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下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2
/ 2

转型升级下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

颖心 洁萍李正瑞 张震 李恺 王安

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深入运用工作分解结构法,对放射性物品多式联运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解构。契合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打造了运输综合管理平台,并在联运项目中成功实践,实现智能化运输计划制定、采用实时监控反馈管理、实现信息化控制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各相关方之间的统筹调度、高效协同和有机管理的效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管理效能与组织活力,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应运而生,为未来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

关键词:放射性物品运输;高效协同;管理创新


放射性物品的安全运输直接关系到国土安全、国家能源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乏燃料运输领域的领航者和奠基人,中核清原不断深化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始终站在技术创新与规范执行的前沿,构建了一套科学严谨、符合国内外最严苛标准的管理体系,确保每一环节的安全性、可控性和可追溯性,为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贡献了智慧。

1 管理模式转型的背景

1.1保障安全与效率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核事业的发展以及大量核设施退役,放射性物品的运输呈现出运量大、运输周期紧、投入运输资源多等显著特点,针对运输过程的管控也显得尤为重要,为切实保障放射性物品运输高效、安全的运转,急需开展系统顶层统筹设计和规划,建设先进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通多方接口,整合行业内分散的运输资源信息,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运输作业安全管理、过程监控、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1.2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的讲话中提出,“要以核环保、核医疗、核燃料、先进核电技术为重要抓手,深化核能领域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等合作,推进核能产业和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全球核能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数字化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聚焦战略目标,运用系统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将放射性物品运输的信息化管理作为关键驱动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1.3树立行业标杆的务实之举

国内物流业已建立全面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了从运输调度、货物追踪到异常处理的全流程透明化、高效化运作。然而,放射性物品运输因其独特的行业属性——涉及高安全性要求、严格的监管标准以及社会影响大,尚未能充分融入这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近年来我国核能事业快速发展,核工业产业链前后端规模逐步提升,核电站乏燃料运输的需求也随之持续增加。面对传统管理模式下信息孤岛、决策滞后、成本控制难等问题,中核清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对未来大批量运输时的运输计划、运输资源配置,从而在保障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的同时,采取经济的运输组织方案,并以此作为输入优化配置运输资源,也推动整个核物流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树立起核物流领域信息化管理的新标杆。

2 管理模式转型的基本做法

2.1构建小团队、大协作工作机制

鉴于放射性物品运输的特殊性及其监管的严格要求,深入运用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对运输各个环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解构,准确捕捉各个步骤的特性和专业需求,组建了四支专业化的运行小组,以“小团队、大协作”高效推动管理创新工作的全面开展。

以聚焦运输途中监控的实施为核心,组建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扮演指挥中枢的角色,负责宏观把控工作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有序进行。其次,成立项目协调小组,专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管理上的信息化需求。第三,成立技术支持小组,承担着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操作程序和进行技术评估的重任。最后,现场执行小组则专注于硬件设备具体操作与日常工作支持,是项目高效运转的坚强后盾。

    通过“小团队、大协作”的协同机制,每个专业化工作小组各司其职、相互支持,贯彻安全运输、高效管理的管理理念,使用信息化手段形成了紧密的沟通与协作,构建了一个执行有力、安全可靠的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体系。

2.2核心需求为导向制定管理策略

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实践,中核清原率先搭建了放射性物品公路运输监控系统,欣安航运公司建立乏燃料运输船监控系统,政府监管部门也都都建立了各自的监控系统。总体来看,信息化在放射性物品运输领域取得一些成就,但尚无法统一指挥决策。

在安全运输、高效管理的理念指导下,通过调研国内外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系统建设经验,以乏燃料联运体系工艺环节的智能化需求和监管部门安全管控需求为出发点,梳理能够实现运输任务所需要的管理、监督、应急等各种功能,分析乏燃料运输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流程和各个环节的逻辑关系,提出覆盖运输资源调度、计划制定、货包装载、运输、空容器返回运营指挥和实时调度等全流程业务阶段的核心管理需求:资源整合、计划制定、运行指挥、监控调度、应急响应。

2.3立足联运体系搭建综合管理平台

随着核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放射性物品运输需求逐年增加,我国初步建立了多式联运体系,运输模式的升级可有效提升放射性物品运输保障能力,有利于我国后处理业务产业化发展。为切实保障联运项目安全、高效开展,填补国内当前对于一类放射性物品公路、海路、铁路运输计划管理、全流程作业智能化管控、实时监控、应急响应保障的空白,中核清原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输综合管理平台。

平台实际设计包括容器和专用设备管理、运输计划制定、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运输途中实时监控反馈管理、事故应急响应管理等系统,以及采集数据、应急响应、实时监控、接口数据、指挥调度一张图、专家管理、用户管理等子模块。

2.4开展人员赋能与数据精管

在探索基于综合管理平台开展放射性物品运输信息化管理的创新道路上,实施前的人员赋能至关重要。面对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技术支持小组对项目组全体成员进行了全方位的操作培训。不仅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各项功能与操作流程,还提供了平台使用手册,以便团队成员能够进行深入学习与实践。

在信息化管理的全面推行中,制定了严格的数据录入准则,明确了每一条数据的录入流程与审核标准,确保所有记录都经过仔细校验,无误后方可入库,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数据的质量与可靠性。

平台设立了专门的问题反馈渠道,鼓励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或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上报。依托于这套机制,技术支持小组能够迅速定位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最大程度减少了平台停机时间,保障了平台的连续可用性。为了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3管理模式转型的应用实例

新管理模式成功应用于联运项目中。从容器场内运输、装船、海运、倒装、铁路运输等方面实现了联运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形成公路运输、海运、铁路运输之间以及运输实施过程相关方之间的统筹调度、高效协同和有机管理,统筹运输全过程设备、人员、运输工具等运输资源。深入贯彻了“安全运输、高效管理”的管理理念。

4实施效果

新型的管理模式整合了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各个环节,打通了放射性物品运输载具—操作人员—容器设备—运输许可—实时监控—指挥调度的数据链,不仅实现了运输方案的科学规划、资源的有效调度,筑牢了运输的安全防线,还确保了运输组织的高效协调,极大提升了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潘玉婷,曹芳芳,洪哲,张敏. 国内一、二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在线监控平台构建技术研究[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0册(核测试与分析分卷、核安全分卷).,2017:41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