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类药物在社区医院的临床护理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心脑血管类药物在社区医院的临床护理评价

卢娟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清名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用药中,心脑血管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的合理应用。方法:整理2022年6月-2023年8月本社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82例,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患者的整体用药情况,总结哪些因素导致了患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并制定改善心脑血管药物使用的方案。结果:心脏血管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其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频率最高。辛伐他汀、尼莫地平、特拉唑嗪、曲缬沙坦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较高。随着患者使用药物的增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和种类也随之增多。结论:心脏血管类药物使用不当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用药中,应提倡合理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增加药物治疗的靶向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

关键词:社区社区医院;心脑血管类药物;临床应用

前言: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有发病迅速、发生概率高、病程较长、死亡率高、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人们生活质量提高,饮食结构逐渐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为探讨研究在临床用药中心脑血管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的合理应用,整理2022年6月-2023年8月本社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82例,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患者的整体用药情况,总结哪些因素导致了患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并提出了科学使用心脑血管类药物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8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82例,男231例,女251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5.70±6.32)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61±0.7)年。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无其他并发症,接受相关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②患者的资料完善、检查结果可查询,且有明确的诊断证明。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

1.2.2排除标准

①患有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的患者。②诊断不明确,资料不完善的患者。③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整理2022年6月-2023年8月在本社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82例,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如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患者的整体用药情况,运用数据挖掘法研究药物使用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

2结果

2.1心脏血管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结果

心脏血管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其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最高(123/482,比例为25.52%),其次为肾功能异常90/482,比例为18.67%)和呼吸系统异常(81/482,比例为16.80)。

2.2引起不良反应的心脏血管类药物分析结果

运用数据挖掘法分析482例引起不良反应的心脏血管类药物的支持度,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尼莫地平、特拉唑嗪、曲缬沙坦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支持度较高,见表1。

表1心脏血管类药物支持度分析(%)

药物

药物支持度

辛伐他汀

10.6

尼莫地平

11.7

特拉唑嗪

10.1

曲缬沙坦

12.5

硝苯地平片

3.5

三磷酸腺苷

4.3

贝尼地平

8.9

卡维地洛

7.0

硝苯地平

3.1

阿托伐他汀

1.3

曲美他嗪

4.9

托拉塞米

3.3

二甲双胍

5.1

厄贝沙坦

7.3

2.3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用药种类的分析结果

在运用心脏血管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482个患者中,使用1种、2种、4种及4种以上药物的患者分别有14人(2.90%)、22人(4.56%)、35人(7.26%)、90人(18.67%)、321人(66.60%),通过分析发现,随着患者使用药物的增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和种类也随之增多。

3讨论

作为脑血管与心脏血管的统一名称,心脏血管类疾病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身上,这些中老年群体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的特点。据相关实践数据统计得知,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年在全世界可达到1600万人,故而合理使用心脑血管药物至关重要。

3.1常见的用药问题分析

3.1.1不当使用和药物用量

通常,许多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说明书包括药物用法和剂量说明书,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病情特殊,应采用不同的用法和剂量。仅具有说明和常识。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准确,耐心地向患者解释药物的用法和剂量,但这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而且存在用法和剂量不正确的问题,这种情况正在发生。

3.1.2不公平的相容性和药物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患有心血管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有可能并具有多种并发症。在这种假设下,患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在为此类患者开药时,医生应在决定使用药物之前先询问他们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例如,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引起肌肉疼痛和横纹肌溶解;布比卡因联合卡托普利可减慢患者的心跳;利多卡因联合阿替洛尔对阿替洛尔有毒性,可能会明显增加副作用;异山梨醇硝酸盐与异山梨醇联合使用单硝酸盐可能会加剧副作用等。

3.2心脑血管内科合理用药的相关措施

3.2.1医务人员药物治疗培训

为确保合理使用药物,社区药房应张贴了各种药物用法和剂量的海报,以便医务人员始终可以检查配药过程是否准确。如有疑问,请及时与的医生联系,并在给患者服用药物时,应向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确保合理的用法和剂量。

3.2.2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许多患者不了解在室外开药的风险,因此,为节省成本,他们选择在社区医院外购买药物。在这些假设下,医务人员会在社区医院药房为患者提供处方药的安全性建议,并使患者能够与医务人员充分合作,以确保他们所患疾病的治疗效果。

3.2.3合理调整患者的用药时间

在规定给药时间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心血管内科的许多药物。例如,使用卡托普利时,应间隔一段时间服用药物,以获取患者的夜间血液水平;在早晨或中午的特定时间服用该药物,可使患者的血压稳定在最高水平。根据疾病症状的特征,应选择相关药物,并应精确控制药物剂量。医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疾病的特征,并应在合理使用药物期间根据疾病的特征进行治疗。对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在中午和清晨发作。在此期间,医务人员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疾病症状,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准确合理的药物治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血管医类疾病涵盖了心力衰竭、胸膜心绞痛、心律不齐、心肌炎、心肌梗塞和心律不齐等各种疾病。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突然死亡。在患有这种疾病之后,该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疾病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不合理使用药物的问题也在增加。故而,在临床用药中,应提倡合理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增加药物治疗的靶向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童明宏,丁慧,蒋银婷,等.他汀类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2019,34(6):491-497.

[2]钟洁珠,林卓辉,冯志平.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间的关联性分析及用药监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173-175.

[3]周红霞.药师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4):453-454.

[4]孙承伟,闫俊强,王丽.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3):63.

[5]周玲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