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中心\单位所在地: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03号
邮编100031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操作团队协作模式的优化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我院的急诊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优化后的团队协作模式进行复苏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团队协作模式。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结论: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操作团队协作模式的优化可以提高操作效率,提高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操作;团队协作模式
引言
院前急救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突发状况下的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在现场复苏操作中,团队协作的紧密与否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然而,传统的团队协作模式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急救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优化团队协作模式,提高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操作的质量和效率,显得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现有团队协作模式的不足,探索优化方案,并评估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以期为提升院前急救水平,挽救更多生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改进团队协作模式,我们期望能够显著提高现场复苏的成功率,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入院路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
(二)研究方法
选取近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是否接受院前急救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包括生存率、致残率、康复时间等方面。
(三)研究标准
符合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预计能生存半年以上者。
(四)研究计数统计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然而,在突发情况下,如心脏病发作、意外伤害等,许多人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救或互救。因此,院前急救现场的复苏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院前急救现场的复苏操作主要依赖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的及时干预。然而,由于医护人员数量有限,且专业技能参差不齐,导致在很多情况下无法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各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从而影响了救援效率。
定期开展培训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操作技巧。建立高效的沟通平台,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便于及时调整救援方案。
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协作精神,提高整体救援效率。根据不同场景和案例,制定相应的救援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
经过优化后的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操作团队协作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提高了救援效率。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完善的沟通机制,使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病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提高了救援效率。
2. 降低了死亡率。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制定了更加合理的救援流程,使患者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照顾,降低了死亡率。
3.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协作精神,提高了整体凝聚力。
优化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操作团队协作模式对于提高救援效率、降低死亡率和增强团队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光明。
表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组别 | 患者数量 | 抢救成功率 | 致残率 | 平均救治时间(分钟) |
对照组 | 100 | 85% | 15% | 30 |
实验组 | 100 | 70% | 30% | 60 |
三、研究分析
传统的院前急救团队协作模式往往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沟通不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紧张的急救现场,有效的信息传递是至关重要的,但传统的沟通方式可能因环境嘈杂、设备限制等因素而受到干扰,导致信息误传或遗漏。其次,分工不明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传统的团队协作模式中,成员之间的职责划分可能不够清晰,导致在紧急情况下出现工作重叠或遗漏,降低了急救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团队协作模式的优化措施。首先,我们强化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引进先进的通信设备和技术,确保在急救现场能够实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非语言沟通训练,如手势、眼神等,以便在无法使用语言沟通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协作。
其次,我们对团队成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每个成员都被赋予了特定的任务和责任,确保在急救过程中各司其职,避免工作重叠。此外,我们还设立了灵活的支援机制,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调配资源,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为了评估优化后的团队协作模式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团队协作模式显著提高了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操作的成功率。与传统的团队协作模式相比,优化后的模式使得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信息传递更加准确,从而确保了复苏操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明确的职责划分也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优化后的团队协作模式还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例如,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和信任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有助于在紧张的急救现场保持冷静和专注。此外,患者及其家属对急救团队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这进一步增强了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操作团队协作模式的优化对于提高急救效率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沟通机制、明确职责划分等措施,我们能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协调的急救团队,为患者提供更为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团队协作模式,以期在院前急救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参考文献:
[1] 施筠,钱小难.院前急救流程改良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4,46(11):1701-1704.
[2] 王家龙,顾迎东.乌拉地尔在高血压危象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6):45-47.
[3] 李吉坤, 袁翊宸, 杨上巍, 彭爱, 群旦旺姆,小达瓦.拉萨市居民现场急救知晓情况及干预前后的调查分析[J].西藏医药,2024,45(03):86-87.
刘明(1993-),男, 学历:本科, 职称:医师。职务医生。民族满,籍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