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工程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林金腾

沧州市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中心,河北省沧州市,061500

摘要:在工程建设期间加强审计监督,可有效防范项目风险规范工程项目管理,高工程投资效益。但是目前工程审计监督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更加充分发挥工程审计监督价值,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工程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改进路径以便高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关键词:工程审计监督;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当前在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要求下,工程建设数目及规模需求持续增长,工程建设周期普遍较长情况下,为了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更好发挥资金效益,工程审计监督质量提高、审计效能提升需求日益突出,工程审计人员应不断总结,加强探索,构建高效统一工程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一、工程审计监督现状

目前工程审计监督主要以审计机关的工程审计、社会中介机构的造价跟踪审计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的内部审计为主。审计机关的工程审计指对工程项目的对基本建设程序合规性、项目管理、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经济效益及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审查。社会中介机构的造价跟踪审计是指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对造价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建设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指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虽然可实现预期的审计任务及目标,但因审计机关人员有限难以对所有重点项目进行全覆盖,只能发挥审计引领作用,指引工程审计监督方向。社会中介机构的造价跟踪审计范围只局限于工程造价,对项目建设管理、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及内部制度未能有效监督。建设单位的内部审计审计力量不均衡、审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各单位重视程度不一。因此工程审计监督亟需审计机关、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协同联动,健全完善审计监督体系,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高审计监督整体效能,深化审计全覆盖。

二、工程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审计力量不均衡

在工程审计监督过程中,审计机关负责对工程建设程序合规性、项目管理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等进行全面审计,起到较好的审计监督效能,但由于各个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力量有限,只能对审计计划内项目以及上级机关交办任务开展审计,大部分建设项目监督力度不够,致使建设项目在建设程序合规性、建设管理规范性、资金使用效益性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瑕疵。社会审计力量比较充足,从业人员较多,但是社会审计主要倾向于造价审计,而且以建设单位聘请为主,难以对建设单位自身形成有效监督,审计监督范围不足。大部分建设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成熟,机制不够完善,同时内部审计在本单位领导下行使职责,一定程度上受到本单位领导主观意识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内部审计对发现的问题避重就轻,轻描淡写,有的问题甚至查不改,一错再错,整改难以到位

2.审计信息化、数据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数据化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向信息化、数据化转型和升级。随着审计任务的数量持续增加,审计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审计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效能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审计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以及涉及人员多,这些因素对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因此找准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对于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阶段,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成本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无力和精力,大部分单位采用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导致前期开发费用较高,系统的后期升级和维护仍需投入相当多的资金,这给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落实造成了阻碍。

3.审计协同联动探索不够

由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地位、内容和对象等的不同,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工程审计监督体系过程中,形成了工程审计监督内部与外部分隔的局面。在传统工程审计中,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社会审计受到审计权限约束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审计效率不高;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同尚停留在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和力量地层面上,未实现真正的协同联动。部分国家审计运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国家审计运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成果和力量存在顾虑、信任度不够,使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成果不规范等。因此,探索审计协同联动,实现三大审计主体协同发展成为必然。

三、工程审计监督改进措施

1.加大审计力量

一是转变审计思路,推动研究型工程审计制度化、常态化,力求让工程审计研究自觉指导审计人员行动,在政策制度研究、法律法规研究、问题数据研究方面不断蓄力,做到精准发力、厚积薄发。二是工程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形成有价值的工程审计理念和方法,推动工程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锻造过硬工程审计队伍。大力培养审计干部的审计职业精神。定期开展审计业务理论知识、业务交流、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工程审计职业技能学习培训,大力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提升审计人员能查、能说、能写能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工程审计特种兵。

  1. 提升审计信息化、数据化程度

一是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转变观念,工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来召开主题会议与讲座、参加信息化培训、工程审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审计人员交流沟通等方式,普及信息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信息化思维。二是工程审计人员逐步摒弃仅依赖纸质资料和手工操作的审计方法,转向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审计理念,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准确分析,提升审计效能。三是通过完善相关制度,鼓励工程审计人员加强审计的信息化应用。建立激励制度,对在信息化建设表现优秀审计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工程审计信息化环境,推动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开展。

3.加强审计协同联动探索

一是加强审计项目统筹。可以通过相互融合、相互嵌入以及“1+N”等方式,加强多种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及“一果多用”。比如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可以相互融合,实现一审多项。二是加强审计组织方式统筹。国家审计可以从被审计单位借调部分优秀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专业特长和单位业务的熟悉程度,更高效的发现问题。对于专业度要求高的审计项目,国家审计可以从社会上聘请工程审计专业人士参与项目,但是聘请之前一定要签订保密协议。社会上的工程审计专业人士可以帮助国家工程审计人员更加高效完成审计任务。三是加强审计成果运用统筹。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协同效果,因此,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成果和力量,发挥好协同联动作用。一方面要做好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尽可能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力量。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应当规范使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成果的步骤和流程。同时国家审计在利用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对审计制度完善、审计成果有效的进行表彰,对于存在重大失职的情况国家审计应责令整改,情节严重时,应当批评处罚。

结束语

建立高效统一的工程审计监督体系是适应新时代工程审计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趋势。转变工程审计理念,引入信息化技术到工程审计中,加强审计协同联动,可以大幅度减轻审计人员工作负担,提升工程审计监督质量和效率,以便更好的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参考文献

[1]芦迁琨.工程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江苏建材,2023(05):146-147.

[2]毛家雄.全过程管理对建筑工程审计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21(28):82-83.

[3]李宗雁.强化审计监督力度做好国企基建工程审计[J].财会学习,2021(18):123-124.

[4]胡璞.浅谈财务管理在工程审计中的监督与运用[J].财经界,2021(1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