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6
/ 2

矿山开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田建华周锋

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地质调查院(自治区矿产地质研究所)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21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也在不断进步,矿山的开采、挖损增多,对土壤环境的危害也在进一步的提升。对矿山地区土壤环境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合理的确定矿山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方案,确保矿山生态环境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本文将探讨矿山开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矿山开采;土壤质量;影响研究;治理对策

一、矿山开采的土壤质量影响概述

1.1土壤物理破坏

矿山开采造成大规模土壤移位和地表结构改变,土壤自然结构严重破坏,影响持水能力和空气流通性,阻碍植物根系发育,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回填往往无法恢复原有土壤层次,导致物理性质恶化,如东北某煤矿区土壤密度增加,影响水分和空气渗透,制约植物生长。需要量化模型分析破坏程度与开采关系,制定预防和恢复策略。

1.2化学污染

矿山开采释放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如铅、锌、镉、汞、砷、氟化物等,进入土壤,造成土壤质量严重下降。例如,某铅锌矿开采区土壤铅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影响植物生长,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应改进采矿工艺,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应用重金属稳定化技术,并建立长期监测系统。

1.3生物多样性下降

矿山开采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生物种群数量和分布下降。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如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土壤修复能力。需要建立生态影响评估模型,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引入生态修复策略,如种植本地植物恢复生物多样性。

二、具体影响机制与影响范围

2.1土壤结构破坏与侵蚀加剧

矿山开采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侵蚀。表层土壤被剥离,影响土壤持水、透气和保肥能力。研究显示,矿山开采可使土壤表层损失50%,造成严重土壤结构破坏。雨水冲刷裸露土地,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影响土壤稳定性和生产力。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案例表明,过度开采导致土壤侵蚀速率显著增加,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2.2土壤养分失衡与酸化

矿山开采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和酸化。土壤生态系统被破坏,影响微生物活性和生物循环。如澳大利亚某矿山,土壤pH值下降2个单位,抑制植物生长。矿石开采释放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导致酸性径流,加剧土壤酸化,破坏养分平衡,影响农作物和植被生长。南非金矿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导致养分失衡,影响农业生产力。

2.3污染物迁移与地下水威胁

矿山开采中污染物迁移对地下水构成威胁。重金属通过径流或渗透进入地下水层,如美国Superfund矿区的地下水重金属浓度超标。污染影响水源质量和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酸性矿山排水降低地下水pH值,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并促进重金属迁移。

三、矿山开采土壤质量影响的案例分析

3.1国内外矿山开采土壤污染案例

美国金矿和中国煤矿开采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和酸化,破坏土壤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污染物可能威胁地下水,如美国金矿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影响居民饮水安全。

3.2案例影响深度与广度的比较

不同矿山开采对土壤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各异。美国金矿开采的重金属污染深入土壤数米,影响范围广泛。中国煤炭开采则导致大面积土壤结构破坏,影响周边农田和森林。影响深度与地质结构、地下水位等有关,影响广度受风向、降雨等因素影响。

3.3环境教训

矿山开采破坏土壤结构,增加侵蚀,如澳大利亚案例所示。美国矿山的重金属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提示需要更有效的化学稳定化技术。南非金矿开采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强调开采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生物修复等保护策略。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减轻土壤质量的长期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展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如结合生物修复和化学稳定化技术,强化环境监管,实施严格的开采许可制度,提高公众意识,以防止和减轻矿山开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四、土壤质量治理的科学策略

4.1土壤物理结构恢复技术

矿山开采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保水保肥和植物生长。土壤重构和改良技术,如机械松动和添加有机物质,恢复土壤透气性、渗透性和肥力。澳大利亚研究显示,这些技术能显著恢复土壤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

4.2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物转化能力,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植物修复通过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微生物修复则加速降解有机污染物。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案例表明,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但修复时间长、植物积累能力有限等问题仍需优化。

4.3重金属化学稳定化处理

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的矿渣、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加以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矿山开采方式及加工工艺的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不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化学稳定化处理通过改变重金属形态,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减少环境风险。使用石灰、磷酸盐等试剂将重金属转化为固相,防止扩散和生物积累。美国Superfund项目成功应用此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但需考虑土壤条件和避免二次污染。

五、治理对策的实施与监管

5.1预防措施的关键

矿山开采前的预防措施包括: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以减少地表破坏,实施土壤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废弃物管理,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这些措施借鉴了国际成功案例,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长远影响。

5.2动态监测的重要性

动态监测涉及土壤物理结构、养分水平、重金属污染浓度的持续监控,以及生物指标的评估。为了保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定期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确保修复措施的有效性,如澳大利亚项目所示,这种方法为其他项目提供了参考。

5.3完善法规与政策

环境法规与政策的完善应建立严格的土壤保护法规,设定污染排放限值,实施"污染者付费"原则,设立专项修复基金,并强化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同时,推广绿色开采理念,以实现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谐矿区建设”的需求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提出的“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的战略目标,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发展道路是时代赋予新型矿业的使命。

六、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6.1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

传统方法如物理和生物修复成本高、效果受环境影响。研发经济高效的新技术,如改良微生物或植物进行修复,以及建立精准的污染评估和修复模型,能有效控制成本。国际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如借鉴发达国家的修复技术,也能降低整体修复成本。

6.2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识提升

公众意识在矿山土壤治理中起关键作用。通过教育和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可以提高修复效率并降低长期治理成本。社交媒体和公众教育也能增强环保意识,鼓励采取环保生活方式,减少土壤威胁。

6.3国际合作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视角

国际合作和全球环境治理对解决矿山土壤问题至关重要。国际监管能防止过度开采导致的土壤污染,而国际科研合作则推动新型修复技术的发展。同时,提升公众意识和社会参与,以及完善国际法律框架,是全球土壤保护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晓杰.荒漠草原金属矿山开采对周边区域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2.DOI:10.27229/d.cnki.gnmnu.2022.000995.

[2]冀应斌.池州西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河南科技,2022,41(02):125-128.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2.02.030.

[3]张楚.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1.DOI:10.27414/d.cnki.gxnju.2021.003085.

[4]马跃.废弃矿山资源化生态修复模式构建与效益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21.DOI:10.26991/d.cnki.gdllu.2021.003816.

[5]苏雅.涞源县典型废弃地土壤环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DOI:10.27109/d.cnki.ghbnu.2019.0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