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省道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6
/ 2

浅析国省道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何治

清远市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分析了国省道公路养护的关键技术与管理策略,包括路面改造、预防性养护和水毁修复工程。路面改造涵盖热再生、冷再生和微表处等先进技术;预防性养护讨论了封层、裂缝封闭和超薄磨耗层等方法;水毁修复则聚焦于快速修复技术、排水系统改造和路基加固技术。强调科学施工管理和质量保障的重要性,完善的养护制度、加强预防性维护,以提升公路安全和持久性。

关键词:国省道公路、路面改造、预防性养护、水毁修复、技术管理

一、引言

国省道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连接城市与乡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量持续增加,公路的使用频率和负荷也显著提高,公路路面和结构物面临的损耗和病害日益严重。

二、路面改造技术与管理

1.路面改造的必要性

国省道公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车辆的反复荷载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路面会逐渐出现各种病害,如裂缝、坑槽、车辙等。这些病害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还会加速公路结构的劣化,增加养护和维修成本。

2.路面改造的技术

(1)沥青路面改造技术:热再生技术是通过加热旧路面,使旧沥青混合料软化,再加入新沥青和再生剂进行混合,重新铺筑成新的路面。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旧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具有环保、经济的优点。冷再生技术在常温下进行旧路面的铣刨再生。通过专用设备将旧路面铣刨下来,与水泥、乳化沥青等材料混合后重新铺筑。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路面改造,具有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的优点。微表处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细粒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上铺设薄层,以修复轻微的路面病害。这种方法施工迅速,且对交通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

(2)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钢板贴补法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部位安装钢板,通过锚固和浇筑混凝土来修复路面。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断板修补法是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断裂板块,进行局部修补和更换。通过对断裂板块的切割、清理和重新浇筑混凝土,恢复路面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超薄层罩面是采用高性能材料在旧路面上覆盖一层薄层,以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微病害的修复,具有施工简便、效果显著的特点。

3.路面改造的管理

(1)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特别是对材料的配比、温度和施工厚度等关键参数要进行严格控制。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选择交通流量较低的时段进行施工。应设置合理的交通疏导措施,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牌,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指挥和交通疏导。施工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质量管理:在路面改造施工过程中,应对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改造后的路面进行质量评估,如平整度检测仪、抗滑性能检测仪等。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评估改造效果,并及时调整施工工艺,确保改造质量。

通过以上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路面改造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为国省道公路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预防性养护技术与管理

1.预防性养护的意义

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面尚未出现严重病害之前,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措施,延缓病害的发展,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与事后维修相比,预防性养护成本较低,且能有效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2.预防性养护的技术

(1)封层技术:雾封层是在路面上喷洒一层薄薄的乳化沥青,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渗入路面结构。这种技术施工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路面初期病害的预防和修复。砂封层是在喷洒乳化沥青后,再覆盖一层细砂,形成更强的保护层。这种方法不仅能防止水分渗入,还能增加路面的摩擦力,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公路。

(2)裂缝封闭技术:灌缝技术是将专用的灌缝材料(如热沥青、改性沥青等)注入路面裂缝中,以防止水分进入裂缝并进一步扩展。这种技术简单有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裂缝修补。密封胶技术是使用高弹性的密封胶填充裂缝,能够随温度变化而伸缩,提供长期的保护。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和较细的裂缝。

(3)超薄磨耗层:微表处是在现有路面上铺设一层薄薄的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这种方法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适用于轻微病害的修复和预防。薄层罩面是在旧路面上覆盖一层较薄的沥青混合料,不仅能修复表面病害,还能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这种方法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公路,能够显著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

3.预防性养护的管理

(1)养护管理制度:公路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养护管理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预防性养护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公路的使用状况和养护需求,制定详细的养护计划,合理安排预防性养护的时间和内容,确保养护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

(2)路面状况检测:定期对路面状况进行检测,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路面损伤检测车、激光平整度检测仪等),及时发现路面病害,确保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评估路面的使用状态和病害发展趋势,为预防性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养护方案,提高养护效果。

(3)技术培训:定期对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技术培训,可以确保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预防性养护技术,保证养护工作的质量。加强与其他公路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养护经验和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提升预防性养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通过以上预防性养护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延长国省道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水毁修复工程技术与管理

1.水毁修复的挑战

(1)灾后快速响应:自然灾害发生后,公路需要迅速恢复通行能力,要求修复工程快速高效。

(2)技术要求高:水毁修复涉及复杂的工程技术,既要保证修复质量,又要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

(3)资源调配难度大:修复过程中需要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协调各方资源。

2.水毁修复的技术

(1)快速修复技术:应急抢修技术是指在灾后短时间内快速修复公路通行能力的技术措施。在主要受损路段附近修建临时便道,确保应急车辆和救援物资能够及时通过。利用砂袋、钢板等材料对受损部位进行临时加固,防止进一步损坏。使用快硬水泥进行路面和路基的紧急修复,能够迅速凝固,提高修复速度。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桥梁和涵洞的修复,减少现场施工时间。

(2)排水系统改造: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是提高公路抗洪能力的关键。改造和完善现有排水系统,确保能够有效排除暴雨洪水,防止积水对路基和路面的侵蚀。在易积水路段增加排水设施,如截水沟、排水管等,提高排水效率。定期清理排水沟、涵洞等排水设施,防止堵塞,确保排水畅通。对老旧和受损的排水设施进行维修和加固,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排水能力。

(3)路基加固技术:在路基下方注入水泥浆液,通过固化形成稳固的地基,提高路基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将软弱土层换填为具有较高强度的土料或碎石,改善路基的力学性能。种植耐水性强的植被,利用植物根系稳定边坡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易滑坡地段修建挡土墙,通过物理隔离和支撑防止边坡塌陷。

3.水毁修复的管理

(1)应急预案:公路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水毁应急预案,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响应程序,确保灾后迅速启动修复工作。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确保预案能够有效执行。

(2)灾前检查和预防:对重点路段和易受灾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减少水毁发生的可能性。在易受灾区域实施预防性工程,如加固路基、修建防护堤坝、改善排水系统等,提高公路抗灾能力。

(3)资源调配:在灾后修复过程中,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备齐必要的修复材料和设备。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水毁修复工作。

通过科学的水毁修复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迅速恢复受灾公路的通行能力,保障交通安全。

五、结束语

国省道公路的养护需要科学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相结合,才能实现高效、经济和可持续的发展。未来,应继续加强公路养护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完善管理体系,提升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厚广. 国省道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分析[J]. 运输经理世界,2023(11):131-133. DOI:10.3969/j.issn.1673-3681.2023.11.044.