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乡筹”团队为例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乡筹”团队为例

甘晨曦 马梓铭 姚彝金

四川轻化工大学 644000

摘要

高校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让其从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更好的参与农村志愿服务,是各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助力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乡筹”团队志愿服务为例,探讨高校志愿服务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与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农村现代化

  1. 问题的提出

农村现代化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乡村同质化严重、发展规划千篇一律。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乡村振兴不能搞成千村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如何通过新的手段和机制,建立更加有效的农村现代化发展渠道,使志愿服务发挥其实质性作用成为了一个新问题。

2.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的角色定位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扮演着多重角色:

1.高校志愿服务是乡村振兴智力支持的重要力量。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可以为农村提供科技、教育等多方面支持。

2.高校志愿服务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农村发展储备人才。

3.高校志愿服务是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志愿者可以将先进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传播到农村,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案例引入:高校志愿服务如何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

“乡筹”志愿服务团队开创了“1+3+N”志愿服务模式。

1.“1”为创建1支乡筹志愿服务团队进行“一村一策、一地一特色”全链条志愿帮扶。

团队组建拥有农村发展、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生物工程、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进行针对性的志愿帮扶。设立实地调研志愿者、资料整理志愿者、知识宣讲志愿者、技术指导志愿者、产业规划志愿者、电商直播志愿者、文创设计志愿者、旅游规划志愿者、文化教育志愿者、视频拍摄类志愿者10项专业岗位,建立跟踪档案,让每位志愿者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所长。

2.“3”是“环境优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三步走

第一步,改变垃圾乱堆、污水乱排、杂物乱放的乡村环境。团队分别在罗龙11个村委会,17条街道,80余农户家里举办每月1次垃圾分类知识普及。针对肥料施用污染环境,罗龙政府与学院联合建立了产学研示范基地,提供了35亩地供志愿者进行实验。团队取得了两项专利技术,通过作物养分高效吸收利用新品种培育、化肥农药减施技术,实现每亩氮肥施用量减少5%~10%,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第二步,教村民建大棚、办活动、做直播。团队累计跋涉2.1万公里,进行实地调研挖掘每个村的特色优势产业,为罗龙规划果桑产业园规模增加至1500亩,并帮助规划瓜果蔬菜保存冷链冻库、精加工桑葚酒厂,并策划了桑葚、西瓜等采摘活动,此外团队结合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培训50户农户运营电商直播,实现了0的突破。

第三步,为罗龙进行文旅设计与传播。团队采用1月1次口述历史调研新方式,整理了村史图集3本,编写非遗手艺记载录5本,累计18万字。此外由志愿者结合罗龙当地文化打造了IP形象“龙欢欢”、设计了儿童绘本2本、文创产品16个,并为罗龙规划设计了旅游路线图1张。同时,通过拍摄宣传视频,为宜宾南溪“哈号”增加媒体曝光,实现了互联网与非遗文化的‘双向奔赴’。

3.“N”为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N个志愿者,前往N地开展N个志愿服务活动

团队的服务模式推广到了宜宾屏山县、自贡市、长沙市、贵阳市、淄博市。未来,力争以宜宾辐射四川乃至全国,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高校志愿服务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乡筹”团队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可以总结出高校志愿服务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1.校地合作,共谋发展

高校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通过校地合作,可以实现资金支持、优势互补,提高乡村振兴的效率和质量。

2.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

高校志愿服务在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既要挖掘和整理农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又要引入现代文化元素,推动农村文化个性化发展。

3.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高校应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5.结论与展望

高校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乡筹”团队的实践探索,可以看到高校志愿服务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与实践路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深化产学研结合,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 宋林颖,郑丹萍.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能深化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例[J].公关世界,2024,(13):91-93.

[2] 王成,樊凯,樊艳丽.高校服务性劳动教育的内涵审视、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18):3-9.

[3] 侯玲玲,谭建辉,凌博楠,等.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12):127-130.

[4] 卜祥利,邓秋雨,周熙.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路径探析[J].新生代,2024,(03):35-40.

[5] 张阳.“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实践育人路径探索——以某高校为例[J].公关世界,2024,(09):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