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苏苏州市 215131
【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乙型病毒肝炎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娩患者60例,依据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产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两组产妇在生产后肝功能变化、产程事件、产后出血和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率。结果 在护理后,实验组产妇在生产完成后,乙肝病毒脱氧核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生产期间平均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产后新生儿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率明显对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产妇在妊娠期间、生产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改善母婴结局,缩短产程,降低病毒感染率,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乙型病毒性性肝炎;产妇;新生儿感染
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母婴传播是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每年有1/3的新生儿出现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相关研究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龄越小,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越大[1]。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容易受到病毒影响,流产风险和新生儿感染率较高。孕妇妊娠、生产护理人员接触时间长,采取阻断性护理对母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产妇分组探究针对性护理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娩患者60例,依据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3-34岁,均值26.21±3.51;孕周36-41周,均值37.5±2.3;体质量54-76kg,均值66.85±5.02;其中15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实验组年龄24-35岁,均值26.22±3.50;孕周37-40周,均值38.6±2.4;体重质量54-76kg,均值66.84±5.02;其中初产妇16例,14例经产妇。
纳入标准:产妇均单胎;已经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本院分娩。
排除标准:合并妊娠并发症;需要剖宫产;凝血功能障碍产妇;有语言沟通障碍;不愿意参与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产前完善相关检查,监测患者疾病情况,普及生产相关知识,鼓励产妇生产,协助产妇分娩,产后指导新生儿喂养。
实验组选择针对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1)病情评估,入院后评估产妇病情,分析产妇理解能力,了解文化程度和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2]。(2)健康宣教,为产妇普及相关知识,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利用短视频、工具书普及生产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讲解产妇预防措施,鼓励产妇生产,解答相关问题。观察产妇的情绪,采取相应的肝炎措施,改善恐惧、焦虑、担忧等情绪。(3)饮食指导,产后指导产妇多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蛋白、维生素高的食物。产妇出现肝功能损伤,采用静脉推注方式补充的蛋白质。(4)病房护理,为产妇提供隔离病房,所有工具使用一次性的,做好分离血液、体液准备,观察产妇的疾病变化情况,密切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呼吸变化,监测产后出血情况。减少产程,保护阴部,预防裂伤,分娩后及时清洗口腔和鼻腔,将母体血液和羊水清洗。产后出院后,对病房消毒。(5)产后护理,新生儿出生2小时后,肌肉注射乙型病毒肝炎疫苗。为产妇注射缩宫素[3],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产后检查产妇乳汁乙型病毒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喂养方式。
1.3 观察指标
(1)检查肝功能,检查两组产妇的乙肝病毒脱氧核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水平。
(2)对两组产妇产程统计对比,计算产程时间。
(3)统计新生儿感染病毒几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对比分析使用SPSS24.0软件,统计学资料计量使用,利用t检验计算差异,使用%表示计数资料,X2表示检验值,P<0.05表示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肝功能变化情况
实验组产妇在生产完成后,乙肝病毒脱氧核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具体见表2.1。
表2.1 肝功能变化情况()
组别 | 乙肝病毒脱氧核酸(U/ml)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U/L) | 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 (U/L)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实验组 (n=30) | 8.92±1.10 | 56.30±9.12 | 42.22±6.38 | 24.10±3.48 | 52.45±7.02 | 27.92±7.72 |
对照组 (n=30) | 8.88±1.22 | 122.52±19.26 | 42.92±6.46 | 36.41±4.22 | 53.24±7.11 | 43.82±6.85 |
t | 0.206 | 21.512 | 0.524 | 15.532 | 0.546 | 10.657 |
P | 0.835 | 0.000 | 0.0601 | 0.000 | 0.585 | 0.000 |
2.2 对比产程时间
实验组生产期间平均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具体见表2.2。
表2.2 两组产妇平均产程时间对比()
组别 | 例数 | 第一产程时间 | 第二产程时间 | 第三产程时间 |
实验组 | 30 | 567.52±194.50 | 46.82±5.04 | 10.52±3.65 |
对照组 | 30 | 712.80±203.35 | 60.62±5.47 | 11.45±3.89 |
t | 3.550 | 12.711 | 1.213 | |
P | 0.000 | 0.000 | 0.0226 |
2.3 对比两组新生儿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
实验组产后新生儿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率明显对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具体见表2.3。
表2.3两组产妇生产新生儿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新生儿感染率 |
实验组 | 30 | 1(3.33) |
对照组 | 30 | 8(26.67) |
X2 | 4.918 | |
P | 0.025 |
3 讨论
母婴传染是乙型病毒性感染的重要传染方式,因此产妇生产护理对疾病预防和新生儿感染产生重要作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从产妇生产评估开始进行临床指导,改善产妇不良情绪,改善产妇肝功能,降低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在护理后,实验组产妇在生产完成后,乙肝病毒脱氧核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生产期间平均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产后新生儿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率明显对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由此可见针对性护理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产妇护理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缩减产产程,对于预防新生儿病毒感染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尕桑忠.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孕妇母婴阻断的护理进展[J].医药界,2020,(13):0074-0075.
[2] 殷映丹,周伟敏,邓丽梅.针对性护理措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23, 27(33):93-95.
[3] 陈会仙.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产妇母婴阻断临床治疗与产科保健效果分析[J].健康忠告, 2021(17):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