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滕州市文化路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学科之一,承担着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务。数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两个方面。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形成的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之一,数学计算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基于此,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核心目标。本文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计算活动涉及人类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数学教学开展的基础之一。因此,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十分必要。计算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当前的数学成绩,也能促进学生未来的长期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形成主动训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意识,贯彻落实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始终以课堂教学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现状
首先,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计算训练枯燥乏味。小学生学习知识时,普遍更趋向于趣味的知识内容。对于大量重复的数学计算训练,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教师布置的数学计算训练任务敷衍了事,无法达成训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标。
其次,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低级错误。由于小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自我约束意识差、思维能力发展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等诸多因素,导致小学生完成数学计算习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书写难以辨认,运算错位等低级错误,成为制约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以课堂教学全面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提升的意识。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训练需要通过多次的课后训练,而不应该使用课堂教学时间。但是,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且双减意见出台后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长进行明确的规定,仅凭课后训练提升学生计算能力远远不够,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具体策略
(一)采用趣味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教育领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更是明显地证实此论述。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计算的兴趣,消除重复性数学计算的枯燥感和厌倦感,教师有必要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趣味计算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两种。对于小学生而言,日常学习之余大多以游戏的方式娱乐休息,因此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1]。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元素,实现寓教于乐,成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此外,由于小学阶段涉及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与生活联系密切,也因而为教师开展计算游戏提供相应的便利。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基于本课主要的数学知识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设计相应的数学游戏。如教师可以将各种长方形和正方形图案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行组合,设计不同的算式。结合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要求学生根据算式组合图形。如加法计算需要叠加两个图形的面积,减法则需要切割较小图形的面积。通过结合图形变化的直观展现游戏,完成指向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也是常用的趣味计算教学方法之一。根据小学生独特的思维特点和身心特点,创设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和思维特点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数学计算学习体验。情境教学能够将枯燥乏味的算理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重新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能帮助学生从日常熟知的事物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计算式,形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使用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2]。从而将丰富的日常生活作为反复训练自身计算能力的好机会,实现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提升。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有关“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的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趣味的教学情境。本课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各种重量度量衡,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对重量的感知。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教学计算机,为学生播放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要求学生填写屏幕上动物可能的重量。如大象重4(),如果学生正确填写吨,大象会高兴地叫一声。如果学生填写克和千克等,大象便会相应地缩小。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动物之间的对话,计算不同动物之间的重量差异或总和。如小兔子重2kg,大象重4t,他们重量相差多少呢?
(二)讲解数学算理,巩固计算基础
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口算、枯燥的相关训练,从而带给学生更多的数学计算训练机会,实现其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提升[3]。为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提升,教师可以尝试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课程知识,整合具有较强相关性的数学教学资源,创建对应的数学计算训练活动。教师应当为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算理,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学计算原理,提升其数学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使用估算、口算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算理。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有关“三 快乐农场---运算律”的有关知识内容为例: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律,即运算原理。教师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地掌握计算理论,实现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督促学生计算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教学中接触的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计算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习惯不好,不认真等因素导致学生数学计算出现错误。因此,为帮助学生训练提升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务必重点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首先应当加强学生的计算基本功练习。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才能展现高超的计算能力,主要包括要求学生使用口算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并记录自己每日生活中使用计算理论的例子。其次,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避免错误的书写符号导致学生辨认困难,在后续的计算活动中出现错误。最后,还应当要求学生做好数学错题记录。计算能力培养初期,学生计算能力有待发展,经常出现各种可能的错误。实际上学生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记录错误,能够降低重复犯错的可能,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此外,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务必建立时时刻刻督导学生数学计算习惯的意识,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提升。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趣味教学、巩固基础、明确算理、督导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共同入手,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玉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24,(11):93-96.
[2]沈文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试题与研究,2024,(14):141-143.
[3]雷会玲.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4,(02):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