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综合评价——分项等级评价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1
/ 2

小学美术综合评价——分项等级评价的探究

朱征欧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  323000

摘要:评价是教学活动开展期间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阶段,重点针对教学评价这一内容进行细化分析,并指出,学科教学时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因此,本文接下来针对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分项评价;措施

引言: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在开展期间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既能够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能力提升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深度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时,需要重点针对分项等级评价的内容指标项目,以及开展方式进行细化分析,通过分享评价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科素养进行点评。

一、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板块中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 。因此,在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开展期间,应全面贯彻导向性原则,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增设多元的评价内容,应用学生综合素质分项评价加等级评价的方式,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提升情况、最终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由此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互动性原则

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是对传统评价体系的,优化与调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在传统的评价环节开展下,多以教师为主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在此情况下,就会导致小学美术评价活动的进行多以教师角度、成人角度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因此,在分级等级评价开展期间,应重视互动性原则,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确保分项等级评价的全面性、深入性与客观性。

(三)实效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中指出,评价活动的开展应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在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开展期间,应确保评价内容的实效性,从多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增加教师对于评价活动的重视。在分项等级评价期间,应根据教师的教学现状、评价活动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更加细致且更加全面的要求。基于以上观点,可以将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的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评范畴,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分项评价成绩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考评中占据一定的分值,由此保证美术教师对于评价活动的关注,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和实效性。

二、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措施

(一)确定分项等级评价项目,培养核心素养

2022年4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发布,在新版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应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深化细化落实到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法、评价考试方法中去。因此,可以明确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分项评价是整个评价系统的起点,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试行)》文件中明确指出,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图像识读、美术展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这五个层面。

对此,在制定分项等级评价的项目时,教师应重点研读课程标准文件内容,分析美术课程要点和教学基本要求,由此确定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并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设定分项等级评价流程。核心能力和评价项目的确定是一种渐进的、动态的进程,在教师初步制定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项目时,可以将课程内容作为中介,认知因素、学科能力与动力因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达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同时引入实践项目,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更为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的评价项目。

(二)构建分项等级评价指标,落实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的开展,依托于完善的评价制度、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因此,在评价活动开展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分项等级评价指标,完善评价体系。在美术教师分析评价指标期间,需要针对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美术教材的主要内容,校内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现阶段所制定的美术教学目标等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确保评价指标的设定能够更加全面地囊括学科的教学标准,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分项等级评价指标的制定也需要指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在明确学生学习基础的情况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重点考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的提升效果,发挥分项等级评价的教育价值。

以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为例,针对课程标准中对学段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等各项因素进行论述,将分项等级评价的指标划分为三级:一级指标目录主要是指分项评价的主要项目;二级指标则为每学科学期的重点评价内容;三级指标主要针对过程性评价、分层性评价进行评价论述。一级指标:图像识读、美术展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二级指标: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融入跨学科学习;三级指标: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三)开展分项等级评价活动,助力个人成长

小学美术分项等级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开展期间可以分阶段进行,保证评价内容的完善性、评价工作的高效开展。

首先,在评价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应开展前置调研,明确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前置调研期间,针对学习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基础等基本情况,制定教学重点和评价项目。以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生活中的线条》为例,在前置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单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线上自主完成预习,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测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偏好等。在学生完成预习后,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学生的课前预习数据,并生成学习特征分析图,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难点以及美术精讲,为后续的分项等级评价做准备。

其次,针对课中教学评价进行分析。课中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应穿插评价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组合作探究现状,进行激励与点评。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借助于技术设备开展随堂测试、口语问答小、组探究项目展示等各类环节,明确不同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情况、学生对于线条的认识与运用等。在课上评价环节的开展下,教师能够整合学生的课上表现情况,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记录与总结,进而保证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班内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效果。

最后,教师应整合评价结果,发挥分项等级评价的教育价值。1、“点对点”反馈成长画像,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评价时所记录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分析并建模,汇聚成学生的成长画像,反馈总结学生的学习现状。2、“面对面”分析课堂切片。美术分项等级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互动、交流作业设计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3]。因此,在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相关数据了解每课堂的开展效果,进而优化后续的教学模式,提高课上的指向性与深入性。

参考文献:

[1]周菲,王宁."四动"共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分项等级"测评的探究[J].教师, 2019(19):3.

[2]吴榕琍.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探究[J].文渊(高中版), 2020, 000(005):714.

[3]徐姣.单元视域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J].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