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追”,有效“随” 让幼儿在探索中成长-----以中班课程《“蚁”见钟情》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及时“追”,有效“随” 让幼儿在探索中成长-----以中班课程《“蚁”见钟情》为例

包佳慧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福全幼儿园 

一、活动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它的生机勃勃和无穷乐趣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跟着孩子们的兴趣出发,我们对蚂蚁展开了一系列的了解与认识。

一次户外活动,聪聪在小山坡的滑梯上发现了黑黑的小东西。磊磊走过来说:没事没事,那是蚂蚁,等它爬过去了,我们再滑。他们的对话引来了大家的围观。

我在我们家门口的花坛里也见到过。

我怎么看不见蚂蚁的眼睛啊?

蚂蚁好小呀!

它的家在哪里?

这么小的蚂蚁,它吃什么呀?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依然兴奋地讨论着蚂蚁,这引起来其他幼儿的好奇,大家都想去看看蚂蚁,于是见钟情就这么诞生了。

二、活动过程

(一)蚂蚁你在哪里呢?

1.第一次寻找

下午,孩子们再次来到小山坡上寻找蚂蚁,却没有找到蚂蚁的踪迹。

难道蚂蚁被我们吓跑了。

蚂蚁没有耳朵的,它是听不到声音的。

是不是上午的时候,团团用手碰了一下蚂蚁,它害怕得不敢出来了?

2.第二次寻找

对于孩子们的种种猜测,我们一起讨论: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们找到蚂蚁?孩子们觉得这几个地方可也会有蚂蚁,于是持相同观点的孩子组成小组,它们自发地分成5个行动小组开始寻找蚂蚁。

(二)蚂蚁,我们可以一起玩吗?

1.第一次逗蚂蚁

在与蚂蚁游乐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后,孩子们出去玩的首要任务就是去找蚂蚁。一天,渺渺在树脚下发现了好多蚂蚁,大家都围了过去。汤圆说老师,我想和蚂蚁玩一玩。”“你想怎样玩呢?只见超超伸出一只脚挡在蚂蚁前面,蚂蚁绕过鞋子继续爬行。哈哈,老师,你看,蚂蚁还会转弯么,孩子们都被逗乐了。接着,它们又用树叶和树枝逗起了蚂蚁,发现蚂蚁会爬过树叶、爬上树枝,继续往前爬。

2.第二次逗蚂蚁

第一次逗完蚂蚁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还想再跟蚂蚁玩一玩。经过交流讨论,它们决定带上勺子、盒子、袋子等工具开始第二次逗蚂蚁。

(三)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几天,蚂蚁就成为了我们班的“网红”,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蚂蚁,我们在科学区布置了一个蚂蚁工坊研究站,引导幼儿更多的观察与记录。

孩子们借助放大镜等一些探索工具,观察到了蚂蚁的外形特征,“蚂蚁是黑色的”、“有大大的脑袋”、“头上有触角呢”。结合蚂蚁的结构图,孩子们细致地了解到了蚂蚁的身体结构,由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足组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爱会动植物,关心周围的环境,寻蚁”“逗蚁识蚁的探索过程,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于是,我们开始了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四)蚂蚁喜欢吃什么?

汤圆:蚂蚁肯定最爱吃饼干!

团团:我觉得它可能会喜欢吃面包!

超超:我觉得蚂蚁最爱吃棒棒糖!

可昕:蚂蚁爱吃饼干屑和面包,每次掉地上,就会有很多蚂蚁来吃!

磊磊:蚂蚁肯定爱吃菜,因为他们总在草丛里呆着。

带着孩子们的猜想,我们开始了引蚁计划

根据孩子们前期对蚂蚁额调查,我们选取了6种不同类型的食物进行投票,最终决定用投票最多的三种食物进行实验!

孩子们得出结论:蚂蚁喜欢吃糖果、蛋糕等甜甜的食物,还喜欢肉类和水果,蚂蚁不喜欢吃生的菜。

《指南》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常常给了孩子太多答案而忘记了探索过程的乐趣。每个孩子都像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他们需要在一次次的探寻中自觉验证、修正自己的想法。

(五)蚂蚁找到食物后是怎么做的?

在上一个问题得出结论后,孩子们每天都会送一些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去种植园。孩子们发现,蚂蚁把食物搬到了洞口。他们还发现:蚂蚁会互相帮助呢,懂得分享,很团结。

(六)蚂蚊的家是什么祥子的?

蚂蚁为什么把饼干屑搬到洞口呢?

那个洞是蚂蚁的家吗?

说完,超超就拿随手捡来了树枝往下挖,一下、两下.....突然,围观的孩子们欢呼起来我们找到蚂蚁的家啦!

孩子们回到教室后,利用绘画、轻粘土等废旧材料设计了蚂蚁的洞穴。

三、活动反思

1.环境的支撑互动的主题板块

在这次探索蚂蚁主题活动中,我们把主题环境创设看作幼儿学习的进度表,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就探索什么。每进行一个活动,我们就和孩子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一次探究都要产生一面互动的板块,随着观察和探究活动的进行,记录下他们的发现。这些记录往往是在孩子们通过分享与交流后达成的共识,这是一种集体记录。孩子们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地

表达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他们正在尝试着认识周围的世界。

2.教师的角色

美国的学前教育专家德弗里斯认为:一位好的教师应该懂得什么时候教,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要懂得运用强化手段去帮助儿童同化知识,懂得在必要时做出决定。因此,在新活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与幼儿发生互动,采取何种策略无疑将影响着主题的深入和活动的深度。教师在仔细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前提下,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借助开放式的问题,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帮助他们释疑、解难,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活动内容,激发了幼儿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发挥。

3.不断发现

整个活动由始至终,大家都保持非常高涨的热情,在开放的环境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并不断提出许多问题,活动虽然还没有最终结束,但我相信,只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感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见钟情这个活动来自偶发事件中的兴趣,从天马行空的猜想到幼儿通过寻找、观察、记录、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蚂蚁。教师及时地,有效地,让幼儿在探秘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会止步。

对于小蚂蚁的探索活动并没有结束,幼儿的问题还有很多:

下雨天,蚂蚁的家会被淋湿吗?

蚂蚁与同伴是怎么交流的?

蚂蚁为什么能举起超过自己体重的食物?......

这场奇妙的蚂蚁王国之旅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更多的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