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1
/ 2

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刘晓峰

身份证号:441481199508163091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温度监测、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引言

混凝土因其优良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可塑性,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却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大体积混凝土尤其容易出现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因此,加强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经济合理、技术可行、质量可靠”的综合性原则。具体而言,这一设计需精确匹配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以确保结构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同时,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优良,即具备适宜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以便于施工操作和振捣密实;此外,耐久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需充分考量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循环能力及抗化学侵蚀性等性能,以保障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2配合比设计要点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胶比的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总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比,有助于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和徐变现象。同时,合理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不仅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添加适量的缓凝剂、引气剂等外加剂,可以灵活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性和耐久性,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施工技术控制

3.1拌合与运输

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是确保其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拌合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配合比进行,确保拌合物均匀一致,同时精确控制搅拌时间和速度,以防止离析和泌水现象的发生。而在运输阶段,则需采用专用车辆,确保运输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避免混凝土在途中出现分层、离析乃至初凝等不利情况,以保障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时仍能保持最佳状态。

3.2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浇筑前,必须对模板、钢筋等构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表面清洁无杂物,并防止漏浆现象的发生。浇筑过程中,应实施分层浇筑策略,严格控制每层厚度,以防混凝土内部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裂缝。同时,振捣作业亦不容忽视,需选用适宜的振捣设备与方法,确保混凝土内部达到密实无气泡的状态。振捣操作应均匀连续,既要避免漏振导致的混凝土不密实,也要防止过振引起的混凝土离析等问题,从而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4温度监测与控制

4.1温度监测的重要性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水泥水化热导致内部温度骤升,外部散热滞后,内外温差显著,极易诱发温度裂缝。为此,温度监测与控制成为预防此类裂缝的核心策略。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结合科学的冷却措施(如埋设冷却水管、调整浇筑速度等),有效调控混凝土内外温差,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显著降低温度裂缝的风险,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安全与耐久性。

4.2温度控制措施

为有效应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问题,可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首先,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产生,从源头上控制温度上升。其次,在混凝土内部精心布置冷却水管,利用循环水冷却系统,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防止高温积聚。最后,实施严格的温度监测制度,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捕捉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并据此及时调整冷却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严格控制在设计允许的安全范围内,以保障结构安全与质量。

5养护管理

5.1养护的重要性

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强度降低等问题。

5.2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养护工作同样至关重要。首先,应及时覆盖保湿材料,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蒸发,维持其适宜的湿度环境,促进水化反应的进行。其次,在养护期间需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避免过大的温度应力导致裂缝产生。最后,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当地气候条件,科学确定合理的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硬化并达到预期的强度发展目标。

6质量控制要点与措施

6.1见证检验与平行检验

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监理单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实施见证检验,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的材料取样、送检以及各项检测、试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所有检测活动的公正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有效防止数据造假或结果偏差。同时,监理单位还进行平行检验,即在施工单位自检完成后,按照既定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以此验证施工单位自检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6.2返工与返修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面对不合格的工程部位或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部位,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对于严重不符合要求的工程部位,通常会选择返工处理,即重新制作或重新施工,直至其完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而对于那些存在质量缺陷但尚可通过修复达到使用标准的部位,则采取返修措施,通过整修等手段消除缺陷,恢复其原有的使用功能。

6.3缺陷处理

针对施工中出现的严重缺陷,特别是那些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使用性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缺陷,如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大面积开裂等,必须采取最为严格的处理措施。这类缺陷不仅威胁到建筑物的整体安全,还可能对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因此,必须依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通过拆除重建等根本性手段进行彻底处理,确保处理后的结构构件能够恢复其原有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6.4质量记录与档案管理

在混凝土施工的全生命周期中,质量记录与档案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施工质量的直接反映,更是后续质量追溯、问题分析与改进以及工程验收评价的重要基础。首先,质量记录要求详尽而准确。从配合比设计的初步确立,到拌合过程中的每一次参数调整;从浇筑前的模板检查与钢筋验收,到浇筑过程中的分层控制与振捣密实;再到温度监测的实时数据与养护措施的有效执行,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检查结果都应被详细记录。这些记录包括但不限于配合比设计文件、拌合记录、浇筑记录、温度监测记录、养护记录以及最终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共同构成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完整证据链。其次,档案管理需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为确保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必须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类记录进行分类归档,并妥善保管。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存储、检索与远程访问。

7结语

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温度监测、养护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源源.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绿色施工技术及应用[ J].环境工程,2023,41(8):398.

[2]纪皖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混凝土检测技术分析[ J].安徽建筑,2024,31(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