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的逻辑关联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6
/ 3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的逻辑关联性探究

刘梦琪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随着我国全面推行综合预算管理,高等高校的内控制度也将面临巨大的冲击。然而,我国高校面临着数量多、类型多、资金来源多的特点,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重视不够、系统对接不畅、控制手段单一、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所以,要按照全面预算管理整合的需要,完善高校的内控制度,使高校的预算工作实现标准化,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管理水平,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的。通过对四川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的逻辑关联性,进而为我国高校的财政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内控管理;关联性

目前,推动预算管理整合,是高校自身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务工作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以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整合为机会,研究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和内控管理的逻辑关联性,促进高校预算绩效与内控的强化管理,使预算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通过对四川省高校实行预算整合后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使其能够与财务改革发展和财务预算管理的层次保持一致,更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符合了时代的变革发展需求,不仅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而且还有着现实的实用价值。今后,高校将对内控体系建设与预算一体化进行更多的重视,预算管理集成系统将预算执行,合同管理,政府采购,会计核算,资金支付等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使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覆盖范围和管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要让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1.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的政策背景

在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大环境下,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下属院校等各部门进行了明确的预算绩效管理,并将其纳入整个教育经费和整个预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育经费的行业属性、公益属性和周期性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并从管理领导、人才队伍、责任分工、信息化手段等几个层面上强化政策保证。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规定,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内部控制报表的编制。《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是教育部印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了进一步健全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并按照该文件的规定,对学校进行了全面的内部控制,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2.四川省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内涵及要求的关联性分析

2.1内涵方面的关联性

无论是高校的预算管理还是高校的财务管理,都是从高校的财务管理开始的,一直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工程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两者的终极目的与宗旨具有相似之处。高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改善政府的行政效能,达到科学的政策制定,最优的资源分配。高校的内控制度就是要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提高其运行的效益,降低其运行的风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尽管它们的重心各不相同,但是归根结底都是要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它们之间会有一些互相的作用和协同作用。二是两者都在高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渗透进来。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涉及整个高校,小到具体的项目贯穿于业财全过程。高等高校的内控工作涵盖了高校的一切业务,并贯穿于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突出了对高校预算风险的事前预防功能。可以说,这两件事都跟高校“每一笔钱”的去向有关。

2.2文件要求方面的关联性

财政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最初发文机构,也是它的主要负责人。各级教育机构根据财务部门的公告,根据教育资金的特点以及高校的管理特点,分别制定了一套适合于教育领域、高校的管理制度。从最上层的管理方案到具体的管理层级,以及管理机制,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内部控制有关的文件里,基本上都设立了单独的部分对预算和业绩的有关规定都有详细的规定。然而,大部分的内部控制文件对预算绩效所提出的要求,以及管理的重点都放在了项目上,并且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的申报和绩效评估上,也仅限于对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的单纯的规定,这与当前的管理规定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各个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执行过程以及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都按照最新的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定进行工作。

3.四川省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的现状

3.1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工作将面临新挑战

四川省高校在深化政府全面推行内部控制、会计改革、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工作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既要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又要实现“双作用+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方式,还要对“标准化体系+风险评价与控制方式+内控审核与汇报”这一治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川省高校的财政工作必须立足于“财务监管工作+财务专业工作”,找到与高校经营工作的平衡,同时又与“高校的经营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乃至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全面性和跨部门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3.2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工作仍保持“交付”的状态

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可交付的状态。对于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层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定,大部分高校都能够在截止日期之前,自行或者将其交给专门的机构来执行,但是,到了实际工作中,这种“交付”的情况却非常普遍,这是因为以下方面的原因:(1)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育与研究,对于预算和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要想充分地推动并实施有关的工作,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障碍。(2)无论是财政预算的业绩管理,还是财政的内部控制,都涉及高校的大多数乃至全部的经济行为,这就给高校的主要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需求,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部门就能很好地推动。同时,上级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内控报告、预算绩效监控和评价报告都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定,各高校都要按期完工,因此导致大部分的高校都采取了“交付”的方式。(3)高校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预算绩效和内部控制。大型院校由于管理费用高昂,以及其他的教育与研究工作比较多,而且具有很高的优先权,很难将精力集中在具体的预算绩效和内控管理方面,而且由于人员众多,采用人工传递的方式来完成并满足相关的需求,比其他方式要简单得多。

3.3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工作应与高校实际相结合

由于四川省各地高校的性质特点和实际情况,很难将国外先进的实践经验、理论研究等进行复制和推广。有些高校在预算绩效或者是内控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并且通过自己高校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和个案结果,还有一些先进的高校,已经设立或者正在建设相应的信息管理体系。在各种学术活动和工作研讨会上,不同的院校之间交换了自己的实践经验,甚至是互相学习了其他的经营经验和措施之后,经常会意识到,尽管在种类和规模上相差不大,但却很难另一所高校的经营模型轻易地搬到自己的高校里,即便是要借鉴,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然后再逐渐实施,更不要说两所不同类型、体量相差很大的高校之间的相互借鉴了。究其缘由,首先,由于其自身所涵盖的经济行为范围非常广泛,在个别高校的设计、实施和结果的运用过程中,其所累积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经验,都与自身的管理实践、管理习惯和属性特点十分吻合。其次,由于各个高校对经营的认知以及对经营的认知程度的不同,所推行的努力与实施也不尽相同,他方的经营方式并不一定能够在自己的校园中被很好地复制与实施,因此无法达到目的高校应有的成效与规模。最后,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推广性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通常基于大量的个体模式与经验,通过对它们的共同之处进行剖析,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与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适用于不同高校的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工作

4.四川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优化对策

4.1实施“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强化控制管理环境

根据高校的愿景和使命,制定了相应的中长期发展计划,确定了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一年来,工作方案得到了改进,实施办法得到了改进。通过明确每一阶段、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实现途径,建立起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标准流程、内部控制要件和关键节点、内部控制的监测点和应对措施,以保证实现目标、高效率地执行任务、不出现大的偏差。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就是由上至下,对高校的绩效管理目标进行分析与分解,以此实现对预算绩效的高效管理,再将之细化为明确的行动与工作任务,通过全面的监测与评估,达到总体的管理目的。

在机构设置、人事安排等方面,符合内控的要求。高校的预算和内控是“业财融合”思想下的两种以资本为起点,以运营为最终目的的两种管理制度和要求,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两者的组织结构、人员分工要求,都是基于高校领导班子及各部门负责人的深入参与和统筹推进的。高校领导小组是高校的一项主要功能,其主要工作就是强化高校内部治理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执行高校财务及预算;对高校的各类项目进行内部控制及预算执行,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并监控其执行情况。

4.2保证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经济活动领域”的“全覆盖”

“全覆盖”的内涵范围包括:专项预算、高校基本支出、收支预算的全面覆盖,以及上级本级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及其他资金的全面覆盖。高校财务管理的“经济活动范围”包括核算管理、预算管理、高校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六个方面。财政预算的执行主要着眼于财政支出与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第一,预算绩效管理,收支两条线的预算,与内部控制中的预决算管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第二,预算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采购与合同管理融合到了绩效目标的实现、运行监测和评价的过程中,二者在重点和力度上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三,在常规的预算业绩管理中,将其运用到最优的资源分配上,除了增加了一些资产之外,很少对高校的资产进行全面的、独立

管理。而一些省份则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对省级高校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就给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与资产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与方法。

4.3以预算绩效管理 “全过程”为“运行机制”,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管理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由事前绩效评价、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估及成果运用四部分组成。高等高校内控治理的运作机制主要有:决策机制、实施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通过对预算绩效全程管理的研究,对预算绩效与项目管理、内部控制运作之间的关系和匹配进行了分析。第一,在可行性、合理性和绩效性基础上,对项目前期绩效进行评估,并与高校内控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重大经济决策、大额资金支付等)和项目管理项目的项目论证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和相容性,并且存在着高度的重叠和互补。第二,根据自身的管理边界、管理要求,将项目的预算绩效目标和项目内控目标都根据自身的管理边界、管理要求进行扩展和改进,而项目的业绩指标又将目标与预算额度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和制约关系。第三,“双监控”(即业绩目标与预算实施)与工程进程监测,不仅与内部控制的实施机理、监管机理紧密关联,而且能够形成较为成熟的、科学的、可测量的监测指标与监测指数,对于保障监管的合理性与成果的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第四,预算业绩评估及成果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工程竣工与审计后的监管盲区,既要注重工程自身的完成与产出目标的实现,又要注重工程的效果,而这恰恰是高校与高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绩效评估的成果运用也可以通过高校内部控制的整改执行机制和预算管控机制得到更好地实施,三种方式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了管理的价值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角度,对“控制环境、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经济活动范围”进行相关和匹配的研究,发现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在今后的高校管理与研究中,可以对两者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的结合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将共同的管理需求和内容进行集成,使其在管理体制的设计与信息化的构建上相互相容,降低管理的交叉与投入的重复,切实地达到高校的高品质管理和提质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红静.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下高校内控建设分析[J].财会学习,2021(04):241-243.

[2]崔静宇.内控视角下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分析[J].前卫, 2020(01):163-165.

[3]彭满如,谭圆奕,汤冰雁.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探讨[J].财务与金融,2022(05):211-213.

[4]邓茵茵.内控视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08):258-262.

[5]王珍.基于内部控制视野下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能力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05):168-172.

[6]周晓斌.高校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学家, 2022(02):158-160.

姓名:刘梦琪,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达州,出生年月:1992年03月15日,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会计、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校预算一体化背景下的内控体系建设研 2023SCTUSK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