进。
(二)学科融合,精心挖掘课程渠道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不去分割它,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条。幼儿本位的“4P三维”融合课程是以幼儿现实的直接经验、需求和动机为核心,关注幼儿生活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不断促进幼儿的经验生长和全面发展。
“4P三维”融合课程充分体现了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式的有机整合,将一日生活看成是一个教育的整体,关注课程前后、纵深之间的联系,将各领域的内容还原成整体的、联系的状态,并尽可能发现和挖掘各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
例如,在“研学趣玩家”活动中,幼儿基于“去哪儿研学”的主题,调查和访问了全园各班幼儿代表,将他们喜爱的地点进行分类、统计、排序,最终选出每个年龄段幼儿最想去的地方。再通过明确研学任务、设计研学记录单、整理研学旅行故事、开设研学摄影展等基于幼儿需要与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将原有经验与新的经验实现有机整合,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三)学力融通,积极搭建课程支架
“4P三维”融合课程是一个由幼儿、教师、教材、环境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生态系统”。幼儿和教师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他们不仅直接参与课程开发,而且本身就是课程构成的重要要素。
教师在架构“4P三维”融合课程时,需要有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充分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要求,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搭建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课程支架。
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是课程架构的核心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幼儿年龄水平、认知规律的课程方案,逐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合作学习。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方案,确保课程效果的最大化。
(四)思维互鉴,精心研磨课程品质
“4P三维”融合课程的研磨,从课程问题的提出到课程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幼儿、教师、家长、课程专家”的共同助力。集体参与课程研磨是思维互鉴、相互启发的教育过程,教师作为实践研究者,共同研究并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各领域的内容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
同时,吸纳多方力量、组建跨学科的教研团队,可以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研究课程中的问题,促进各领域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随着教研团队对于“4P三维”融合课程的反思性探究,不仅能够推动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课程的质量与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五)视阈互通,细致复盘课程成效
视阈互通是指教师与幼儿在认知和理解上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这种交流与沟通,可以促进双方对“4P三维”融合课程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将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中,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分析幼儿的表征,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融课程的接受程度和掌握情况。通过倾听幼儿的观点,教师可以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活动策略和方法,提高活动效果。
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复盘。这种复盘是对课程效果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回顾活动过程和评估教学效果,找出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优点和不足。精细复盘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五、实践跨学科融合课程的价值与启示
(一)关注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与创生
“4P三维”融合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与创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4P三维”融合课程打破五大领域课程之间的边界与壁垒,强调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将五大领域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与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不谋而合。
“4P三维”融合课程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创生了集“主题性、开放性、整合性、创生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内容。五大领域互相渗透的“4P三维”融合课程将幼儿视为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助力幼儿全面、系统地认识世界,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二)明晰课程实施的目的和方向
“4P三维”融合课程的实施过程是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教师在设计“4P三维”融合课程时,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活动安排等,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求。
“4P三维”融合课程鼓励教师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并在实施过程中灵活应对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的变化。幼儿的兴趣是多元的,他们对于不同的活动和主题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关注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保持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内驱动力。通过实施“4P三维”融合课程,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有趣、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聚焦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
“4P三维”融合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更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融课程指向批判、反思、创造三大高阶思维,让幼儿的思维素养在跨学科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和提升。然而,高阶思维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
在传统教育中,幼儿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对知识进行审视和质疑的机会。而“4P三维”融合课程鼓励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不盲目接受,而是学会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4P三维”融合课程借助学习日志、自我评估表等反思工具,引导幼儿定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改进,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4P三维”融合课程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任务,鼓励幼儿打破常规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微耕八卦田、玩创木工坊、创客小博士、研学趣玩家、非遗小匠人、种子演播厅等等多样化的跨学科项目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对幼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跨学科教学对幼儿高阶思维培养的意义与优势。此外,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由课程内容的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由唯一的课程指导者转变为课程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让跨学科教学体现真正的优势,从而引导幼儿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1]周彬.学校课程治理:内涵、路径与保障[J].全球教育展望,2021(02):3-13
[2]宋梅,蒋晓泳.深度学习视域下幼儿园微主题课程逻辑架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06):73-76.
[3]王小英.幼儿深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301-309.
[4]张宁.STEM教育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影响的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9:6.
[5]R.布鲁斯·威廉姆斯.高阶思维培养有门道[M].刘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究,2021(04):110-111.
[6]朱爱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特征及设计路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05):73-81.
[7]马惠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J].观察·探路,2022(2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