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
【摘 要】疫情背景下,小学生留在教室里的时间多了,发生安全事故的现象也明显增加。笔者聚焦现象思成因,发现安全事故的主要现象为反复出现,屡禁不止;突发频现,临危应对;乱象涌现,焦头烂额。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的实效低下,预测不足,成长合力的凝聚欠缺。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三步策略,落实主题教育,预判危险隐患和引导健康活动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成长合力,让学生有事可干,把班主任从处理班级事故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安全事故主题教育预判活动
作为一名班主任,守好教室,保障班级里的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是首要职责。尤其是疫情当下,学校内减少集体聚集,进行网格化转移,不窜班,不到人多的地方去……这些防疫措施旨在减少感染风险。但我们发现,学生留在教室里的时间多了,本该出操却留在了教室;本该去上兴趣课却留在了教室,本该去食堂吃完饭却留在了教室。教室成了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无事生非多了,追逐打闹多了,流血碰撞多了……疫情背景下教室里的安全事故有增无减。这不得不逼迫我们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聚焦现象思成因
一、反复出现,屡禁不止
教室里的安全事故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打架、碰撞、攀爬,使用物品不当,做危险动作等,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同的事故反复出现。二是同一学生安全事故重复发生。尽管老师说了很多,但是学生的行为依旧是我行我素。
成因思考:主题教育的实效低下。老师们擅长用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种道德灌输型的方式,很难激活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老师们今天讲这个,明天讲那个,说教过多,安全教育的核心目标分散,且不能持续跟踪问题,收效就更小了。
二、突发频现,临危应对
学生发生的事故和打地鼠相似极了,一件事情刚刚处理好,冷不丁哪里又出现了问题。这样的事情每个老师都经历过。面对频发的事故,老师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措手不及,小事还好,大事慌得只会打电话,若结果处理不好,会引发更大的家校矛盾。
成因思考:事故发生的预测不足。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看似意外,实则有原因可查。教室里的大部分安全事故其实都是人为的,有先兆的。如果教师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多关注学生动态,多倾听,多观察,多发现,就能将安全隐患提前消除。
三、乱象涌现,焦头烂额
统计发现,95%以上的安全事故都是来自于学生空闲时刻。正是这个闲暇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机会。因为没事干,所以聊起天,打起架;因为没事干,所以跑起来,玩起来,导致摔伤撞伤;因为没事做,总是给你出“乱子”。老师们在处理这些事情时也是焦头烂额。
成因思考:成长合力的凝聚欠缺 。成长合力就是指能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所有因素之和,包括他们的主动性、创造力、注意力和发展潜力等要素[1]。 一旦这个力量发散了,学生就容易惹是生非。这就需要教师开拓平台,调动他们的成长合力,引导他们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时刻忙起来,快乐地动起来,把那些无事生非的空间填满掉,那么安全事故也将大大减少。
三步策略找突破
一、落实主题教育,意识转化行动
为什么我们苦口婆心结果就是不佳?育人目标太多,持续在一个目标上所花的时间太少,缺乏儿童立场……所以安全知识孩子们都懂,但不能浸润内心去内化行动。教师要在主题教育中深刻认识这一点,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学习活动,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
1.时间持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结构是非常稳定的,一般的表层调节不会影响深层的稳定。但是,如果不断地去做表皮调整,长期下去就可以影响他内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就像拉皮筋,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断地拉下去,就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对学生的教育也同样如此,首先要做到持续化。
所需时间:一般来说,学生形成一种习惯需要他连续重复同一种行为至少21天,如果要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就需要至少90天。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学生,取得教育成效至少需要90天的教育活动。
如何操作:也许你会问,连续90天的主题教育,时间从哪里来?会不会太累?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但是,要达到教育效果就必须这么做。如何解决,主要有两种办法。
大小班会结合。我们可以把安全教育放进班会课。分成大班会和小班会。大班会按照学校规定一周一次,时间为40分钟。小班会时间可以是10分钟,放在每天晨谈中。工作内容移交。把大班会的设计、组织交给班委去完成。小班会可以轮流由学生组织。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锻炼综合素养,也缓解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2.内容垂直:现实的主题教育往往停留在班会开的形式和内容上,研究一次班会课的效果如何出彩。但是无论一次班会怎样精彩,都会被学生心理的反调节能力消耗殆尽。所以主题教育的班会课要垂直化,内容深耕下去。沿着一个主题,分成若干个小主题,进行不断地深挖。
在安全这个大主题的引领下,通过全面展开,深度挖掘加以提升,就像挖井一样,不断垂直挖下去,终会挖到泉水,在学生心中牢固地扎下安全的意识。有了意识,他们才会付出真实的行动。
例1,笔者根据因玩耍而发生的事故,进行安全主题教育,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了5点:
总结回顾看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的研究实践,我们的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安全意识高了,发生事故率就低了;安全提示多了,捣蛋学生变得少了;文明行为的人多了,危险行为变得少了。近11月,我们的班级事故发生次数降低了很多。如下图所示:
通过教师的提前预判,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打开了心结,疏通了不良的心理,将安全隐患提前瓦解。教师在处理安全事故上,不再变得焦虑不安。把班主任从不断处理大小事件中解放出来[2]。
通过活动的组织引导,让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成长合力,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创造力激发出来,注意力集中起来,潜力挖掘出来,让学生在有“正事”做的前提下,消除了班级的“动乱”,真正做到了“举安全之盾,防事故之患”。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认为如何进行整合才能保障班级主题教育持续做下去,凝聚起学生的合力,让学生时刻动起来做正事,并非班主任一人之力所能完成的,只有携手科任老师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对于如何与科任老师合作,理念、行动的统一也具有较大的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参考文献
[1](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奈德·约翰逊.自驱型成长,2020年(7).
[2]梅洪建.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