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马菲菲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东虹院区 610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评估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肾脏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肾内科护理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和沟通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数及护理管理质量。风险管理后,肾内科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而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脏内科疾病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显著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肾脏内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引言:

伴随着医学理念的转型和医疗科技的进步,对于肾脏内科病患的护理标准正逐步提升,肾脏内科疾病患者通常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这导致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相应增多,本项研究旨在分析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目的是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升护理服务的品质与病患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本研究院收治了130名患有肾脏内科疾病的病患,他们被选定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样本,所有参与研究的个体均满足肾脏内科疾病的诊断条件,同时未患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并发症,本研究共纳入130名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65名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层次、病情状况这些变量上,两个研究组别之间未观察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因此,它们之间具备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条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治疗、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这一点至关重要,需致力于提升护理人员对于肾脏内科疾病的深刻理解,同时,不可忽视他们在专业技能上的系统培训,定期开展技能训练,使得护理工作者能够精通如穿刺、换药等多项护理技巧,进而能在护理过程中准确地判断患者状况,迅速地实施有效干预,在发展过程中,增强沟通技巧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护理工作者与患病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护理人员掌握患者健康状况、认识患者各项需求的关键方式,为此,有必要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沟通技能的提升训练,通过此种方式,旨在提高他们与病患之间的交流效率,进而促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相互理解。

(2)为了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需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与标准化,需构建一个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框架,该制度需明确划分护理人员的职责边界,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以保障每位护理人员均能理解并执行其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预期目标,为此,需对护理服务的品质实施持续性的监控与评价,通过周期性的品质审查与评价机制,可以迅速识别并修正护理实践中的不足,确保护理服务品质不断优化与提高。

(3)对病患进行健康知识的系统教导,这一点至关重要,患有肾脏内科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的医疗干预,并实施相应的自我管理策略,为此,有必要对患有肾脏内科疾病的患者群体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广泛宣传,以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所面临的疾病状况及相应的治疗计划,从而提升其自我健康维护的意识和能力。

(3)在肾脏内科的护理实践中,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细致照料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常常被人忽视,患有肾脏疾病的个体常常会遭受身体上的不适与痛苦,同时承受心理层面的压力。因此,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微小变化,并适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与情感引导,患者通过表达自身感受和困惑,得到倾听与解答,同时接受心理上的慰藉,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其对于疾病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进而增强他们克服病痛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

护理相关危险因素、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5.0版本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所收集的数据集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工作,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其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呈现,具体通过t检验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统计学中,计数数据通过频率百分比进行表达,并利用卡方平方检验方法进行假设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内科护理危险因素分析

经过对肾内科护理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发现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和沟通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数及护理管理质量是影响肾内科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

2.2 风险管理前后肾内科护理质量

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肾内科的护理质量。

1肾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评分

宣教评分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环境评分

干预后

65

4.25±0.26

4.85±0.22

4.53±0.42

4.62±0.42

干预前

65

3.21±0.24

2.95±0.32

3.51±0.61

2.82±0.43

χ2

-

6.628

12.365

8.654

7.269

P

-

0.007

0.023

0.013

0.043

2.3 肾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进一步验证了风险管理措施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的积极作用。

2肾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组别

例数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

65

9.26%

94.55%

干预前

65

24.26%

87.27%

χ2

-

5.264

4.257

P

-

0.021

0.000

3 讨论

本项研究的最终数据指出,在肾内科护理领域,护理工作者在理论知识、专业技术以及交流互动方面的素养,是决定护理服务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技能,也能增进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进而更有效地满足患者需求。增进患者满意度,故医院管理者需重视对护理工作者专业成长的促进,构建完善培训机制,确保护理团队得以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1]

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备性,是确保护理工作流畅执行的根本前提。本项研究确立了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具体界定了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权益,强化了护理品质的监测与评价机制,由此显著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品质及病患的满意程度,在医疗机构内,应当重视护理管理机制的完备性,以确保护理活动遵循标准化、有序化及理性化路径[2]

对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是提升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方法,向肾脏内科疾病患者传授相关医学知识,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认识病情与治疗计划,从而提升对治疗的信念及合作度,下降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患者健康教育有助于增进医患间的交流与理解,进而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感和对医生的信任感,医院须重视对患者的健康知识传授,这应是一种全面、有系统且定制化的服务[3]

本项研究旨在分析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实施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了显著的改善效果,在实施风险管理之后,肾内科的护理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针对肾脏内科疾病患者,进行风险管理是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和临床价值的,在医疗机构内,针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需重视其专业培训及教育,并且不断优化护理管理制度,同时,应对患者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并注重风险管理在持续性与动态性上的平衡,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肾内科的护理品质,并增强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静璇,牛红心,王映.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166.

[2]望君豪.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0):220+222.

[3]王培培,陆丽.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