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区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 杭州市311311
【摘要】目的:分析在继发性与原发性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应用CT诊断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筛取我院2020.01-2023.12期间接诊的22例原发性肺淋巴瘤与24例继发性肺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整理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对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PL多表现为单发、周围性病灶,而SPL多见多发于近肺门病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表达,PPL与SP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与原发性肺淋巴瘤在CT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鉴别诊断中应用CT观察,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肺淋巴瘤;继发性;原发性;CT诊断
肺淋巴瘤属于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PPL)与继发性(SPL)肺淋巴瘤,一般认为SPL来源于肺外组织通过纵膈淋巴结节侵入与血转移引发肺内SPL,其为主要的肺淋巴瘤。PPL则减少少见,其肺淋巴瘤即代指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PL为低恶性淋巴瘤,一般其在诊断后的3个月再次观察时不会观察到肺内外组织侵犯。的PPL与SPL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而且SPL一般需要及时治疗,对其进行有效鉴别具备重要价值,目前临床上CT是鉴别两种疾病的核心影像学方案,本文现总结在CT下PPL与SPL的影像学差异,以为后续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筛取我院2020.01-2023.12期间接诊的22例原发性肺淋巴瘤与24例继发性肺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PPL男/女11:11,年龄42-77周岁,平均(63.31±6.53)岁;SPL男/女12:12,年龄41-78周岁,平均(63.74±6.7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仪器为本院西门子32排64层CT仪,检测范围,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参数设定120Kv管电压,自动电流,5mm层厚,5mm层距,平扫后,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基于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延迟30s、60s进行动脉与静脉增强扫描。
所得图像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胸部影像学经验的医师进行盲法阅片,给出诊断意见,诊断内容包含病变数量、分布、性质、特征。
1.3观察指标
对比PPL与SPL患者的CT影像学表达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SPL患者与PPL患者的CT影像学表达
PPL多表现为单发、周围性病灶,而SPL多见多发于近肺门病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SPL患者与PPL患者的CT影像学表达的比较
组别 | 数量 | 位置 | 性质 | |||||
单发 | 多发 | 近肺门 | 周围性 | 结节 | 实变 | 间质 | 混合 | |
PPL(N=22) | 18 | 4 | 6 | 14 | 6 | 8 | 3 | 3 |
SPL(N=24) | 10 | 14 | 16 | 8 | 7 | 5 | 6 | 6 |
x2 | 7.769 | 7.139 | 0.731 | |||||
P | 0.005 | 0.007 | 0.796 |
2.2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临床手术信息
PPLCT特征显示,支气管充气征7例,支气管扩张12例,跨叶征2例,膨隆征2例,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气囊腔4例、局限性肺不张0例、胸膜增厚3例、胸膜牵拉2例、胸腔积液0例、晕征9例、空泡2例、毛刺1例、分叶12例;SPLCT显示,支气管充气征8例,支气管扩张1例,跨叶征0例,膨隆征2例,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0例、气囊腔2例、局限性肺不张7例、胸膜增厚5例、胸膜牵拉2例、胸腔积液15例、晕征3例、空泡5例、毛刺2例、分叶2例。其中支气管扩张、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表达,PPL与SP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认为PPL与SPL的组织起源不同,其虽然均在肺内淋巴上表达肿瘤病灶,但是由于PPL为肺内刺激诱发,SPL为肺外组织浸润所致,实际两者的治疗方案,治疗紧急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准确诊断肺淋巴瘤的SPL与PPL分型,可为临床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参考,这对于患者具备显著价值[1]。
在鉴别SPL与PPL的诊断中,CT是常用的影像学观察方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PPL多表现为单发、周围性病灶,而SPL多见多发于近肺门病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表达,PPL与SP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首先SPL与PPL之间存在病变数目、病灶区域存在差异,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一般认为SPL主要是基于肺门与隔淋巴结累积肺部组织,因此其多见于肺门上,而由于SPL多见恶性表达,生长速度与侵犯速度也较快,因此其多见多发。而PPL由于其的恶性程度低,生长速度缓慢,由炎症刺激诱发,因此多见单发[2]
。而在影像学特征中,多见PPL支气管扩张,这是因为PPL来源于肺部的长期组织刺激,该类刺激本身就会诱发支气管异常,可能造成扩张,另外PPL的细胞主要在肺间质与支气管黏膜下生长,多数情况下不浸润支气管壁,因此其会导致周围肺实质破坏与肺泡塌陷,在周围组织的牵拉系下,支气管呈扩张表现[3]。SPL多见纵膈与淋巴结肿大,则是考虑SPL多于肺门、纵膈上表达,且其生长迅速,淋巴结多呈现膨大表达,以至于CT观察到肿大表现。胸腔积液为常见的肺部恶性疾病并发症,其主要来源于肺部组织损伤,SPL在单位时间内对组织的损伤速度远高于PPL,因此其多见胸腔积液,另外SPL为肺外迁移,其本身病灶也会诱发胸腔积液。
综上所述,继发性与原发性肺淋巴瘤在CT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鉴别诊断中应用CT观察,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苗春萌,张传玉. CT鉴别诊断原发性与继发性肺淋巴瘤[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3,20(2):102-106.
[2] 巨清,吴蕾,宋征,等. 以呼吸系统症状首诊的继发性肺淋巴瘤临床特征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22,51(4):497-502.
[3] 王燕,马媛媛,潘召城,等. 基于Logistic回归判别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肺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征象的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20,39(11):222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