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景园分校 1000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这种单一的方式来学习古诗,难以深切体会诗中的意境。单一的教学刺激方式,不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果在古诗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与古诗内容相机呈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
一、音乐渲染,营造古诗的氛围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熏陶、诗歌的内容,创造美在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想象江南的明山秀水,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播放古筝乐曲,教师随着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山、水、彩云、猿声、小船等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营造美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益于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法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熏陶、诗歌的内容,创造美在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
二、借助图画,再现古诗的情境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小池》一诗,诗中初夏秀美的小荷花池,充满生机,引导学生自学,自读几遍,展开想象,画一画,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用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形象,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活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复述,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诗歌描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远处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事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
三、运用语言,领悟古诗的境界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课件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四、充分地读,感悟古诗的韵律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
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课件,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韵律悦耳的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五、进入角色,体会古诗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感。
如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声音角色的模拟,也就是说让学生根据“猿”的叫声模拟学叫,然后组织讨论:“猿的叫声给人的感觉怎样?”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提出:“猿的叫声非常难听”。随即教师提出问题:“当时李白这样高兴,为什么要写难听的猿声呢?”在讨论中有同学就这样说:“因为当时李白被皇帝赦免,心里太高兴了,猿声虽然很难听,李白却觉得非常悦耳动听,就像一支快乐的送行曲”。这样,在交流中,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就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唤起了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达到了知识的无缝链接。也在此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此外在教学这首诗时学生结合简笔画画面说出彩云之间的白帝城,地势高、美,“千里”之遥,“一日”之短用夸张的手法点出穿行速度之快。两岸猿的叫声不间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连绵不断地群山,这时,老师接着说:“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船上的诗人,你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播放诗人翘立船头,顺流而下的动画课件,再配上古筝曲的轻松明快的曲调,让学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带着这种感受练习朗读。凭着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就会去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课堂上,学生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品味。每当听一个学生读完,老师针对情况称赞:“真是入情入境了!”、“真有些诗人的气质!”,鼓励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体会古诗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自主、自悟地学习。
总之,以上几点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和认识。它象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学习前人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努力掌握现代的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多一些投入,多一些激情,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课堂内充分领悟真、善、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创造思维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