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特征与合理结构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特征与合理结构研究综述

左梦婕

安康市公路局岚皋公路段

摘要:本文综述了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的特征及成因,并探讨了针对这些病害的合理结构设计。首先,分析了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类型,并深入探讨了这些病害的成因及其对道路性能的影响。接着,文章提出了适用于寒冷地区的沥青路面合理结构设计方案,包括材料选择、结构层设计、排水系统设计以及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方面。本文旨在为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特征

引言:沥青路面因其良好的行车舒适性、施工便利性和耐久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寒冷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特殊性,沥青路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低温、冻融循环等气候因素会对沥青路面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坑槽等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因此,研究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病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并探索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特征

1.1 病害类型分析

在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多样且复杂。其中,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等。这些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沥青材料在低温下变硬变脆,受到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后,材料内部应力超过其抗裂强度而发生的断裂。坑槽则是由于路面局部破损,沥青材料被车轮带起或水侵蚀后形成的凹坑。此外,剥落和松散也是常见的病害类型,它们通常是由于沥青与矿物料之间的粘结力减弱或丧失,导致沥青材料从路面上脱落或松散。这些病害通常与低温、温差大、冻融循环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1.2 病害成因研究

低温条件下,沥青材料的粘度和弹性模量增加,抗裂性能降低,容易发生裂缝。同时,冻融循环作用会导致路面内部的水分反复结冰和融化,对路面结构产生破坏作用[1]。此外,降雪和降雨等天气条件也会影响路面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材料因素方面,沥青材料的粘度、软化点、针入度等指标会影响路面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再者,不合理的矿物料配比会导致沥青与矿物料之间的粘结力减弱,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此外,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压实不足、温度控制不当等问题,会导致路面结构松散、强度不足等问题,从而加速病害的形成和发展。

1.3 病害影响分析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病害对行车安全、舒适性和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裂缝、坑槽等病害会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增加行车阻力,影响行车舒适性。同时,这些病害还会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病害的存在还会加速路面的老化过程,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在维修和养护成本方面,病害的存在会大大增加道路维修和养护的成本。裂缝、坑槽等病害需要定期进行修补和养护,以维持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性能。如果病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导致路面破损加剧,维修成本进一步增加。

2.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合理结构设计

2.1 材料选择与设计

适用于寒冷地区的沥青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应选择粘度适中、软化点较高的沥青材料,以确保在低温条件下路面仍能保持足够的柔韧性。此外,矿物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应优先选用耐磨、抗冻的矿物料,并合理控制矿物料与沥青的比例,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性能。现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新型环保材料在寒冷地区沥青路面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例如,一些生物基沥青材料、再生沥青材料等,不仅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够提高路面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2.2 结构层设计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结构层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气候条件、交通荷载、材料性能等。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及抗裂、抗水损害等性能要求。常见的结构层组合形式包括基层、底基层、面层和封层等。基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和传递应力,底基层则起到分散应力和保护基层的作用[2]。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和耐久性。封层则起到防水、防尘和美化路面的作用。在结构层设计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层组合形式和厚度。

2.3 排水系统设计

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除路面上的积水,防止水分渗入路面结构内部,从而避免冻融循环对路面造成的破坏。在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路面的排水需求和地形条件,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常见的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集水井等。为了优化排水系统的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例如,在路面设计中设置足够的坡度,使积水能够自然流向排水设施。同时,在排水设施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容量和排水能力,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仍能够正常运行。

2.4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在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温度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质量。同时,还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质量控制措施,对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性能、摊铺厚度、压实度等指标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在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在低温条件下,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材料覆盖路面等,以防止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和压实过程中受到冻害。

3. 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3.1 预防性养护措施

在路面刚建成或经过大修后,应立即开展定期的路面检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病害隐患。例如,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和冲洗,保持路面的清洁和干燥;在路面上喷洒防水剂或抗滑剂,提高路面的防水和抗滑性能;在裂缝出现初期就进行修补,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加强路面的排水系统,确保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水分对路面的侵蚀。此外,预防性养护还应注重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同时,加强路面的结构设计,优化结构层组合和厚度,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2 修复性养护措施

在寒冷地区,常见的修复性养护技术包括裂缝修补、坑槽修补、表面处治等。对于裂缝修补,可以采用热补法、冷补法或灌缝法等不同的修补方法。对于坑槽修补,可以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冷拌沥青混合料修补或快速修补材料等方法。此外,表面处治也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性养护技术。通过喷洒或铺设一层新的沥青混合料,可以恢复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3]。在寒冷地区,修复性养护技术和方法的选择需要特别注意气候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冬季进行修补时,可以采用加热设备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其流动性和压实度。

3.3 长期养护策略

为了确保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长期性能稳定,需要制定长期养护计划和策略。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和体系。明确养护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分工,制定详细的养护计划和时间表,并加强对养护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养护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还需要加强路面的监测和评估工作。通过定期的路面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路面的病害隐患和性能衰减情况。最后,需要注重养护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确保养护资金的充足和合理使用,提高养护工作的资金效益。

结语

随着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病害特征与合理结构设计的认识也日益清晰。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关注新型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冻融、抗裂性能。同时,针对寒冷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还应加强长期性能观测和数据分析,以优化结构设计参数,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參考文献

[1]戴鹏飞.寒冷地区公路混凝土桥梁病害养护及修复技术研究[J].北方交通, 2022(12):17-20.

[2]温宇宁.寒冷地区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纵向裂缝处治技术研究[J].北方交通, 2022(11):62-66.

[3]祝文君,任懿,于中旭,等.日本寒冷地区无砟轨道砂浆层病害与维护进展[J].铁道建筑技术, 2023(8):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