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常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障碍,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护理挑战。本文旨在综述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关护理措施以及研究进展,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应用效果;护理;研究进展
一、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领域中一种极为严重且危急的重症,其带来的危害和挑战不容小觑[1] 。此类损伤通常由高强度的外力冲击所致,如剧烈的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以及暴力击打等。由于颅脑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受重创,往往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其中,脑组织的水肿、颅内压的急剧升高以及对呼吸中枢功能的损害,可导致呼吸节律和深度发生显著改变,甚至可能引发呼吸骤停,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它能够及时有效地纠正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为后续的综合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
(一)改善呼吸功能
通过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维持正常的血气指标,保证组织器官的氧供。
(二)降低颅内压
良好的通气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从而保护脑组织。
(三)提高生存率
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三、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措施[1]
(一)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二)气道管理
包括定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湿化气道、预防感染等。
(三)呼吸机参数设置与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设置和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等。
(四)预防并发症
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气压伤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四、研究进展
((一)智能化通气模式的应用[3]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一系列智能化的通气模式逐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其中,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能够依据患者实时的呼吸力学变化和代谢需求,自动调整通气参数,实现精准的通气支持。这种模式通过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阻力等指标,智能地优化吸气压力和呼气末正压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患者的呼吸需求,减轻呼吸肌疲劳,提高通气效果。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则借助对患者神经电活动的监测,来驱动呼吸机的工作。它能够感知患者的呼吸中枢发放的冲动,实现人机同步性的显著提升,进一步增强了通气的有效性和舒适性,有助于减少呼吸做功,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这些智能化通气模式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支持效果,还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个体化选择[1]。
(二)早期撤机策略的探索
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准确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对于适时撤机至关重要。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驱动力、呼吸肌力量、氧合指标等多方面因素,可以较为精准地判断患者是否具备脱离呼吸机的条件[4]。
适时撤机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降低长期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并发症风险,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等。同时,早期撤机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自主呼吸功能,促进肺部功能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
(三)护理质量改进措施的研究
为了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呼吸机期间的护理质量,众多研究致力于优化护理流程。通过对护理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要点,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失误。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也是关键举措之一。开展针对呼吸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课程,包括呼吸机的原理、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处理以及患者病情观察要点等,使护理人员具备更 加专业和全面的素养。
此外,积极开展质量控制活动,通过定期评估护理质量、收集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分析不良事件等,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改善患者的预后。
(四)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5]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已成为一种趋势。神经外科医生作为主导,负责患者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和病情评估;护士则承担着日常护理、病情观察和患者教育等重要工作;呼吸治疗师专注于呼吸机的参数设置、调整和呼吸功能的监测;康复师则介入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呼吸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这种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的优势,共同制定全面、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通过定期的病例讨论和团队会议,及时交流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确保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五、结论
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具备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借助科学合理的护理举措,以及持续不断的研究探索与创新突破,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成效,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切实优化患者的预后状况[5]。
展望未来,伴随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护理理念的推陈出新、持续演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护理工作必将朝着更加完善、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1]。这一进程不仅将为患者带来更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也将为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进一步推动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希望。
参考文献
[1] 李丽, 王静. 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27): 78-79.
[2] 张华.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0): 183-185.
[3] 刘敏. 探讨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8): 285-286.
[4] 赵晓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呼吸机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28): 108-109.
[5] 王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护理研究进展[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08): 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