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摘要:亚丁村拥有世界级的自然景观资源和特有的文化符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虽然做出了一些控制举措,但酒店、民宿、餐馆等业态“野蛮生长”,一度面临着建设失序、文化“褪色”的窘境,本真的、原汁原味的亚丁在逐渐流失。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恢复;改造升级;亚丁村
随着稻城亚丁景区游客数量日益增长,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已突破100万人次。亚丁村的发展也逐渐变得野蛮,不可控。为了守护“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对亚丁村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包含传统建筑保护恢复和村庄格局调整、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景观修复治理提升等。
1 项目背景
稻城亚丁风景名胜区位于稻城县南部,北至香格里拉镇,南临泸沽湖,西至东义工委,东达木里,于1998年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20年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2年1月,亚丁村被评定为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文明旅游。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
2 项目优势
2.1地理位置
亚丁村位于有“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盛誉的稻城亚丁景区内,是进入稻城亚丁景区的必经之地,在亚丁村落内可远眺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拥有独一无二的高原雪山风景,是慈悲线、勇敢线、智慧线等精品徒步路线的起点,转山朝山休息中转站,吸引了众多喜欢徒步、摄影、户外、科考的游客。
2.2 生态景观
景区内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形成了高山、极高山、高山峡谷、冰川宽谷、现代冰川等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层次众多的原生自然景观,如牛奶海、珍珠海、五色海、洛绒牛场、冲古草甸等。具有完整、原始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及丰富的植被类型和生物种类,如羚牛、林麝、白唇鹿、山莨菪、金铁锁、玉龙蕨等保护动植物。
2.3 文化特色
稻城亚丁属康巴文化区,以藏传佛教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民居文化、土陶文化等组合而成的人文景观古朴厚重,无不诠释着“香巴拉”的和谐之美,村落内藏族民居、藏历庆典、传统服饰等保存良好,具有香巴拉文化的原真性,孕育了原始独特、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3 项目现状
3.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医疗条件:亚丁村内设有急救站,对于高原反应、感冒发烧等只能做简单治疗,无法提供全面治疗和住院病房。
服务设施:村内设有停车点,无旅游大巴停车场;公共卫生间不足;酒店装修标准不高,无法提供高质量服务。
市政设施:无供水站,村内生活用水需水车加水;无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转运体系不完善;无集中供氧站。
3.2自建民居发展过快,建筑风貌遭到一定破坏,部分房屋安全性能较差
随着旅游区的开发,亚丁村迎来游客的逐步增长和爆发,当地村民为获取经济收入,进行了大量商业建设和开发,导致外墙风貌各不相同,在院坝内搭建景观平台,部分石木结构房屋年代久远,老化开裂,部分房屋在原基础上加盖楼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3产品低端、服务水平不高,未充分利用资源。
全村经营民宿或酒店的房屋33栋,共计约990间客房,但装修标准不高,均为中低端酒店,提供的导游、服装摄影、餐饮等服务水平不高。愿意住宿在亚丁村的旅客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可以利用特色文化,自然景观,特有物产等,将亚丁村打造为满足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释放游客消费潜力,迎来新的增长。
3.4原生文化逐渐退化,生活习俗退化,本土非遗手工传承困难
非遗最大的特点是从来不脱离于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人文符号、民族审美习惯的“活”载体、“活”标本、“活”记忆。随着村庄与外界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去上学、工作,生活习惯发生改变,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给亚丁村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许多非遗技艺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大量的实践,而且往往难以获得经济效益,导致本土非遗手工传承困难而逐渐流失。
4 项目实施过程
4.1建筑风貌
稻城县为四川石砌藏房文化之乡,因此我们要用当地特有的石材,给现有不满足风貌要求的建筑穿上一件‘外衣’。不仅仅是建材上的“返璞归真”,为了“修旧如旧”,我们特地聘请当地的石砌藏房工匠,采用传统工艺对外墙进行改造,墙体上大小、长短不一的片石都是天然形状,砌筑过程中,片石之间形成‘品’字形结构,空隙用碎石填实,每砌完一层涂抹黏土,不留一点空隙,全凭经验和“手感”。同时,为了保证安全性和耐久性,我们还通过一些加固技术把石墙和原本的外墙连接起来。
4.2 村落格局与道路交通
原村落核心区形似海螺,村落格局具有保护价值,改造前的道路从村庄中穿插而过,将村庄划分成两片,改造后将原有道路改为村庄内部步行街道,并重新规划了一条沥青混凝土道路供旅游大巴通行。在村庄中心位置扩建了用于村集体活动的亚丁坝子作为“一核”,沿水系向上步行经过转经堂、经幡观景台等为“人文艺术轴”,把博物馆与蓝月山谷客栈服务中心用观景栈道连接,平行三座神山,打造了一条“观山风景线”。“一核一轴一线”构成了亚丁村新的格局。
4.3 生活配套
为了解决用水难、污水处理难、医疗卫生条件差的问题,通过调研选址最终确定在通过村庄的水系上游新建一个自来水厂,以满足村民和游客的生活用水,并利用村庄天然的高度落差在村尾新建了污水处理厂。根据地貌和建筑分布,采用集中和分散处理2种方式。集中区采用管网收集至新建污水站,处理达标后进行回用,用于浇洒、冲厕等,节水环保。在村庄地下铺设了电力、污水、给水、通信、供暖、供氧等管网 ,为亚丁未来10-20年的发展需求做了充分准备。
4.4 文化传播
村落也是文化“活”的载体。村落中心有一个被称为“亚丁坝子”的广场,依托民居的改护建,将引入亚丁画廊、非遗体验中心(唐卡绘制、藏族造纸、牛羊皮手工制作等非遗体验)、音乐酒吧(亚丁说唱和山歌等音乐文化体验)等亮相。这既是当地村民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也是可以充分调动游客的五感、全身心融入和体验的香巴拉文化。
这次改造唯一的新建建筑是一座展示香巴拉文化的博物馆,位于村落的边上。这座博物馆的海拔达3900米,建成后将超过海拔3750米的西藏非遗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自白海螺,这是藏传佛教中祈福的圣物。博物馆将展示香巴拉的文物、书籍、绘画作品等,也将策划许多文化、电影、旅游主题的展览。见山酒店一层改造扩建为青稞酒坊,面积约480㎡,可以感受田园风光、大地艺术品尝青稞酒,体验酿造全过程。
4.6 村史展览
本次改造还规划了村史馆,村史馆浓缩着一个村庄的过往,记录着一个村庄的现在,寄托着一个村庄的未来,是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展示村情村貌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更是传承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平台,也是向游客展示亚丁的文化窗口。
5 项目意义
本项目通过基础设施与生态人文环境的恢复提升,村庄的条件大大改善,村民经过培训后可以就近就业,成为民宿经营者、服务员、向导等。施工期间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村民对自有建筑的改造,树造了一批精品酒店,解决了一批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对于景区而言,本项目的实施将带动稻城亚丁景区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和景区整体的配套完善与提档升级,对于甘孜州推动保护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藏地生活与乡村振兴等层面具备标杆意义,具备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
6 结语
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各相关部门(单位、机构) 分工协作、齐头并进,各参建单位通力合作,本地村民积极参与,经过“微创手术”的亚丁村已完美呈现,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参考。这次保护恢复传统村落,更像是修复一幅古画,95年前洛克在笔记中描述的:“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它被郁郁葱葱的森林环绕着,几户藏楼在金灿灿的麦地中间耸立,炊烟飘飘、时隐时现。”仿佛重现眼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继续述说着它独特的故事。
参考文献
【1】稻城县亚丁村保护修复规划--中建西南院
【2】稻城县亚丁村保护恢复蹲点调研记(三)--四川日报
【3】稻城县亚丁村保护恢复文化旅游提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大学
【4】恢复保护亚丁村文化活的载体 规划方案首次披露 到“亚丁阳台”眺望连绵雪山--四川日报
【5】稻城亚丁:文化塑魂 归来仍是“梦中的香巴拉”--四川观察
【6】守生态之韵 续藏乡之美—亚丁村环境保护与修复实践亚丁归来记--中建西南院
【7】稻城打造世界级文旅新地标|“匠心”修复 最大化还原藏式风貌--甘孜日报社康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