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促学风”实践路径——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C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2
/ 2

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促学风”实践路径——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C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

李腾飞 江婉欣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519000

[摘要]:当前许多高校党建工作引领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较为蒲弱,存在基层支部建设与学风建设存在一定脱离,基层党组织在促学风作用发挥不足,学生党员对学风建设思想意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党建促学风的实践出发,以目标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大核心原则为基石,通过建立“红心育学风-党员朋辈帮扶工作坊”来构建抓党建、促学风的良性互动模式,力求优良学风的风气的产生,优良学风的形成,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

[关键字]: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学风建设

一、“党建促学风”对大学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发挥党建引领学风效能,是培养优秀人才、增强基层工作实效本质要求

根据二十大精神和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充分发挥我们党政治优势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且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以高校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具体体现,把高校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相结合,加强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以党建促学风,由点及面狠抓落实,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功能;切实加强学生的党建工作,充分推动学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提高基层工作实效和党员培养考察的新趋势。

二、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之间的关系

(一)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内涵一致

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在内在的逻辑层面上两者具有一致性。学生党建工作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宏观层面上开展,进而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得社会主义办学思路得到保障,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为社会输送人才。而大学生学风建设则是立足微观,通过培养具体学生、班级的学风、班风建设,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双方都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目标,旨在培养高质量素质型人才。

(二)学风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在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时,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党员发展的重要血液。推动学风建设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为基层党支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优良的学风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这是基层党支部打造想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学生党员队伍所必须的。因此学风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培养优良的学风,有利于为党组织持续不断的输送人才,推动党建工作的进行。

三、基层支部党建工作在党建促学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支部建设与学风建设存在一定脱离

尽管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大多由辅导员来辅导员来担任主体工作,但是在实际情况当中,大多数的党建工作并没有和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缺少把党建工作的目标及主体渗透到学风建设当中去,使得学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目标和动力,造成了开展学风建设工作时散乱无章,仅针对事务性的学风问题一件一件处理,并不能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风建设方法。

(二)基层党组织在促学风作用发挥不足

由于目前各高校并没有将年度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统筹规划,缺乏将党建和学风建设互动的重要认识,造成基层体系设置不尽合理,导致二者没有有效结合。具体来看互动主题构建缺少系统性。“党带团带班”三位一体的模式中学风引领往往浮于表面,主要就是在考察党员时候对成绩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用学生党员来促进学风建设缺少目的性,以学生党员为“领头雁”来促进优良学风集体的实际举措并未深入;

四、党建促学风的具体案例

高校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基于学风建设视角,以目标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大核心原则为基石。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C学院学生党支部通过建立“红心育学风-党员朋辈帮扶工作坊”,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学生党支部功能,促进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进步革新。具体实践路径如下:

(一)以“目标为导向”,明确党建促学风正确方向

“红心育学风-党员朋辈帮扶工作坊”包括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教师党员、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院全体“学困生”(各年级获“学业警示”学生),根据不同“学困生”特点,成立互助小组,针对化开展“一对一”、“精品小班”、“考前大讲堂”等朋辈帮扶活动。在每一个互助小组中,学生党员起到了绝对先锋作用。互助小组也不仅局限于助力于“学困生脱困”,而是作用于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开展一系列指导性活动,借助起朋辈效应推动其学风建设,并且将党建思想融入其中,实现党建促学风的提升新路径。

(二)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党建促学风教育模式

搭建党支部+班团结对共建载体,将党支部工作与班团建设有机融合,党支部参与指导、支持“班团事务管理”及日常活动。要持续加强班风建设,从“请进去”“走出来”两方面同时有力落实。在党支部日常组织的学习实践等活动中,要定期的邀请班团学生骨干,通过组织生活去影响和培养到非党支部系统的学生骨干,进而辐射全班同学。在朋辈帮扶方面

:建立“学霸密码”朋辈帮扶制度,通过“结对子”“互助小组”的形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帮扶。一名学生党员认领一名“学困生”或“学科帮扶小组”提供学习生活、心理疏导、专业咨询等多方面指导,借助朋辈效应,将党建思想融入其中,推动学风建设。

(三)坚持“持续改进”,构建党建促学风评价指标理论体系

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往往发展的是整个年级、专业、班级最为优秀的同学。为评估党员在实施活动中的具体成效,确定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实际效果,应对整体项目进行考核,考核逻辑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以“教育管理、制度规范、督导评价”三级指标为结构体系。以竞赛活动获奖增长率、“学困生”挂科通过率、基层团支部成绩优良率、四六级考研上岸率以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共计“四率两评”纳入测评体系,具体如下:

目标

初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指标

党建促进学风建设

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促进学风和党建之间的良性循环

教育管理得当

学风宣传平台搭建

榜样梳理推动

党员培训

制度规范健全

竞赛活动获奖增长率

“学困生”挂科通过率

基层团支部成绩优良率

四六级通过率

督导评价优良

教师评价

学生互评

1 党建促学风评价指标理论体系

五、小结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两者的目标一致,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且互为对方良性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借助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加强学风建设时,应创新基层支部制度管理模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学生党员为“领头雁”带动班风、学风的建设。找准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最优结合点与切入点,促进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的有效融合。搭建差异化“党员朋辈帮扶工作坊”,进一步优化完善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发挥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当中的作用,实现党建+学风的有效双促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17-02-27)[2019-02-05].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郑若玲,庞颖“强基计划”呼唤优质高中育人方式深度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2021(1):48.

[3]陈宝生.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3):4.

[4]陈超,张振飞.学风建设:高校学生党建的着力点和突破口[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