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石屏高级中学 662200
一、何为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指有意造成他人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行为,言语方面: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弄和起外号等;身体方面: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抢夺物品等。而施暴者大部分是学生,有向同学勒索钱物的,有因考试作弊被发现而殴打同学的;有在宿舍虐待侮辱同学的,有招引社会人员进校施暴的,还有成群虐打同学,拍视频传播的,手法残忍,令人发指。
提起校园欺凌和暴力,相信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们都感到深恶痛绝,据媒体此前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被媒体曝光,备受舆论关注的校园暴力事件就多达20余起,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什么原因诱发的,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去反思。
二、校园欺凌事件诱发的原因
诱发校园欺凌的原因首先是家庭,家人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不良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催生心理障碍。其次是社会,暴力影片、游戏等,引起青少年模仿。社会不正之风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最后是司法,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法制教育缺失,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下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让一些孩子有恃无恐。
而在我校,我认为,早恋是诱发校园欺凌的最主要的原因。陷入早恋的学生由于情绪容易激动,对自己喜爱的对象和活动表现出狂热,而又缺乏冷静思考,容易受伤害。他们恋爱时或乐不可支,或痛不欲生。一遇风吹草动就心事重重,愁眉难展,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有的处于欲罢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地,结果越陷越深,对彼此造成更大的伤害。早恋还可能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因为爱情是自私的,尤其是中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尚不全面,自制力差,一旦与某人建立了恋爱关系,可能就觉得对方只能与我一个人交往,当看到与别人交往时,甚至有时感到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就血往上涌,控制不住情绪,易做出伤害对方及他人之事,自己也受到极大伤害。这些实际上是划地为牢,使双方都失去了许多真诚的朋友和纯洁的友谊。我带的初2015届4班有一个女同学,长相、人品、学习都不错,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但最后经不住班上一个男生的狂追,陷入早恋的泥潭。自此,和她恋爱的男生和班上其他男生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以致互相在网络上谩骂,约架,若不是发现及时,后果不堪想象。前几天,有初一的一位女生家长反映,我校初二的几个男同学经常到该女生的教室门外去起哄,甚至下自习还尾随一女生直到女生家门口。这些行为,给该女生造成了很大的心里阴影。调查后发现,原来是初二一男生爱慕那个小女生,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所以一下课就跑到初一去看女生。怕被初一的男生欺负,就邀约着初二的几个男生去壮胆。晚上尾随一是想看看女生家在哪里,二是想看看有没有其他男生和女生走得近。殊不知,他的行为,无形中给初一的小女生早成了极大的伤害,该女生表示,她有时都觉得不敢来上学了。以上两例若不是发现及时,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该如何防止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发生?
防治校园欺凌、暴力,需要老师、家长合力。比如老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家长要增强法治意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自觉发挥榜样作用等等。具体来说:
1、老师一要密切家校沟通,重点关注学生异常行为,早发现、早控制。密切关注学生精神恍惚、情绪反常等异常表现。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二要进行价值引领。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疏导学生的情绪,健全学生的心理,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在班会课上,可通过视频播放、欺凌案例介绍等,以案说法,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使学生们从中汲取教训。三要依法治班方得人心,才能“治暴”。出现斗殴甚至凌辱事件,教师要依法行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协助警方调查,与家长沟通,对挑衅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当事学生(无论是施害者还是受害者)进行心理干预。处理打架事件时,教师切忌和稀泥,很多老师习惯在遇到校园欺凌、暴力事件时将事情简单化,甚至要求学生握手拥抱,包办“友谊”,这样做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老师一定要严肃处理,给受害学生公道。在处理恶性事件时不应越俎代庖,把公安,司法机关的工作给顶替了。
2、家长一要严格履行家长监护责任,避免放任不管、教而不当。二要经常了解孩子校园内外的治安情况。有很多家长忽视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又很少去观察学校周围情况,自然就对孩子上学期间的安全情况不了解。身为家长,必须要腾出点时间,专门去观察一下学校放学期间,学生们在校园门口的表现,或者通过校门,观察一下课间学生们都在做什么?有没有打架现象?我校旁边红谷超市附近,是一个安全隐患极大的地区,但很多家长并不清楚,所以才有学生放学不急着回家,而是聚在哪里抽烟,喝酒,谈天说笑。三要冷静处理学生已经出现的问题,避免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让孩子从被打中学会经验,反过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转而去伤害其他无辜同学。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欺负别的同学现象,一定要认真反思,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现象,还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