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6
/ 2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刘雪莉舒娟许玉红通讯作者

新疆军区总医院

【摘要】目的:本论文旨在评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总结这些护理措施在提高患者术后安全和舒适度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未来在麻醉苏醒护理领域的发展方向,以促进腹部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整体管理质量,并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护理策略和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1月至20241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4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照采用常规麻醉苏醒护理。记录患者躁动发生率、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等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躁动发生率、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综合分析实验结果为临床上改善麻醉苏醒护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这种综合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和整体满意度。

【关键词】腹部手术;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全麻苏醒期躁动。

1.背景

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类型,涉及广泛的疾病治疗,如胃肠道手术、脾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等。在这些手术中,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全身麻醉,而麻醉苏醒期是手术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患者从麻醉状态逐渐恢复到完全清醒[1],这个过程可能伴随各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麻醉苏醒期的躁动。麻醉苏醒期躁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现象,表现为患者在苏醒时出现过度的运动、焦虑或混乱,可能导致手术部位的伤口开裂、出血,以及患者跌倒和自我伤害的风险增加。此外,苏醒期躁动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延长患者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甚至影响整体的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2]

目前,针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管理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焦虑药物。然而,这些方法可能带来额外的副作用,如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非药物治疗方法,特别是在手术室的麻醉苏醒护理中,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来减少躁动的发生[3]。这些措施包括对环境的控制、情绪支持、适当的疼痛管理和体温维持等。尽管这些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初步应用,但关于其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具体效果和最佳实践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本论文通过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综合应用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苏醒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术后舒适度[4]

具体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实验组40例,年龄30-52岁,平均为(41.30±1.83)岁,对照组40例,年龄31-55岁,平均为(43.96±1.9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2.2方法

实验组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这包括积极的疼痛管理,通过适时的疼痛评估和有效的镇痛药物管理减轻患者疼痛;温度调节,确保患者在苏醒期间保持适宜的体温;环境控制,如调节照明和降低噪音,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苏醒环境;以及情绪支持,包括提供安抚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此外,还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及时识别并处理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这种综合性的护理方法旨在促进患者的平稳苏醒,提高整体麻醉恢复质量。

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苏醒护理。

2.3观察指标

①躁动发生率②心率③麻醉恢复评分

2.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软件内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x-±s, 分)

组别

例数

躁动发生率

(%)

心率

(次/min)

麻醉恢复评分
(分)

实验组

40

2.5

78.56±3.64

95.71±1.84

对照组

40

15

90.62±4.78

89.69±1.49

t值

-

-

19.430

24.476

P值

-

-

0.012

0.041

4.讨论

4.1数据分析:

在躁动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这一显著差异表明,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实验组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改善。相比之下,接受常规麻醉苏醒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较高,可能因为缺乏针对性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

关于心率,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78.56±3.64次/分钟,低于对照组的90.62±4.78次/分钟。这表明在优化的护理管理下,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的心率更为稳定,反映出更好的生理状态和较低的应激水平。

在麻醉恢复评分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评分为95.71±1.84分,高于对照组的89.69±1.49分。这一结果说明实验组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的整体表现更佳,包括更快的恢复速度和更高的舒适度,显示出综合性麻醉苏醒护理在提升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4.2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成功展示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但未来的研究仍有多个方向值得探索。首先,可以扩大样本量并包括不同类型的腹部手术,以评估这种护理方法在不同手术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效果。其次,未来研究应考虑不同患者人群的特性,如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以及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更全面地了解麻醉苏醒护理在各类患者中的影响[6]

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讨不同的麻醉苏醒护理策略和技术的组合,比如结合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以及环境调控,以确定最优的护理方案。同时,研究应关注这些护理措施对患者长期恢复过程的影响,包括术后疼痛管理、心理状态恢复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

最后,考虑到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对这种护理方法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估也非常重要。评价这些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同时对医疗成本的影响,有助于在资源有限的医疗环境中做出更合理的护理策略选择。通过这些多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苏醒期管理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5]

  1. 参考文献

[1]谭妍.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5):0322-0322.

[2]闵欢.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2):0060-0061.

[3]刘兴萍.麻醉恢复室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护理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6):0160-0163.

[4]曲莹,李万辉,宋艳艳,陈翠婷,黄忆安.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5):0167-0169.

[5]张琳苓.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进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4):0170-0172.

[6]宋阳.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0(12):020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